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娃对亚当说:“亲爱的,你爱我吗?”
亚当叹了一口气,说:“当然了。除了你,我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呢?”
这一段对话反映出了经济学中的一个常用概念“霍布森选择”。这个名词来自17世纪30年代英国一位叫霍布森的马场老板。
霍布森在卖马之前,会向所有顾客郑重承诺:只要您给出一个低廉的价格,就可以在我的马圈中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马匹。同时,他还有一个附加条件:顾客挑选好的马匹必须经过他设计的一个马圈门,可以牵出马圈门的,此笔生意就顺利成交;马匹过不去的,这笔生意自然就算黄了。
其实这是一个圈套。
因为他设计的那个卖马专用马圈门是一个很小的门,大马、肥马根本就牵不出去,而能牵出去的都是一些小马、瘦马。很显然,霍布森的这一附加条件实际上就等于告诉顾客:好马不能挑选。可还是有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马圈里挑来拣去,自以为捡了个大便宜,完成了满意的选择,其实结果却大都不遂人意。
后来,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挑选,就被人们讥讽为“霍布森选择”,它其实就是没有选择的变相说法。
在领导者的管理工作中,就存在着大量与霍布森选择类似的现象。
比如,一个公司老板在挑选部门经理时,打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大招牌,却往往只将目光放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选来选去,使得霍布森选择的情形重新上演。
其实,公司老板作为为公司选择“千里马”的“伯乐”,应跳出“马圈”(公司内部或者说是老板自己的社交圈),到“大草原”(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去选真正的“千里马”。一般来讲,选取“千里马”的“大草原”越广阔,公司就越容易选到世界级的“千里马”。
又如,有的领导者在给下属布置任务时,嘴上说的是让下属放手去干,给他们以充分的锻炼机会。但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他却并不放心,总是对下属指手画脚,要求他们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等等。如果发现有谁没有完全按照他的思路去做,就会很不高兴,甚至会换人。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谁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的困境,谁就无法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道理很简单,在霍布森选择中,人们自以为做出了抉择,而实际上其思维和选择的范围都是很小的。有了这种思维的限制,当然就缩小了自己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空间,也就不会产生创新。所以霍布森选择可以说就是一个陷阱,让人们在进行伪选择的过程中自我陶醉,进而丧失自主创新的时机和动力。
因此,我们说霍布森选择的这种没有选择的选择实际上就等于扼杀创造力,是阻碍企业壮大、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阻力之一。所以,我们要擦亮自己的双眼,切勿被表象迷惑而进入别人为自己设计的“马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