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宴菜单及菜谱(1 / 1)

我的好友刘幼林(Bob Liu),最喜欢说的故事,是我到他家中烧菜,一煮就煮出十道不同的咖喱来。

那是数十年前的事了。他当年住在东京原宿,角落头的大厦,楼下是间西装店,我常到他家做客。他首任太太叫贝拉,是位“中华航空”的空姐,纯中国人,但样子像混血儿,身材高大,美艳动人。她说她最爱吃咖喱了,我又约了一个日本红歌星女友,乘机大为表演一番。

没下过厨的人,总以为咖喱很难炮制,其实最简单不过,只要失败过两三次,一定做得好。

咖喱有几个基本的步骤,那就是先下油,把切碎的洋葱爆一爆。其他菜下猪油才香,咖喱却忌猪油,用植物油好了,粟米油、橄榄油都行,甚至用椰油,就是不能下猪油,牛油也尽量避免,因为咖喱不是以油香取胜的。

洋葱一个或两个三个,看咖喱的分量而定,咖喱的甜味,基本上靠洋葱。香港著名的咖喱店外,常见一大袋一大袋的洋葱,可见用的分量极多。不可弄得太碎,先把洋葱头尾切去,开半,把扁平的一方朝下,再直切或横切都行,不必太薄,指甲的长度分成三片即可。

烧热镬,下油,见油起烟,放洋葱,炒至金黄,香味喷出时就可以加咖喱粉或咖喱酱了。香港的香料店或杂货店里,一般卖的都是印度咖喱粉。如果用的都是同一样粉,就做不出十种咖喱来。基本上咖喱的原料只有几种,想要新鲜香甜的风味,用的是小豆蔻、肉桂、丁香和生姜;浓味的可选择姜黄和芫荽籽。我们认为的“印度味”,那是加了孜然而产生的。

把印度咖喱粉加进洋葱中一块炒,再下鸡肉拌匀炒香,最后注入清水,煮个半小时,第一道咖喱鸡就能上桌了。

第二道来点小食,以碎肉代替鸡,咖喱粉下得浓一点,炒后用薄馅皮包卷,再炸,就是咖喱春卷。

咖喱牛肉用南洋煮法。所谓的南洋咖喱,包括了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主要原料和印度咖喱相同,但是去掉了孜然,而不用清水,以椰浆熬之。牛肉不可先煮软切块再放入咖喱中加热,这是香港咖喱餐厅的方法,以求方便,但这么一来咖喱归咖喱,肉归肉,二者不结合,味逊也。牛肉一定要和咖喱汁一块炆至软熟才行;用了椰浆,比印度咖喱更为惹味,这是第三道。

第四道的咖喱虾,用泰国方式烧出来。泰国咖喱辛辣,下的是指天椒碎,我把它放在一旁,让愈吃愈嗜辣的人自己加。泰国咖喱为了中和辣味,也多下点糖,用了大量的香茅、高良姜和橙叶,烧出来的味道与印度或南洋咖喱截然不同。

第五道是咖喱鱼头了。最难做,因为刘幼林家里没有巨大的镬。也罢,用沸水淋之,去其腥味,再用咖喱粉放进大汤锅来煮,同时下叫作“淑女手指”的羊角豆,让它把咖喱汁吸进种子之中,咬破了有鱼子酱一般的口感。

本来要炒咖喱蟹的,但觉得太过平凡,想起在印度海边小镇Goa吃过的一道蟹菜,即刻依样画葫芦。那是把螃蟹蒸熟,拆下肉来备用。另边厢,取掉孜然,只用姜黄、肉桂和芫荽籽,再加藏红花染色,蟹肉煮得鲜红,搅成一大团,用匙羹舀来吃,味道马上与几道菜完全不一样,无不赞好。这是第六道菜。

第七道菜分量不能太多,也不可再有肉类,就用高丽菜—广东人叫的椰菜来煮椰浆,放几片咖喱叶、丹桂树叶和众香子(Allspice)去串味儿。

这时可以来饭了,用姜黄、孜然芹、小豆蔻和丁香混合的粉煸炒洋葱;另一方面把印度野米洗净,倒入油锅中加盐去炒,再下香料,加水,盖上锅盖,慢煮个十五分钟,最后下几粒葡萄干拌之。咖喱饭是第八道。

第九道菜,用龙虾喂了粉炸成。“简直是天妇罗嘛。”女友问,“怎能叫成咖喱菜?”“你先点一点酱。”我说。“那是黄芥末呀!”“试过才知。”那碟像黄芥末的黄色酱料,与芥末完全无关,是用最普通的蛋黄酱混了咖喱粉拌成。“这是第九道咖喱菜。”我宣布。

“最后一道菜是什么?不会做咖喱甜品吧?”刘太太迫不及待地问。“说得不错,就是咖喱甜品!”做法简单,这道菜可花上几小时的功夫,是事先做好的,把小豆蔻的青豆荚捣碎,加一半牛奶一半忌廉(淡奶油),煮滚,待冷却。打蛋黄进去,搅匀,开火加热,令其变稠。这时可以加腰果碎、茴香粉、月桂粉,再添蜜糖,冷冻两小时,再搅,放入冰格。因时间不够,冻结不太成形,大家原谅,当了咖喱糖水喝。我在一边笑嘻嘻,一点咖喱也咽不下去,光喝酒,大醉,醒来全身咖喱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