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咸丰十年五月十八日恩赏日记档(1 / 1)

奴才安福谨奏,于五月十七日奉朱笔,现在里边当差之外边学生,除留当教习外,尚有愿在里边当差者,今其自行报明,总管安福开单具奏,不必勉强,亦不准勒派。奴才遵旨,随即同内学首领王成等问明外边学生,愿在里边当差学生:

小生 产金传,小生 陈连儿,小生 钱得庆,小生 朱阿三

小旦 孙小云,小旦 陈连生,小旦 严福喜,小旦 严宝麟

小旦 陶贵喜,小旦 杜步云,小旦 郝玉福

净 吴关喜

丑 沈长儿,丑 陈四保,武丑 赵广发,武旦 陈九儿

武副 冯双德,武生 张三福,净 孙宝和,鼓 唐阿招

大锣 李福寿,老旦 杨瑞祥,净 方镇泉

愿在里边当差,挑选教习:

小生 陈金雀,末生 费瑞生,生外 黄春全

老旦 范得保

小旦 张云亭,净 周双喜,正旦 许殷山,净 侯福堂

丑 陈永年,丑 张开,副 王瑞芳,净 方瑞祥

不愿在里边当差学生:

小旦 乌松寿,正旦 翠香,老生 黄得喜,京丑 韩双盛

老生 郭三元,武生 陆双玉,小旦 曹玉秀

谨此奏闻。(12)

连续选进的外班伶人达42名,除7名之外都愿入围内学。

按:对于伶人来说,在内廷唱戏比在民间戏班唱戏的境况要好得多。在宫里唱戏生活上有了保障,内府的俸银、白米还只是艺人舞台演艺收入的一小部分。除了在宫里承差之外,艺人们还能挑班在宫外唱营业戏、应堂会,因此晚清许多著名艺人都愿意入选昇平署承差。这时内府承差虽不如嘉庆以前南方来京伶人那般待遇优厚,但不限制在外的营业演出,宫里唱戏被看作一种荣耀,起码也是朝廷对其艺术水平的承认,同时还能结交达官显贵,获得社会对其身份的尊重,艺人何乐而不为。

图2-10

可惜好景不长,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咸丰帝于八月初八日从歌舞升平的圆明园慌忙逃往热河,躲进避暑山庄。在圆明园被掠夺、焚毁,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签订,国家、百姓陷入空前危难之时,他仍念念不忘看戏,先于十月初一日命昇平署分三拨赶赴热河,又于次年四月初五日着内务府传进外班伶人二十一名。据昇平署咸丰十一年(1861)热河《内外花名档》记载,热河行宫承应差事昇平署内外学当差之人共计一百五十九名,其中内学七十四人,外学七十五人,写法、听差十人,这还不包括钱粮处旗籍管箱人之数额。咸丰皇帝从十一年六月直至病逝的七月十七日,在前后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拖着虚弱不堪的病体,于六月初二、十八、二十二、二十六日,七月初二、初三、初四、初六、初八、十一、十二日,先后十一次在烟波致爽殿、福寿园、如意洲等处观看戏曲演出,可谓至死不改声色之好。

据昇平署档案载,当时在热河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共计演出三百二十余出戏目,其中属于乱弹的二簧戏等只占三分之一,昆、弋两腔占三分之二。

自咸丰六年(1856)至光绪年间,宫中不断选进外边民籍、旗籍学生,有时习惯上仍称其为『外学』。但自道光七年(1827)撤销外学后,宫中便再无外学机构之设,因此后来的所谓外学,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外学,而只是对宫廷以外民籍伶人和旗籍伶人的一种代称罢了。

(1)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昇平署档案集成》,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第7634页。

(2) 朱家溍、丁汝芹:《清代宫廷演剧始末考》,中国书店,2007年出版,第278页。

(3)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昇平署档案集成》,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第9145页。

(4)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昇平署档案集成》,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第9154页。

(5)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昇平署档案集成》,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第9157页。

(6)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昇平署档案集成》,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第9158—9161页。

(7)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昇平署档案集成》,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第9168页。

(8)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昇平署档案集成》,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第9168—9169页。

(9)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昇平署档案集成》,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第9187页。

(10)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昇平署档案集成》,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第9207页。

(11)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昇平署档案集成》,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第9210—9211页。

(12)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昇平署档案集成》,中华书局,2011年出版,第9211—92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