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面类比,反驳诘难(1 / 1)

心理学与说服力 谢岚 401 字 3个月前

在日常生活中处理问题时,巧妙地运用类比的手法,往往会使处理问题的整个过程充满幽默感,并且能够收到良好的说服效果。

有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再次批判斯大林的错误。这时,有人从听众席上递来一张条子。赫鲁晓夫打开一看,上面写着:“那时候你在哪里?”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赫鲁晓夫的脸上很难堪。他很难做出回答,但他又不能回避这个问题,更无法隐瞒这个条子,这样会使他丢面子,失去威信,让人觉得他没有勇气面对现实。他也知道,许多人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更何况,这会儿台下成千双眼睛在盯着他手里的那张纸条,等着他念出来。

赫鲁晓夫沉思了片刻,拿起条子,通过扩音器大声念了一遍条子上的内容,然后望着台下,大声喊道:“谁写的这张条子,请你马上从座位上站起来,走上台。”

没有人站起来,所有的人都很紧张,不知赫鲁晓夫要干什么。写条子的人更是忐忑不安,后悔刚才的举动,想着一旦被查出来会有什么结局。

赫鲁晓夫重复了一遍他的话:请写条子的人站出来。

全场仍死一般地沉寂,大家都等着赫鲁晓夫爆发。

几分钟过去了,赫鲁晓夫平静地说:“好吧,我告诉你,我当时就坐在你现在的那个地方。

面对当众提出的尖锐问题,赫鲁晓夫不能不讲真话。但是,如果他直接承认“当时我没有胆量批评斯大林”,势必会大大伤了自己的面子,也不合一个有权威的领导人的身份。于是赫鲁晓夫巧妙地即席创造出一个场面,借这个众人皆知其含义的场景来含蓄地给出自己的答案。这种回答既不损害自己的威望,也不让听众觉得他在文过饰非。赫鲁晓夫创造的这个场景还让所有在场者感到他是那么幽默风趣,平易近人。

如果从逻辑上来反驳诘难,那你可能要陷入一场无休止的争论之中。聪明人会用类比的方式,找一个相似的事物所具有的属性或特点,来证明对方诘难的荒谬。这是一种以曲为直的方法,在达到反驳目的的同时,心平气和地说服对方接受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