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脑洞:可以获得幸福感的最小行动(1 / 1)

还记得几年前风靡一时的“哈佛幸福学”吗?

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王牌选修课,原本是“经济学导论”,但是泰勒·本·沙哈尔导师的“幸福课”一经推出,便迅速摘得“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的桂冠!

泰勒·本·沙哈尔说:“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中的最终目标。”

什么是幸福感呢?就是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对于幸福的自我感受。这也是人类的共性:不断对生活环境、生活事件以及自我进行评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人是否幸福,不仅仅取决于外在因素的影响,还取决于自我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怎样的反应、在认知上做出怎样的评价。

1960年,有记者问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你认为,想要获得幸福感,人类的头脑里需要哪些必备的基本要素?”卡尔·荣格的回答即为以下五个方面:

1.有良好的生理及心理健康。

2.人际关系(婚姻、家庭、朋友等关系)相对和谐。

3.在自然或艺术中感知美的能力。

4.有满意的工作及生活水平。

5.有应对世事变迁的哲学或宗教视角。

尽管卡尔·荣格为人们指明了获得幸福感的基本要素,但是这些要素仍旧不能成为衡量幸福感的标准。西方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幸福感的测量,已经探索了几十年,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与经验。不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普遍认同的幸福感测量工具,许多测量方法仍处于不断改进之中。

或许有人会认为,“有钱”会让人获得极大的幸福感,但事实并非如此。

哈佛商学院、曼海姆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学者曾经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那些所谓的富翁只有让自己的财富增长2到3倍,才能够在幸福感方面获得完美的“10分”,无论现在他们已经多么富有。这次调查的主要负责人迈克尔·诺顿指出:“富人无论拥有100万美元,还是1000万美元,他们的幸福感都不会随着财富的增长而增长。”

换句话说,现代人的幸福感并不是完全和金钱挂钩——对贫穷的人来说,获得更多的金钱可能会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因为人在“生存焦虑”中很难感受到幸福;而对于那些摆脱了“生存焦虑”的中产阶级及富人来说,金钱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就不再这样显著了。

泰勒·本·沙哈尔曾说:“获得人生幸福的要点有很多个,第一要点就是遵从自己内心的热情,选择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课,不要只是为了轻松地拿一个A而选课,也不要选你朋友上的课或是别人认为你应该上的课。”

人生应该从醒过来的那一刻,就感受到幸福。年轻人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可能离那些可以获得幸福感的“巨大成功”稍有距离,但仍旧可以打开脑洞,想想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那些可以获得幸福感的小行动:

1.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2.时间上可以自由安排。

3.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4.心流体验:能够专心做好一件事情。

5.充足的睡眠。

6.运动。

7.睡前写下三件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

8.在他人需要时提供帮助。

9.有精神寄托与信仰。

10.自信。

总之,人生中的“巨大成功”能让你备感幸福,生活中的小细节同样能让你幸福感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