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1 / 1)

用酱油或原盐调味,后者是一种本能,前者则已经是文化了。

中国人的生活,离开不了酱油,它用黄豆加盐发酵,制成的醪是豆的糨糊,日晒后榨出的**,便是酱油了。

最淡的广东人称之为“生抽”,东南亚一带则叫“酱青”。浓厚一点是“老抽”,外省人则一律以“酱油”称之。更浓的壶底酱油,日本人叫作“溜(Tamari)”,是专门用来点刺身的。加淀粉之后成为蚝油般的,台湾人叫“豆油膏”。广东人有最浓、密度最稠的“珠油”,听起来好像是猪油,叫人怕怕,其实是浓得可以一滴滴成珍珠状得来。

怎么买到一瓶好酱油?完全看你个人喜好而定,有的喜欢淡一点,有的爱吃浓厚些,更有人感觉带甜的最美味。

一般的酱油,生抽的话“淘大”的已经不错,要浓一点,珠江桥牌出的“草菇酱油”算是很上等的了。

求香味,“九龙酱园”的产品算很高级。我们每天用的酱油分量不多,贵一点也不应该斤斤计较。

烧起菜来,不得不知的是中国酱油滚热了会变酸,用日本的酱油就不会出毛病。日本酱油加上日本清酒烹调肉类,味道极佳。

老抽有时是用来调色,一碟烤麸,用生抽便引不起食欲,非老抽不可。

台湾人的豆油膏,最适宜点白灼的猪内脏。如果你遇上很糟糕的点心,叫伙计从厨房中拿一些珠油来点,再难吃的也变为好吃的了。

去欧美最好是带一盒旅行用的酱油,万字牌出品的特选丸大豆酱油,长条装,每包五毫升,日本高级食品店有售。带了它,早餐在炒蛋时淋上一两包,味道好得不得了,乘邮轮时更觉得它是恩物。

小时候吃饭,餐桌上传来一阵阵酱油香味,现在大量生产,已久未闻到,我一直找寻此种失去的味觉,至今难觅,曾经买过一本叫《如何制造酱油》的书,我想总有一天自己做,才能达到愿望。是时,我一定把那种美味的酱油拿来当汤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