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中原大乱,士民避难交州,促进了中原文化在当地的传播。《三国志·吴书·士燮传》记载:“交趾士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于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官事小阕,辄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袁微)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士府君”即士燮,东汉后期和三国吴时任交趾太守,广兴教育,传播中原文化,被越南人民称为“南交学祖”,甚至被越南史家尊为“士王”。
公元1174年,宋孝宗封李天祚为安南国王。此后越南的教育、科举、官阶等制度完全模仿中国,汉字也成了官方文字,越南语与汉语长期并行。现代越语约有60%的词汇为汉语借词,叫“汉越语”。
大概在12世纪,产生了模仿汉字结构的形声文字——“喃字”,也叫“字喃”;汉字则叫“儒字”。喃字自李朝(1010~1225)起发展起来,不过只有三十多年间用作官方文字。喃字和古壮字、古瑶文有相似之处。
16世纪末开始,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制订过多种越南语拼音文字。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Alexander de Rhodes)的方案是现行越南“国语字”的基础。1885年,法国殖民者在越南南部建立殖民统治,宣布新文字合法,应用于初等教育,同时强制推行法文教育,以便消除中国文化的影响。这时北方阮朝的儒士阶层则提倡汉学、汉字,与之抗衡。
从20世纪初开始,越南民族革命者传播国语,提倡新文字——“国语字”,以教育民众,反抗殖民统治。1945年8月革命胜利后,“国语字”成为通用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