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之根来源于二元对立(1 / 1)

其实这几类问题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在生活中,面对别人给自己施加的暴力,我们应该怎么办?这就要说到思维方式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明白背后的原因,在实践过程中就会困难重重。

实际上,暴力之根来源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我们内心深处不接受差异,不允许对方和自己有差异。再精准一点的表达就是,“暴力之根是来源于我们永远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是好的,别人是错的,别人是坏的”。

暴力沟通和感到被暴力沟通的思维模式实际上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当我们因为别人的暴力沟通产生受伤害的感觉,这种感觉也是由暴力的思维模式产生的。我们不与暴力合作,就是不跟暴力沟通者陷入同样的思维模式。

世界上不存在独立的加害者或单独的受害者。加害者和受害者往往是并存的,它们实际上是二元对立的两面,相互依存。如果没有加害者,就没有受害者;如果没有受害者,也就没有加害者。从根本上讲,保护我们自己不受到别人的侵犯、不被伤害、不让自己成为受害者的解决方案,就是我们需要改变对加害者的态度。

说一个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场景。中国人在过节时都有一个传统,就是一家人要在一起团聚。在外地工作的人,也会回到自己的老家,和亲人团聚。我们讲究亲情文化,在这样的聚会中,亲戚们常会聚集在一起,这时往往会出现频繁的暴力沟通。年轻人比较苦恼的问题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回家总避免不了被催婚、催生,甚至生了之后还被催生二胎。

接下来就以这种状况为例,来讲解一下加害者和受害者的心态。当我们回到家,七大姑、八大姨、二大爷、三大舅总会揪着我们问,“你在北京工作得顺利不”?还常常会问到敏感的问题,“你到底赚多少钱”?“你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呢”?催婚的苗头开始了,还有人可能不客气,直接开始说教,“你也老大不小了,30多岁的人了,得快点结婚了,你要是再不结婚,年龄大了就嫁不出去了”;或者会说,“再不结婚,你生孩子就来不及了。女人跟男人不一样,身体条件是受年龄限制的,你大龄结婚、大龄生育,对孩子不好,对你也不好”。

不仅是女孩,很多男孩在过节的场景下,也会被亲戚逼问得无所适从。男孩子可能更多地被逼问事业状况、结婚状况等。当然,女孩被催婚、催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很多父辈们根深蒂固地认为,晚婚晚育这件事是错的,这个认知来自他们内在的价值观念。

内在的价值判断来自他们生长的年代。70后、80后的父母辈,大多是50后、60后,在他们生长的年代,多数人是在30岁前结婚的,甚至很多人在25岁前就已经结婚。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30岁结婚太晚了。虽然他们已经来到现在这个年代,可思维仍然停留在30年前,因为有着固有的思维方式,才会问这些越界的问题。

面对婚姻问题,当亲戚和父母用不客气的方式来打探我们的隐私,甚至是说教、批判和干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对方在暴力沟通,他们在劝说并告诉我们,他们的观点才是对的。面对这种暴力沟通,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被催婚催生的人,往往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与暴力合作,也就是同样采取暴力的方式跟对方在精神层面合作了。这类表现方式有两种,一种会特别愤怒,跟对方吵起来,“谁说30岁结婚就是对的?现在社会,30岁以后结婚的根本不晚”!有人可能更生气,直接怼回去,“这是我自己的事,咸吃萝卜淡操心,你不要管我了”!

另外一种方式是我们碍于面子,没有怼回去,也没有跟对方吵架,但是我们心里受了伤害,觉得自己特别受伤,觉得自己被暴力了。

表面上我们可能“乐呵呵”过去了,但是聚会散了,回到自己的空间,就会觉得特别受伤,可能还会拿起手机跟朋友用吐槽,把委屈全说出来,“今天我亲戚又催我结婚了,你说他们怎么这么烦,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很普遍的一种状况,我们感到受伤害了,觉得对方用暴力沟通的方式伤害到自己了,但因为某些原因,我们没有直接反抗,而是自己默默承受。

很多人在这种状况下,认为自己是一个受害者,自己没有做错任何事情,是对方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