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诺连续喊了好几声,见对方好像没听到,走过去凑到他耳边又叫了一句:“小朋友,冒昧的问一句,你们是来耍杂技的吗?”。
这下小孩儿听懂了,感情“小朋友”叫的是他呀,诧异地扭头看向上官诺,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的问题。
想了好一会儿,才道:“嗯,我们是在等候皇帝陛下的召见!”。
他这话说得模罗两可,上官诺却先入人为主,拍拍手,高兴道:“没想到朝廷还有这么人性化的一面,大家讨论累了,召人进去咋耍一番,能够极大缓解紧绷的神经,高!实在是高!”。
粗壮大汉、小孩:“...”
感情这个俊俏的小书生,真不认识他们,竟然把他们当成打把式卖艺的了。
粗壮汉子登时来了兴趣,眼神中闪过狡黠的光芒,憨憨地问道:“书生,一看你就是个有文化的人,我这个人特别佩服文化人,看你的穿着,想必是个大官儿吧?咋守在宫门口不进去呢?”。
上官诺被夸得有些得意,笑盈盈地谦虚道:“我也不是啥大官儿,就是位置站的好,乃是当朝右都御史,权力老大了,可以监察百官”。
粗壮汉子听他说说完,愈加高兴,崇拜地问道:“这么厉害呀?!那你肯定知道不少官员的隐私吧?能不能跟我念叨念叨,我可喜欢听了”。
上官诺羞涩地一笑,道:“我才第一次上朝,还没来得及履行职责,这次不过试试水,恰好听了点小道消息,想在皇上面前参奏参奏,露露脸”。
壮汉与小孩对视一眼,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上官诺低着头,并没有看见他们的小动作。抬头的时候二人已恢复常态,于是继续说道:“我家也有个杂耍班子,他们手上都有几分真功夫,小的这个行业没有十年八年的磨练,是不能独当一面的,看二位的年龄也不大,难道就已经是台柱子了?”。
精壮汉子和善地笑道:“可不是吗,家里穷,就指着我们兄弟二人了。前几年我们东奔西走,可是给不少人演过杂耍,这两年行情不好,看我们杂耍的人越来越少,给钱也是越来越吝啬。没办法,我们只好回皇宫讨口饭吃!哈哈哈...”
说到这儿,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肩膀上的小孩被他的笑声感染,也露出了温煦的笑容。
上官诺被笑得莫名其妙,不明白买卖不好,有什么值得高兴地?
正在这时宫门打开,金锭子独特的声音从里面传出:“陛下有旨,着金甲军元帅孟飞雪,首席智囊文华觐见...”。
听到旨意,刚才还跟上官诺玩笑的两人,赶紧敛肃神情,垂首躬身道:“孟飞雪、文华领旨觐见”。
行礼完毕,精壮汉子驼着小孩儿迈入宫门,迈步之前,他们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合不拢嘴的上官诺,眸中蕴含笑意:“这个小书生有意思”。
上官诺张着嘴,呆愣愣地看着走进去的怪异组合,感觉丢人丢大发了,孟飞雪、文华=杂耍艺人,好强大的逻辑。
孟飞雪、文华何许人也?那可是整个大梁帝国的猛将,在整个大梁帝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们带领金甲军,大破古蛮国,不仅将他们从梁国的土地,赶回了边境线,而且还乘胜追击,打到了对方国土之中。
是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是军队眼中的战神。
二人的名号,上官诺不可能没听过,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真人与想象中的差距那般大。
传说中,孟飞雪乃是力族混血,身高超过三丈,战斗起来英勇无比;文华则是典型的智将,羽扇纶巾,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上万头神兽在心中狂奔而过,他无语问苍天:“谁能告诉我,为什么那个七八岁的小孩叫孟飞雪?那个几乎将书生袍撑爆的肌肉男叫文华?”。
人们都说:“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可若是放到孟飞雪和文华二位高手身上,那和者也太“寡”了,其“实”不是难副,而是颠覆呀!
宫门口的遭遇,让上官诺觉得光怪陆离,好半天回不过神来。
又是半个时辰过去,宫门总算再次打开,里面传出的仍旧是金锭子熟悉的嗓音:“陛下有旨,着驸马、右都御史上官诺觐见”。
上官诺躬身领命,大踏步走进金龙殿。
金龙殿他不是没来过,可有人和没人的感觉完全两样。没有大臣上朝的时候,这里就是个普通的大殿,只不过更加雄伟壮观一些。可当两侧站满文武大臣后,金龙殿就仿佛活了过来,变得神圣而威严。
饶得以他的心理素质,被无数双眼睛齐刷刷盯着,也有些心跳加快。
他目不斜视,昂首阔步、大步流星的朝里面走,走出了自己的气势,走出了自己的风采,令龙椅上的广泽帝忍不住微微颔首:“自己选的这个女婿不错,有年轻人该有的朝气和锐气”。
走到合适位置,上官诺停下脚步,叩拜行礼道:“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广泽帝洪亮的声音在大厅里回**。
现在的上官诺,对跪拜广泽帝少了很多抵触,他找到了合理的理由说服自己:“就当跪拜自家爹妈了,跪拜爹妈天经地义”。
当然,他还有一句心里话憋在心里,不敢说出来,那就是:“如果跪拜礼仪能少一些,就更好了”。
等他站起身抬起头,广泽帝才不紧不慢地道:“吏部说你递了上朝的折子,不敢私自做主,特意请示到朕这里。朕明明记得你们这一批进士,要到六月底才到衙门报到,你因何要提前,朕很好奇”。
上官诺早就料到他会有此问,心中已经打好了腹稿,立马假装诚惶诚恐地道:“启禀陛下,实在是臣不敢违背圣旨,纳采之后,陛下曾下旨,着臣大婚之后,即到御史台报到,臣惶恐,不敢拖延到月底,遂修养了几天,方递了上朝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