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斗鸡场上,如果参赛的两只斗鸡实力悬殊的话,占优势的那只斗鸡理所当然地会依仗自己的能力选择进攻,而实力弱小的斗鸡自然会做出权衡,在确实取胜无望的情况下,肯定不会拿鸡蛋去跟石头碰,而会很明智地选择后退。后退是实力弱小的斗鸡的优势策略,因为若选择不计后果地进攻,硬碰硬,其结果十之八九自己会丧命,而选择后退,最多也就是失去主人的疼爱,但却可以保得性命。
但是,如果主人改变规则,规定打斗失败的一方不是失宠而是丧命的话,那么弱小的斗鸡即使知道自己进攻取胜的概率很小,也不会坐以待毙地选择后退而等待主人的屠杀。它也会选择前进,放手一搏。
唐高祖李渊根据“立长不立幼”的传统,册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为了在大臣和诸子之中树立李建成的威望,巩固他的太子地位,高祖接二连三地委李建成以军国大事;为了让李建成熟悉国事,提高处理政务的本领,高祖每次临朝,都让李建成坐在自己身边,参加各种问题的讨论。
除此之外,高祖还任命礼部尚书李纲、刑部尚书郑善果为东宫官员,给李建成出谋划策,决断各种机要问题。但高祖的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的,李建成还是辜负了高祖的厚望。
在李建成被派往原州接应安兴贵回到长安时,其队伍七零八落,溃不成军,高祖见此十分生气;在东宫,李建成不理政务,无节制地饮酒,还故意搬弄是非,离间兄弟关系。李纲多次劝诫无效,辞官离开了东宫。
就在李建成的处境日益不妙之时,秦王李世民却逐渐得到了高祖的重用。李世民于公元620年奉高祖之命平定了刘武周割据势力,收复了并州、汾阳广大地区;又于公元621年奉诏消灭了窦建德和王世充两大劲敌,极大地巩固了李唐政权。李世民的威望日益提高,就在这时,他萌生了替代李建成当太子的念头。
李建成看到李世民的威望不断提高,感到十分不安,就拉拢四弟李元吉一起对付李世民。在李世民的酒杯里下了鸩毒但未毒死李世民之后,李建成并没有因此罢休,而是加紧了行动。
就在李建成与李世民对继承权进行激烈争夺的时候,恰逢突厥南侵,高祖同意了太子李建成的建议,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北伐突厥,并调李世民的部下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等人随同出征。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密谋,在出兵饯行的时候,派人刺杀无将保护的李世民。李建成的一个属官得知后,马上将这个机密报告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忍无可忍,决定放手一搏,先下手为强。
玄武门是宫城的北门,地位非常重要,是中央禁卫部队屯守之所。公元626年7月1日,李世民向高祖秘密上奏,报告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并揭发了他们“**”后宫的罪行。高祖一听,不禁愕然,答应第二天早朝时对质,处理此事。
高祖当然知道三个儿子之间早有矛盾,而且还知道李建成与李元吉结成了同盟,实力远远在孤军一人的李世民之上。所以第二天,也就是7月2日,高祖先召集了大臣裴寂等商量此事,打算与大臣商量之后再召三个儿子劝和。但高祖预料不到的是,实力较弱的李世民并没有将希望寄托在父亲的处理上(因为先前高祖总是偏袒李建成和李元吉),他果断地部署了行动计划,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十员大将伏兵于玄武门,准备做最后的一搏。
高祖妃子张婕妤探知了李世民的计划之后,立刻向李建成通风报信。李建成听后,找来李元吉商量,但转念想想自己也做好了在京城的军事准备,所以并没有考虑太多,决定入宫上朝。
当李建成、李元吉两人进入玄武门,行至临湖殿时,发现殿边有马影闪动,心知不妥,刚想跋马东归,突然李世民从后面呼喊两人停下,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回头张弓连射三箭,但心慌意乱,三次都没能将弓拉满,致使三箭均未射到李世民马前就已经因缺少动能而落地。尉迟敬德带领七十骑兵奔驰而来,射杀了李元吉。
玄武门之事很快传到了东宫和齐王府,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率精兵两千人结阵猛攻玄武门。玄武门将领常何、敬君弘等率兵坚决抵抗。当时驻扎在玄武门的部分不明就里的士兵多采取观望的态度,两不相助,一时之间战斗不分胜负。
东宫、齐王府等兵将见攻打玄武门没有成功,首领薛万彻又另生一计,采取了“围魏救赵”的战术,率兵转而攻击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在玄武门、府中只剩几个文官留守的秦王府。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尉迟敬德灵机一动,想出妙计,割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送到正在进攻秦王府的东宫和齐王府的诸将士面前,众将一看自己的主人已经人头落地,顿时便无斗志,军心涣散,纷纷溃散。
李世民派尉迟敬德披挂全身,手持长矛直入宫中面见高祖。尉迟敬德杀气腾腾地向高祖报告了在玄武门发生的一切。高祖大惊失色,但马上明白了整个局面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便依言写下手敕:命令所有军队一律听从李世民调遣,同时还派裴矩到东宫晓谕诸将卒。玄武门之变很快平息了下来。
事变平息之后,李世民又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部杀死,以绝后患。在事变后第三天,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且表示今后大小政事全凭太子处理。没过几天,高祖又提出自己应加尊号为太上皇,表示要退位。两个月之后,高祖下诏传位于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正式即位为帝。
对于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一些史学家颇有微词。其中,史学家司马光就认为李世民应当后发制人,于伦理道德上才能站得住脚,李世民这种做法给子孙后代带了一个不好的头儿,是很不可取的。
虽然儒家的政治道德观认为,“于君王忠,于父母孝,于兄弟友,于朋友义”才是立身处世的准则,可是如果完全按照这个观念行事,中国历史就不会出现改朝换代了。不仅西汉、唐朝不会出现,就连司马光所处的宋朝也不会出现,因为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是用了先发制人的策略,从后周无辜的孤儿寡母手中篡夺了权力的。
政变的是与非,在很多时候是不能就事论事的。李世民之所以发动玄武门之变,主要是因为高祖贪恋女色、听信谗言,致使兄弟相残,其次是因为哥哥李建成三番五次咄咄相逼。李世民最后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被逼无奈才杀死自己的亲兄弟的。也正是因为李世民没有被那些无谓的伦理、道德、义气等教条所羁绊,我国历史上才多了一位贤明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