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拾陆 农作之辛劳,农家之生趣(1 / 1)

古诗文课 王能宪 1130 字 27天前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因为春天的耕耘和播种,决定了秋后的收成,所以春天是农家最繁忙、最辛苦,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古往今来,一些关心社会、关心人民的知识分子写下了无数关于春耕春插的诗篇。我们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杨万里的《插秧歌》。

杨万里是江西吉水人,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进士,做过太常博士、宝谟阁学士等官。他精通经学,看重名节,是一位品格高尚的知识分子,最崇拜张浚的正心诚意之学,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诚斋”,著有《诚斋集》。杨万里与陆游、范成大等号称“中兴四大诗人”,一生作诗两万余首,仅流传下来的就有九种诗集,共四千余首。这首《插秧歌》收在《西归集》中,是他辞官回乡路经衢州时所写的。

这首诗题为《插秧歌》,是一首歌行体的诗,但并不长,一共只有八句。诗人截取一家农户全家老小忙插秧的一个场景,反映了农家繁忙辛苦的劳动生活和勤劳朴实的优秀品格。

诗一开头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繁忙的插秧图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丈夫把秧把抛向田中,妻子顺手接住;小儿子在忙着拔秧,大儿子在忙着插秧。真是全家大小齐上阵,男女老少忙插秧,好一派生动忙碌的景象。“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两句是互文见义,这是诗歌经常采用的手法,不必拘泥地理解为小儿拔、父亲抛、母亲接、大儿插,因为一家人插秧,分工只是相对的,不可能长时间固定不变。总之,这里是描写一家大小在田间忙碌,各有所司,没有一个闲人。

接着写他们冒雨插秧的辛苦:“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他们头上戴着斗笠,身上披着蓑衣,就像全副武装的武士出征一样,头戴钢盔,身着甲胄,保护得严严实实;但由于雨下得太大,他们全身都被淋湿了。插秧在江南一般在农历三四月间,暮春时节,有时春寒料峭,冷雨潇潇。他们冒雨插秧,即使戴了斗笠,穿了蓑衣,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因为插秧的时候,两只手要不停地运动,斗笠、蓑衣都是遮不住的,雨水全顺着手臂往衣服里面渗透,时间一长,全身上下都会湿透。诗中说“雨从头上湿到胛”,而“胛”即肩胛,就是胳膊与背相交的地方,说从头到胛,实际上是浑身上下都被雨水淋湿了。“笠是兜鍪蓑是甲”,诗人把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农人比作全身披挂的武士,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很好地烘托了水田如战场、插秧如作战那繁忙紧张的气氛。而后一句“雨从头上湿到胛”,则渲染了雨中插秧的辛劳和艰苦,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以上四句着重描写插秧的场景,下面四句则通过对话和动作来刻画人物,进一步表现农家的勤劳与农事的繁忙。

●杨涛 作(杨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副院长)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大概是前面所说的“田妇”已从田里回到家中,做好了早饭,又来到田头,叫丈夫和儿子回家吃早饭,顺便歇息一会儿;然而他们谁也没有起身回家,继续在田里低着头,弯着腰,默默地、不停地插秧。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真切地表现了农家争分夺秒、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一大早就下田插秧,连续干了几个小时都没有歇一口气,连早饭也顾不上吃。“低头折腰只不答”,这一句写得很妙,最值得玩味:为什么“不答”呢?难道是他们没听见吗?当然不是;或许是他们不觉得饿也不觉得累吗?更不是。那么,他们为什么不答应呢?最后两句做了明确的回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根据这两句可以知道,前一句说“低头折腰只不答”的不答,只不过没有答应回家歇息,并非没有答话,这两句就是回答的话。根据答话的口气,可以推测答话人就是这家农户的主人,即前面所说的“田夫”。他一边插秧一边跟他的妻子说话,连头也没有抬,腰也没有伸,他说:秧还没有插完,这时候我们怎么能歇得下呢?你赶快回家吧,因为刚插下的秧苗根基还不牢固,可要照管好鹅儿和小鸭,不能让它们下田来毁坏秧苗。言外之意是说,至于我们吃饭和歇息的事,这会就顾不上了。这简短而朴实的话语,蕴含了多么丰富的内容!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秧根未牢莳未匝”一句中的“莳未匝”,一般人都只理解了它的字面意义:“莳”,是栽种的意思,这里指插秧;“未匝”,是说秧还没有插完;“匝”是圆周的意思。这样的理解当然没有错。但是,秧没有插完为什么叫“未匝”呢?这必须从插秧的形式来理解。我记得小时候在老家插秧,不像现在那样拉绳子一畦一畦地插,一般是从田边开始往后退着绕圈插,插秧的人前后相随,一个跟一个,一圈绕一圈,直到最后绕到了田的中央,这块田的秧也就插完了。如果没有切身的体验,恐怕是不能理解到这一层的。

这首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诗人撷取插秧的劳动场景而入诗,富有生活气息,真实而感人。全诗语言浅白流畅,句句押韵,朗朗上口,很有歌行体的特点。诗的格调清新、自然、明快,虽然诗中也写到了雨中插秧的辛苦与劳累,但并不给人以愁苦和悲伤的感受,始终洋溢着既紧张繁忙又轻松欢快的气氛,充分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勤奋乐观的特征。尽管诗人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但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是士大夫的冷眼旁观,也不是以士大夫的闲情来欣赏,而是带有深厚的思想感情的,是一首劳动的颂歌。

扫码收听

篆刻释文:复得返自然(李立山 作)

●小荷图 阴澍雨 作(阴澍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美术观察》杂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