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十)(1 / 1)

十落清秋 一抹淡阳光 1246 字 1个月前

谢杭脸色一暗,难怪这几日没收到暗卫的信,以媳妇的聪明,肯定早就猜测出凉州会被进攻,做出封城,调动定北军等一系列事情,但自己也不敢百分百确定,所以求救的信封十月初八才送出。

可媳妇是如何调动定北军的呢?

这几年他在九天做侍郎,明白定北军从属于异姓公主,可不知为何如今的异姓公主丧失了对定北军的统领,而且她们也无异议。

关键是十月十三媳妇就灭掉了敌人的先锋,如今半个月回去,敌人的大军恐怕早就兵临城下,三万五千对峙二十万,她守得住吗?

谢杭心里是浓浓的担忧,他知道她会去危险的地方,但也没想到会如此危险啊!

这个不省心的人,真是让他又爱又恨。

朝臣们七七八八的讨论起来,神不愣住的林殊来了一句,“哦豁,思追儿竟然灭了敌人的先锋部队,不愧是老子带出来的兵,就是厉害。”

林殊的声音在庄严的讨论中显得尤为刺耳,帝王无语的扫了一眼自己的小舅舅,凉州都已经火烧眉毛了,他还赞叹守将厉害?

小舅舅的脑回路就是不一样。

“众位爱卿可有良策?”帝王缓缓的声音响起。

尽管他知道凉州危矣,可作为君主,他不能着急,他的冷静是整个国家的定心针。

兵部尚书出列道:“回禀陛下,臣认为,即刻点兵二十万,支援凉州。”

清明候陈明烨出列道:“陛下,臣愿领兵出征凉州。”

“那谁为主帅呢?”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

人们寻着声源,发现是老太师在提问。

林殊想都不用想,直接道:“如今只有陈行熙了解凉州战况,从他死守凉州开始,至此也没有凉州失守的消息传来,由此可见他的确为良将之才!”

有人不服的反驳道:“你又如何肯定他有能力领导二十万大军?”

“没错没错,二十万大军可不是小数目。”

有人也立马反驳:“陈行熙既然敢以三万五千大军死守,你又有什么资格质疑他?”

“王太傅说的极是,如果陆侍郎去凉州,恐怕得等大军兵临城下才有所反应吧?”

“你!”陆侍郎气的说不出话来。

见众人讨论的差不多,谢杭出列道:“陛下,臣以为该由陈行熙做主帅。”

“臣附议!”林殊大嗓门一吼。

帝王看着自己的舅舅还像小孩一样,不由得心想这陈行熙到底是何许人物,让舅舅力荐他做凉州将军。

一个入伍四年的人能做将军,到底是处事圆滑,还是的确有一技之长?

他心底认为的主帅人选,要么是袁家人,要么是陈家人。

可问题是谢杭也推荐这个人,难不成他也认为陈行熙是一个好的将帅?

想到这里,帝王直接问道:“谢侍郎很少推荐人,今日为何发言?”

谢杭心中冷哼,还能因为什么,抛开她是我媳妇的因素以外,她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将军。

比如他哥哥自幼被姐姐教导为将之风,如今还是大周平叛西宁的主帅,可威风了。

接着回答:“臣以为,一个能未雨绸缪,事先将定北军调去的将军,一定不是寻常之人。”

听到定北军,帝王才反应过来,对啊,定北军被调动了,还是以长乐公主的名义。

他敢肯定绝对不是京中的长乐公主,难不成是那位无忧湖的长乐公主?

再一细想,嘉庆帝觉得什么都明白了,陈行熙这个名字,以陈为姓,行熙为名,不就是陈清然和裴行熙吗?

难不成陈行熙是陈清然的儿子?

不然他怎么会知道暗语,还拥有信物呢?

可是年龄对不上啊,就算陈清然结婚生子,生的孩子也是十五岁才对,这……这陈行熙已经十九了。

会不会是陈清然的养子?

史书记载,这个公主做事全凭心情,只要自己开心就行,会不会是她出来以后寂寞无聊,就去捡个孩子养?

这么一想,嘉庆帝彻底把自己攻略了,觉得事实本该如此,还觉得这位长乐公主陈清然还挺厉害,把自己的养子都教养的那么优秀,独挡一面。

谢杭见帝王良久没说话,抬头一看,帝王的脸色依次是疑惑,震惊,想通,我真聪明,佩服……

一时也不知道帝王下一步会说什么。

最着急的还是林将军,他一直拿陈行熙当儿子看待,拿凉州城的安危当命看待,如今儿子和命都有难,而且只有儿子能救命,能不着急吗?

刚想开口询问帝王的想法,帝王就在众人出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下了圣旨。

“陈明烨,卫晓听旨”

两位武将同时出列,“臣听旨。”

“你二人速速点兵,京畿十万大军,皖西十五万,后日出发,支援凉州。”

陈明烨,卫晓异口同声道:“臣听旨。”

帝王紧接着道:“谢侍郎听旨”

不用说,是个官都知道谢侍郎是谁。

谢杭再次出列,“臣听旨。”

“特封你粮草督察,护送十万石粮食至凉州,明日出发。”

谢杭面色禀然道:“臣领旨!”

其实内心开心的发疯,终于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去见她了。

陈念玥,四年前你不辞而别,可还一直安好?

又有人疑问了,“陛下欲派谁为主帅?”

帝王看着说话的老东西,淡淡道:“凉州主将陈行熙。”

“这这这……”

“只要朕说可以,他就可以,退朝吧”

九天的动作非常快,下朝以后陈明烨,卫晓就马不停蹄的点兵,粮草自有粮衣司准备,谢杭下朝以后,直奔回府收拾东西。

可明显不如他所愿,几个官员假惺惺的拦住他,“谢侍郎此去天高路远,可要照顾好自己。”

“是啊是啊,若不是侍郎执意,又怎会讨到押送粮草的苦差事。”

“陛下不是说要升谢侍郎为尚书吗,为何最后不了了之。”

在这群人看来,押送粮草是苦差事,谢杭此举是失了圣宠。

谢杭眼神冰冷,嘴角带着温和的笑道:“各位同僚,事务繁忙,就此告退。”

说完,直接上了马车,绝尘而去。

后面的几人看见,气愤愤道:“有什么好得意的,不就是个侍郎吗?”

“至少人家比你有才华,比你能干,比你得圣恩,你还是好好当差做事吧。”身边人劝慰道。

刚才的官员反驳道:“我也想有大作为,可这谢侍郎太过能干,完全挡住了我升迁的机会。”

身边人又道:“别嫉妒了,谢侍郎也是不容易的人。”

“如何不容易?”

“听闻陛下前不久要给他升官,他拒绝的缘由是自己的心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