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刘备处境(1 / 1)

张合和高览率兵赶到徐州之后,便是受到高苍的调遣,三大军团加起来总计十一万大军,集结之后,便是从下邳出发,开往东海郡。

仲军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调动自然是无法瞒过那镇守青州的管亥、武安国几人,而管亥几人在知晓了仲军的兵马调动之后,也是迅速反应,四万大军镇压东海郡,开始在东海郡境内与仲军展开了对峙之势。

高苍率兵来到东海郡之后,也没有立即攻打汉军,毕竟这管亥、武安国也非是弱者,虽然高苍有信心以麾下大军碾压徐州的汉军,但是如果想要再取得更好的战果的话,那么这徐州之战的伤亡就不能上去,否则即便有机会,也无法达成目的。

所以,为了能够以最小的伤亡来获取胜利,高苍必须在开战之前好好的布置一番。

仲军大营之中,主帐之内,高苍、赵俨、张合、高览、许定、邢道荣、牛金等人皆是围在一座沙盘之旁,这一座沙盘是也是非常之大,是徐州地势沙盘,这两年高苍镇守徐州,也不是什么都没做,这一座沙盘便是他麾下斥候拼死打探而来的情报最后制造出来的。

虽然黑月楼也会给各大军团提供作战沙盘,但是那些毕竟不是自己的东西,用着也不是很得心应手,所以高苍才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制造了这样的一座沙盘。

此刻,沙盘之上,有着两色小旗插在上面,代表着大仲的金色小旗和代表着大汉的赤色小旗。

高苍眉宇之间透出一股坚毅之色,看着面前的沙盘,对身旁的赵俨问道:“伯然,汉军如今兵力有四万人,这是他们能够极限动用的兵马,管亥和武安国两人虽然有着不错的实力,但是说实话,我对这场战斗的胜利并不担心,但是如何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拿下徐州,只有伤亡不大,我们才能在拿下徐州之后图谋青州。”

赵俨,是第三军团的参军,也是这一次十一万仲军的军师,看着沙盘,赵俨眉头皱起,道:“东海本是糜家的地盘,这么多年来,糜竺也是一直在东海坐镇,倒是把东海打造得不错,现在如果汉军愿意与我们出城野战,那倒是能够顺利将其击溃,可是如果汉军坚守城池不出,我们也很难受,损失也就大了。”

看着面前的众人,赵俨继续说道:“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逼迫汉军与我们出城野战,只有在城池之外,我们才能依靠兵力优势大胜。”

高苍看着沙盘,有些皱眉:“管亥、武安国、还有糜竺,哪个也不是弱者,在兵力处于弱势的情况之下,他们会出城野战吗?”

“东海郡郡治为郯县,这也是如今汉军大规模聚集之地,徐州汉军总共有四万人马,我估计现在的郯县至少有了三万人,现在我们先兵进郯县,看看能不能逼迫汉军出城交战,若是汉军坚持固守郯县,那我们在做计较。”

高苍点头,而后下令:“大军开拔,出击,郯县!”

管亥和武安国正是大军驻守郯县,而仲军一路杀向郯县之后,武安国气不过,率兵出击,击败了仲军先锋牛金,但是后面在武安国趁势追击之时,却落入了赵俨的算计之中,张合亲自出手,击败了武安国,只可惜未能将武安国斩杀,让武安国带领千余残兵逃回了郯县。

武安国败逃回来之后,管亥和糜竺也是不愿再出城,率兵固守郯县,同时派出使者前往临淄,向刘备求援。

临淄汉王宫内,刘备收到徐州发来的求援信之时,也是一阵头痛,因为数日之前,冀州和幽州也是爆发了极为惨烈的大战。

刘备称王之后,以关羽坐镇冀州、赵云坐镇幽州、管亥和武安国坐镇徐州,而张飞太史慈二人留守青州。

数日之前,幽州最先发来战报,燕王袁谭以麴义为主将,田丰为军师,率领韩猛、高干、朱灵、吕旷、吕翔等将,杀到了右北平,镇守幽州的是赵云、田豫、单经、严纲等人,双方在右北平展开了大战。

虽然赵云是玄变境强者,还掌管白马义从这样的精锐战军,但是燕军一方,直接出动了陈骁和麴义两大强者,一路狂杀,陈骁牵制赵云,麴义率领先登死士为先锋,在数次交战之中,都击溃了赵云率领的汉军。

现在的幽州局势,汉军是处于下风,暂时还能坚持。最为危险的反而是冀州战场。

冀州,赵国大将张辽亲自出击,以曹性为先锋,在冀州与关羽展开了数次交锋,而张辽这次战斗之中显露出来的实力,无疑也是达到了玄变境。

天地异变之后,这天地之力增多,也导致了原本因为各种原因被困在凝罡境的诸多强者修为都是有所增进,相应的,天下的玄变境强者也是变得多了起来。

张辽不仅仅是一个强者,更是一方名将,在与关羽正面交锋之际,派出曹性率兵偷袭关羽后方粮草,直接使得关羽所部汉军粮草紧张,无奈之下,关羽只得撤兵返回渤海。而这样的情势之下,张辽是一路追击,硬生生的杀到了渤海。

收到求援信之后,刘备便是立即召集孟方、孙乾、关靖和诸葛亮几人来议事。商量了半日之后,刘备便是派出手下大将张飞,以孙乾为军师,率兵两万,支援徐州。同时让刚刚突破到玄变境的太史慈率兵两万,以孟方为军师,前往冀州渤海郡,支援关羽。

至于幽州的赵云,包括田豫、单经、严纲在内都曾经是公孙瓒的部将,在幽州颇有声望,应该还能抵挡住麴义的攻势,先把赵军和仲军解决了,再去对付那燕军。这便是刘备等人商量出来的战略。

得到刘备的命令之后,张飞、太史慈便是率兵而出,这一年,后世的史书称之为诸王二年,以七王称王之时的那一年为诸王元年,直到天下一统之后,诸王之年方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