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武昭仪地位的提高,儿子的降临,王皇后对待武昭仪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王皇后意识到武昭仪已经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武昭仪不但在极短的时间内地位上升,还拥有了王皇后做梦都没有得到的子嗣。这时候王皇后才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后悔也为时已晚。此时的萧淑妃已经被冷落多时,面对武昭仪这个先帝的废妃摇身飞上枝头变凤凰,又气又恨,但她毫无办法,就在这时,王皇后前来探望萧淑妃。
王皇后的出现,彻底扭转了局面。萧淑妃茅塞顿开,她已猜到王皇后的来意,赶忙跟王皇后行大礼,并且诚挚问安。王皇后自然也与萧淑妃寒暄,两个失落的女人互相诉苦,王皇后虽然端着皇后的架子,可是她心里的苦水直往外流。萧淑妃也装着将心比心,一个劲儿地说武昭仪狐媚惑主。两个女人的心瞬间拉近了,此时,她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打倒武昭仪。
武昭仪曾经拉拢的宫女们此时都成了她的心腹,她强大的情报网马上告知她,王皇后去见了萧淑妃。这个消息武昭仪并不吃惊,她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只不过这一天来得有些快。刚刚晋升的她没有喘息的机会,马上要面对王皇后和萧淑妃的联合,她难免有点担心。她只有沉住气,假装没有这回事,以暂时的谦卑忍让换取时间。
第二天,武昭仪就去王皇后寝宫请安,她将自己的荣耀全归功于王皇后的大恩大德,说到动情处哽咽落泪。王皇后表面跟武昭仪姐妹情深,暗地还在计较名分之事。武昭仪主动出击示弱,为的是自己可以赢得更多时间。
王皇后并没有因为武昭仪的一再忍让而停止计划,她和萧淑妃联合起来在李治面前诋毁武昭仪。萧淑妃做得更加露骨,甚至在武昭仪面前都恶语相加,武昭仪总是毕恭毕敬地对待王皇后,但是对萧淑妃,却选择以牙还牙。武昭仪常在李治面前说王皇后的好话,尽管她知道王皇后背地里如何责难她,她这么做是想让李治认为她是个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的人,这更衬托了王皇后的心胸狭窄。李治也曾暗示过武昭仪王皇后对她有不满情绪,可是武昭仪却依然说,王皇后待自己恩重如山,是自己做得不够好。面对萧淑妃的诋毁,武昭仪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她用同样的方法在李治面前说萧淑妃的不是,面对这样“爱憎分明,知恩图报”的武昭仪,李治更加宠爱了,久而久之,李治自然对萧淑妃更加冷落了。
这样的局面就形成了三宫鼎立,以王皇后为首的一宫,武昭仪一宫,萧淑妃一宫的明争暗斗拉开帷幕。这三个女人各有各的厉害之处,此时占上风的仍然是王皇后,尽管王皇后没有李治的宠爱,可是她巨大的政治后台让武昭仪和萧淑妃不敢轻举妄动。王皇后出身高门大族不必再提,在当朝百官中,拥护王皇后的人非常之多,为首的有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他们同属一个政治体系,彼此之间利益错综复杂。从血缘上来讲,唐高祖的妹妹同安长公主嫁给了王皇后祖父的兄弟,王皇后的舅舅刘奭是朝廷中的中书令,这个家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扳倒王皇后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武昭仪不偏不倚地处在中间位置,她比萧淑妃略好一些。虽然萧淑妃也是名门望族,但是她的族人在朝廷中没有重要位置,并不能帮上萧淑妃的忙。武昭仪此时也没有族人在朝廷当官,但是她在后宫却深得人心,与萧淑妃在后宫嚣张跋扈相比,武昭仪略占上风。这归功于武昭仪刚入宫时收买人心打下的基础。
三宫鼎立的格局就这样形成,总体来说,武昭仪还是处于劣势,因为三宫中的两宫已经强弱联合,两宫夹击让武昭仪焦头烂额,她越来越感觉,如此拖下去,只会将自己陷入绝境。王皇后可以打持久战,萧淑妃可以打冲锋战,武昭仪想了想,她决定逆转局面,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