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晚清:世纪末的大恐慌(公元1840—1912年)(1 / 1)

马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

晚清史学者

中国近现代史专家

01 “数千年未有之巨变”为何不是鸦片战争

我们常常称晚清是“数千年未有之巨变”,对于这场巨变,我们可以对其作出很多不同的理解。大家最习惯的说法是,从鸦片战争开始就意味着中国历史进入了“周秦之变”之后的第三次大变革。但我们今天再看的话,可能1840年的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变化并不是非常巨大。虽然鸦片战争后,中国开放了“五口”[1],引进了西方的坚船利炮,但是1860年清朝和英法联军再次发生冲突时,中国仍然没有向西方表示屈服。之后,从1860年到1894年的34年里,中国也没有改变自己的路径,反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经济从原来的跌到低谷,又迅速回升到了世界第二。到此时为止,中国的整个发展道路,没有发生一个根本性的调整。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增长是在原来的政治框架下发展的。这表明,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仍然没有发生巨大的变革。过去很多研究者都把晚清之变推到了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整个清代的历史只有268年,如果这样算,70多年都是晚清史,那整个清时期的架构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所以我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晚清历史,其实应该是晚清最后的20年。

晚清的最后20年发生了这么几个巨大的变化。首先是中国的政治精英、知识精英发自内心地认为,中国固有的道路有问题,于是才有了所谓“数千年未有之巨变”。这一巨变不是发生在鸦片战争,也不是发生在洋务运动,而是发生在1894年——清朝被日本打败了。甲午战争使中国人认识到,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差距是两个文明之间的差距,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差距。

过去很多人讲中国过去如何落后,但要我说,其实中国在甲午战争之前不落后。我们看1860年到1894年,中国工业化的增长速度非常迅猛,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在30年当中的增长,没办法和中国30年比。中国经济并不落后,那中国落后在哪里呢?是没有随着工业化增长而建构一个工业化的社会。其中蕴含着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根本差别。农业文明是一个熟人社会,我们出门在外,大家总觉得能托到一个熟人帮忙——哪怕是一个表舅。而在工业文明中,我们找不到熟人,你到上海、北京去打工,要找一个熟人,是非常难的。只有在工业文明下的陌生人社会当中,大家才能重视契约精神。正是通过和西方的这一系列战争,中国表现出了和西方的一系列差别。中国人自身的文化告诉我们:知不足,要学人家的优点,见贤思齐。

我们现在很多人抱怨说中国之前落后,不学西方——此前,中国在自己的文明体制下经济迅猛地增长,有什么必要学西方?但是当中国真正被一个完全西方化的日本打败之后,中国迅速地改变了。所以,讲晚清史,讲的其实就是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冲突。中国迈出了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这一步,就意味着晚清大变革的真正开篇。“数千年未有之巨变”不是发生在1840年,不是发生在1860年,而是发生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这是我在开篇想讲的一点。

另外,开篇我们要讲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就是宗藩解体。宗藩体制是解体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过去的体制没优点。中国的宗藩体制是一个什么体制?中国的历史在过去的3000年当中,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柔性向外扩张的历史。其实“中国”最初只是黄河中下游的一个弹丸之地,但是在不到3000年的时间里——孔子距离今天不过2500年,在孔子的时代,鲁国、齐国都在今天的山东境内,像今天的安徽部分地区还不属于所谓“中国”。但是不到2500年的时间,中国就迅猛地从一个弹丸之地构建起了一个大帝国,它凭什么这么坚固,就是因为华夏文明的中心不断地在以一种“中心文明”的形态往外柔性地扩张,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以夏化夷”。

华夏文明向四周辐射,四周的文明洼地则不断地往文明中心集聚,中国的文明体系就是这么形成的。秦汉帝国建立之后,虽然不断在改朝换代,但中国这种文明边疆的扩张,一直没有停止,它就使中国的文化边疆、政治边疆不断扩大。到了乾隆年间,中国的属国已经达到45个,北边已经到了贝加尔湖,东边直抵太平洋。太平洋当中,像琉球群岛,从明初的洪武年间开始就是中国的属国;南边越过了南海,到了南海之南——吕宋(就是今天的菲律宾);西南到了泰国、缅甸、柬埔寨,直抵印度洋。

中国古典文明当中的国家是一个王朝政治,而不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建构。民族国家的建构是来自西方,17世纪《威斯特法利亚条约》之后,欧洲结束了三十年战争,通过一系列条约建构起民族国家。中国明清一代才开始建构民族国家。所谓民族国家,就是不会再因为某种政治、宗教原因轻易发动战争。发动战争都是在主权国家之间,这慢慢就形成了边疆。

在这之前,中原王朝宗主国对周边采取一种很松散的统治方式,不干预他国的内政。属国体制对于内部的治理分成几个层次:中原地区当然是个王朝政治,治理严密;第二圈是由外边的土司管理的地区;第三圈就是属国。周边的属国经过漫长的接触、冲突,退出,再进入。

随着西方十六七世纪的殖民主义发展起来,英国、荷兰、法国这些殖民主义国家进入大航海时代。这些国家东来以后,中国传统的宗藩体制就面临一个正面冲击。我们从宗藩解体开始说起,是想讲晚清大变革当中所隐含的一个国际背景。就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中国不期然地在十八九世纪发生了一个大变化。在甲午战争之后,我们才真正意识到殖民主义的东来和中国宗藩体制的解体,以及中国工业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