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对嘉庆朝超额提升官职的学生,道光帝毫不留情地予以降级。内务府总管大臣常福面奉谕旨:
壹 九月二十二日道光皇帝谕旨
奴才喜禄等谨奏,于九月二十二日包衣昂邦常福着司官传旨与奴才等,将六品官职学生玉福、兰香着降为八品官职学生,每月食银四两,七品官职学生喜庆,八品官职太监吉祥,俱降为无官职学生、太监,每月食银二两五钱。并非他们有不是,按嘉庆四年之例裁降。钦此。(9)
谕旨最后这句是特意补充的,从官职六品之位看,想是玉福和兰香曾经因演戏出色受到嘉庆恩赏而破例提升,对于超出定例的人员,道光帝不留余地,一律降级。
贰 九月二十二日南府总管奉旨查核内外学钱粮口分奏折
奴才禄喜谨奏,遵旨查得旧例:
内大学:四两缺三分、三两缺八分、二两五钱缺十二分
小内学:三两缺四分、二两五钱缺四分
十番学:三两缺三分、二两五钱缺五分
外头学:四两缺二分、三两缺五分、二两五钱缺分
外二学:四两缺二分、三两缺五分、二两五钱缺八分
外三学:三两缺四分、三两五钱缺六分
钱粮处:二两五钱缺四分
档案房:二两五钱缺三分
中和乐:三两缺一分、二两五钱缺八分
大班(景山):四两缺二分、三两缺五分、二两五钱缺八分
小班(景山):三两缺三分、二两五钱缺五分
景山档案房:二两五钱缺二分
现时内学归并一学
食四两缺三分 现食五分 多二分
食三两缺十二分 现食八分 短四分
食二两五钱缺十二分 额符
外学五学归并一学,特恩
食五两缺二分 食四两缺六分
现食九分 多三分
二两五钱缺二十二分 现食十二分 短十分
食二两五钱缺三十五分 现二十六分 食短九分
档案房二处归并一处,特恩
食四两缺一分
食二两五钱缺五分 现食六分 多一分
十番学
食三两缺三分 现食一分 短二分
按例年齐挑捕二两五钱五分 额符
钱粮处
食二两五钱缺四分 额符
中和乐
食三两缺一分 食二两五钱缺八分 额符
谨此。覆请旨教导。(10)
按:以上系机构制度的第二次改变,且伶人的钱粮又大为缩减。一天后,即二十三日,道光皇帝更朱笔自定南府内外缺分。
叁 二十三日道光皇帝朱笔定例内外学钱粮口分旨
朱笔定例内外缺分,嗣后南府内学定为:
七品总管,一缺
七品首领,一缺
八品首领,三缺
三两钱粮太监,六人
二两五钱钱粮太监,十人
十番学
八品首领,一缺
三两钱粮太监,一人
二两五钱钱粮太监,二人
中和乐
无官职首领,二缺
三两钱粮太监,一人
二两五钱太监,六人
档案房
图1-10
二两五钱钱粮,二人
钱粮处
二两五钱钱粮,二人
外学
七品总管,一缺
七品首领,一缺
八品首领,三缺
三两钱粮,五人
二两五钱钱粮,八人
现时内外食大钱粮之人俱不必动,俟到缺分之内有短少之处再行挑补。钦此。
奴才禄喜等闻谕之下,不胜感激之至。奴才禄喜较比定例额缺,应降七品总管,外学七品总管,现多一缺,首领现多三缺,十番学现多八品首领一缺,并所多内外官职太监学生,并食大粮太监、学生等,蒙万岁爷格外天恩,俱不裁降,今奴才禄喜、如喜、陆福寿率内外首领官职太监等,向上磕头谒首,叩感天恩,谨此,奉覆奏。(11)
按:九月二十三日道光帝以朱笔确定内外缺分,南府内外成为定制。这一规定限制了某一伶人因一时受到赏识而被提升官职或增加钱粮的可能,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皇帝对自身的约束。
自道光元年(1821)正月裁员以后,经数次变更,南府机构制度初定。但到道光七年(1827),又迎来制度的巨大改革。本次改革将十番学取消,外学全数退出,昇平署成立,而南府的使命彻底终结。从南府设立内学始,至道光七年(1827)止,中间150多年,制度三变,乾、嘉、道三朝制度各有不同。
宫廷演戏机构的食俸人员总数让道光皇帝吃惊,但演戏的花销远不只人员食俸这些银两,多处场地戏台的维护、衣箱切末的制作也是一大笔开销。南府总管禄喜等从道光二年(1822)二月起,陆续查点了紫禁城与圆明园贮存的行头和切末,从衣箱、靠箱、盔箱、杂箱里总共清除了多年不用的服装道具14889件。其中『宫内大戏钱粮开除』衣箱各类服装729件,靠箱875件,盔箱717件,杂箱1678件,总计3999件。『圆明园大戏开除』衣箱3503件,靠箱1243件,盔箱2879件,杂箱6325件,总计13950件。南府在处理完万余件行头后,并不需再添置,演出亦不受影响。由此可见衣箱切末数量之庞大,钱财花销之惊人,康、雍、乾、嘉各朝宫廷戏箱之繁富,演戏物资之雄厚亦由此可见一斑。
道光元年(1821)改制,皇帝并未打算撤销外学,他只是准备不再由苏州挑选艺人来京。另外,道光三年(1823)五月十日,经总管禄喜奏准,从现有艺人的弟男子侄中挑出了16名进宫当差。事后,皇帝又问起:『现今外学学生系何学生之弟男子侄?』南府回奏:其中成林是外学总管如喜的儿子,陆得升、陆得明是外学总管陆福寿的儿子,得升是外学首领元宝的儿子,七猫是外学首领寿喜之侄,得儿是打家伙恩福之弟。那个时代伶人职业世代相传的很多,雍正、乾隆时期都有几代人在内廷演戏之事,实不足为奇。即使是当上了外学总管首领,着六七品官服的民间艺人仍愿意自己的后代及至亲继续在宫中从事演艺。道光五年(1825),总管禄喜因演戏随手人手不够,又求恩准前往苏州去要随手。一是由于苏州为昆山腔的发源地,随手技艺较高;二是宫廷以往习惯了缺人就在苏州地区挑选。内务大臣英和上奏后面奉谕旨:『万岁爷先给过织造旨意,永不往苏州要人,今若短鼓板、笛,着现在当差之弟男子侄学习。』(12)
清前期百余年间由江南织造挑选伶人送往宫廷的历史,就这样在道光朝结束了,此后清廷再没有恢复外学到苏州一带挑选伶人的惯例。至清咸丰朝,在北京集中了最为优秀的艺人,也没有必要再让江南呈进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