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未必就是胜利(1 / 1)

销售心理学 心一 1006 字 27天前

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每个人都必然会遭遇到发展的瓶颈,虽然十分努力地去对待工作,却总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人们也很容易回忆起一些后悔的经历,由于一时冲动做出过一些在事后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合理的行为。比如,对未来的销售趋势做出了错误的预期,导致处境陷入被动,又或者由于犹豫不决而放过了本有可能抓住的机会,等等。

对于这些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有些朋友对其原因并不理解,而且对于挫败久久不能释怀,还有些人甚至愿意将这些归结为运气,不肯面对现象背后的真相。

事实上,人们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着与其对应的心理根源。很多时候,导致生活和工作进入困局的,恰恰就是某些藏于人们心底的存在着偏差的心理倾向。在这种心理因素的作用下,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走进决策的误区,并且采取了非理性的行动。

认清藏于心中的心理误区并不能使我们马上获得成功,但是却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销售人员的自我修为是一个有赖于不断领悟并长期坚持的发展过程。在本书的最后一章笔者总结了几种在生活中最为常见却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心理误区,希望能够对读者朋友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人们最容易掉入的一个心理误区就是从小到大一直被灌输的一种“教诲”——坚持就是胜利!这句短促有力的口号任何时候听起来总是让人觉得那么振奋和**澎湃,而且对于这句话的正确性当真是越想越正确。但正是这样一个貌似真理却并没有交代清楚的观念,在非常多的人心理上留下了一种负面的条件反射,它所带有的片面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人们的追求与发展。

最经常被人们用来佐证“坚持就是胜利”这一结论的,是一个关于挖井的故事。

故事的梗概大约是说在一个村子中的两个人,一起挖井寻找水源,其中一个貌似愚钝,只在一个地方坚持不懈地挖下去,而另一个则自作聪明,经常不断地变换挖井的地点。最终的结果是坚持不懈挖井的人终于挖出了水,而那个不断变化地点的人却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合理,但这种合理性是由于故事假设了一些基本前提,那就是挖井的地方真的有水,而且一定能在挖井的人累死之前被挖出来。但假如这样的前提不成立,比如地下根本就没有水,或者水源在地下很深的地方,也许故事的结局就会变得大不相同了。愚钝而坚持挖井的那个人估计不是笨死就是累死,因为他不懂得变通。

我们再来对比看下下面这个寓言故事,我想对于本节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夜晚,一个人在房间里四处搜索着什么东西。有一个人问道:“你在寻找什么呢?”

“我丢了一个金币。”他回答。

“你把它丢在房间的中间,还是墙边?”第二个人问。

“都不是。我把它丢在房间外面的草地上了。”

“那你为什么不到外面去找呢?”

“因为那里没有灯光。”

看完这个故事,你一定觉得寻找金币的这个人思维逻辑很可笑,不是吗?类似于“刻舟求剑”式的坚守,类似于“守株待兔”般的勇气,但却没有思考的智慧,费尽了力气,但结果已经提前注定:他注定无法找到丢失的金币!

看到这里,我想观点已经开始逐渐变得清晰,人们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掉“选择”的重要性,而一味地强调“坚持”的作用。事实上,能够决定事情结果的最关键因素并不在于对事情的坚持,而在于选择的正确性。只有在选择正确的前提下,坚持才能够体现出它的价值与意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方向要比距离更重要。

国内著名的企业家、IT领军人物马云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成功还需要选择好正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选错了,你做得越好,死得越快。”

现实生活中没有谁能够替你担保正在挖掘的地下一定有水,在确定要挖下去之前,应当首先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和自身的综合储备进行一番评估。在工作中能否得到满意的结果,不在于你的坚守执着,而在于你的方向选择。如果方向的选择就存在着偏差,那么越是执着、越是坚持,整个事件的悲剧意味也就越浓重。起始方向的些许偏差,最后都有可能导致迥异的结局,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笔者并非鼓励大家要不断地放弃,而是希望能够对每天面对的生活,每天所从事的销售工作能够持有一种客观的态度,在选择坚持到底之前,首先对事情进行判断和衡量。方向没错值得坚持的事情应该要坚持,但要量力而为,适时为自己设定止损退出的限度。

若是某件事情知其不可为而仍然一味选择坚持,固然勇气可嘉,但却掉入了心理的误区。在这里,不可为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事情本身在理论推导上就是存在逻辑纰漏的,二是指虽然理论上能够行得通,但是实际操作却超出了当事人所能把控的范畴。在这两种情况下,笔者鼓励人们要勇于放弃,事实上,适时的放弃是为了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这也是精英销售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一种优秀心理素质。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曾经说:“愚蠢的坚持是心胸狭小者的心魔,被许多小政治家、哲学家所崇拜。一旦有了这种坚持,一颗伟大的心灵就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