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日,全球实现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欧盟与美国专门针对中国的“WTO特别保护条款”,对华纺织品的一次次设限。一时间,中国的许多纺织企业都遭受了这种没有预计的打击。大量的货物积压使中国的纺织行业就像遭遇了海啸一样。
其中,浙江雄狮集团是一个经过几十年发展的大型集团公司。到2000年时,该集团公司已拥有职工1000多名,年营业额达到了1.2亿元。但经过这次纺织品贸易打击后,仅仅因为银行要收回400万元贷款,彻底倒下了。
其实,与其说是欧盟与美国的设限和“特保”把中国诸多的纺织企业害了,不如说是“权威”的暗示让它们陷入艰难处境。
在“中国‘入世’和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后,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受惠国”的“权威”暗示下,这些企业的管理者都以为从2005年1月1日欧美放开纺织品贸易的那一刻起,中国的纺织品将在欧美市场畅行无阻。于是,几乎所有中国纺织企业都在疯狂地扩军备战。它们显然没有进一步去分析问题:各方普遍认为中国将会是最大的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受惠国,那么,中国必然也是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首要打击对象。
遗憾的是,中国大多数的纺织企业都深陷在权威效应的影响下,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人们的这么一种心理:人们常常会迷失自我,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在某些情况下,人们还会因为权威的影响而做出倾向于权威的错误判断。在管理者或权威人士的暗示下,评估者很容易接受他们的看法而改变自己原来的看法,这样就可能造成评估误差的暗示。
权威之所以是权威,在于权威具有某一方面的强势影响力和话语权,但权威不是“上帝”,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并不总是完全正确的。面对权威,我们可以尊敬,可以看重,但必须要保持自己独立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进行分析和辨别,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坚持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