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五日祥庆传旨,皇太后正圣寿原系承应五天戏,今改承应三天戏。常年圣寿原承应三天戏,今改承应两天戏。嗣后初一日、十五日听记载再承应戏。所有应承应宴戏,若能按旧宴戏承应更好,若不能按旧宴戏时刻,就换新宴戏。有宴戏之日俟同乐园、重华宫承应戏至午初跕住戏,万岁爷别处少座,容伊等扮宴戏。皇太后圣寿、万岁爷圣寿俱不必唱大戏,人亦不够开团场,要寿戏,其中间唱小戏轴子。(20)
按:内廷伶人大量减少,许多剧目无法上演,各项承应只能从简。道光七年(1827)三月十五日,祥庆传旨道光皇帝首先缩减了皇太后和自己万寿戏的规模,有后人称此为英明之举。
据道光九年(1829)的『昇平署人等花名档』统计,南府改昇平署后,署内伶人太监的实际人数只能演一般中短剧目,所谓三层戏台的大戏显然只能放弃。昇平署这时有七品官总管1名,八品官首领4名,八品官太监2名,以及一般太监上场人69名,后台人34名,总共110名,宫廷演戏机构人数已不及乾隆年间的十分之一,也就相当于当时三庆班的建制。道光元年(1821)经首批裁退外边民籍和旗籍伶人后,还有468名下圆明园,8年后人数减少了近八成,其改革措施算是相当彻底了。
改南府为昇平署所省钱粮数目最能说明问题,每年演戏开支从九千两减少到二千两,实际省下七千两银子。也许这些钱对宫廷内务府的广储司银库来说算不上大数目,但这也反映出道光皇帝努力节约宫廷开支的态度。
咸丰八年(1858)由于昇平署总管安福奏『为昇平署钱粮处所存钱粮不敷每年办公之用』(21),内务府总管遵旨查明昇平署专款用项银两,称:『臣等详查,道光七年以前,崇文门每年交广储司银库昇平署专款九千两,即作为发放该署钱粮及办公之用,因道光七年将南府应差人数裁减,用项较少,每年崇文门仅交备发昇平署钱粮二千两。』(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