序言(1 / 1)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也是任何一部芭蕾作品创作的基础。有人说:音乐是“听得见”的舞蹈,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笔者认为,一部芭蕾舞剧的质量、水准达到怎样的程度,原则上取决于其音乐的质量和水准达到什么程度。没有音乐就不可能有舞蹈,任何一部芭蕾舞剧的情节、场面和舞蹈动作,全都是由编导根据音乐创编出来的。换句话说,有了音乐作为蓝本,芭蕾编导才能根据音乐创作出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当然也是剧,但它不同于话剧主要以对白、歌剧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芭蕾演员在舞台上不能开口说话或唱歌,舞剧中人物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要通过音乐呈现给观众的。因此,确切地讲,为舞剧伴奏的音乐,就替代了人物所要讲述的话语,或者说芭蕾舞剧中的音乐让舞者用另一种方式开口说话了。例如《天鹅湖》中,王子与白天鹅在湖边的爱情双人舞这一幕,就有点像歌剧里的爱情二重唱。但是在舞剧中,舞者不可能唱,就用舞蹈来表现,并辅以小提琴、大提琴和乐队的音乐来叙事抒情。音乐加上完美贴切的舞蹈,深化了舞台上王子与白天鹅的相互爱慕之情,感动了观众。可以想象如果这是话剧中的一幕,可能就会产生一个传世经典的对白。而芭蕾舞剧,用的是音乐语言及根据音乐创编的舞蹈,给人留下了一段又一段难以忘却的芭蕾音乐。

芭蕾是法文“Ballet”的音译,欧洲古典舞剧的统称(据考证,这个词源于拉丁语“Ballo”——“舞蹈”)。它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形成于17世纪的法国,18世纪传入俄国,19世纪初至中期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并创造了脚尖站立的舞蹈技巧和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学派。20世纪初,出现了现代芭蕾学派,并派生出许多流派,风行欧美。

追溯起来,芭蕾史上第一部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舞剧,是四百多年前的1581年,舞蹈家、音乐家法国人博若瓦叶(Beaujoyeux)根据荷马史诗《奥德赛》里西尔科女妖的传说编成的《皇后的喜剧芭蕾》(Ballet Comique de la Reine)。但当时它的表现形式充其量不过是歌唱、朗诵、舞蹈和杂耍的混合物。到了路易十四时代,由于国王本人的酷爱和庇护,芭蕾开始由宫廷向剧场过渡,产生了莫里哀的戏剧中通过场面与幕间插舞结合的方式展示剧情的“芭蕾喜剧”(Comedie-ballet,即“戏剧加舞”,法语中喜剧即戏剧)和吕利的歌剧中以加入舞蹈场面吸引观众的“芭蕾歌剧”(Opera-ballet,即“歌剧加舞”)等形式,并出现了第一批职业舞蹈家。1717年,英国舞蹈家约翰·韦弗(John Weaver)在《玛尔斯与维纳斯的爱情》中第一次尝试不再借助歌唱、朗诵等手段,而只以音乐、舞蹈和哑剧的综合方式来叙述故事(即“哑剧加舞”),他的作品可算是“情节芭蕾”亦即后来所称的“戏剧芭蕾”的先驱。

1760年,法国舞剧改革家、舞剧编导诺维尔(J.G.Novrrel)出版了著名的《舞蹈和舞剧书信集》,更加全面地提出了创作“情节芭蕾”的原则。他认为舞蹈是属于戏剧表现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不只属于形体技术的范畴。“任何芭蕾舞要是没有戏剧性纠葛,没有生动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东西”,那么,“它所表现的只是这一艺术的机械美,不管加什么称号,我也毫不觉得可以理解”。他提出,芭蕾必须向戏剧靠拢,“应该分场、分幕,每一场都应该像一幕一样,有其开始、中场和结束”,而“那些与剧情无关的舞蹈段落都得取消”。尽管诺维尔生前提出的这一系列建立“情节舞剧”的主张,非但没有得到巴黎权威们的认可,反而遭到打击和歧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观点为芭蕾最终脱离歌剧,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表演艺术铺平了道路。

根据芭蕾发展历史的变迁,作为创编舞剧中最重要的部分,芭蕾音乐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般来说,从现在还在世界各地舞台上频繁演出的芭蕾作品来分析,芭蕾音乐主要经历了这样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编导主宰作曲家,并根据作曲家谱写的音乐创编舞蹈,如《吉赛尔》《天鹅湖》等;第二个时期,编导根据现有的音乐进行抒情、叙事,从而创编舞蹈,如《仙女们》《牧神的午后》等;第三个时期,编导根据剧本的大纲,选择已有的音乐来编舞(这些音乐往往都不是为舞蹈而作的),如《奥涅金》《茶花女》等。关于这三个部分,笔者都会选取知名的舞剧来为读者进行细致的阐释。本书主要是通过对当今仍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著名芭蕾作品的音乐与其创作背景等的分析与介绍,达到普及经典芭蕾舞剧的目的。由于翻译上的原因,多少年来,我国音乐舞蹈界一直沿用着将芭蕾称为芭蕾舞剧的习惯,因此,笔者在本书中有时也用这种约定俗成的叫法,但有时为了叙述的方便也会单称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