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青园(1 / 1)

当然,既然倒买倒卖工作利润如此丰厚,上官诺也不打算放过。

毕竟就现阶段而言,这样的收益对自己还是很重要的,只是具体怎样执行还要好好谋划谋划,人手方面有很大的不足。

现在只有静静等待艾丽那儿传来好消息,一旦基因工程上马,人手才会源源不绝。

曹州城不愧为一州府城之地,房屋鳞次栉比,街道井然有序,熙熙攘攘的来往人群,彰显了这座大城的繁华与活力,各式各样的建筑,体现了包容的胸怀。

不知是不是因为驼兽、云舟的原因,曹州城的街道,要比其他的城市宽阔一些,城主府等一些建筑上方,都有类似停机坪般的粗大柱形建筑。

“卖报、卖报,曹州日报,今天特大消息,我银甲军联合象国军队大破巴达国军队,暂解西凉州危机”。

“布衣侯兵出东华州,今日正式征讨台盟国...卖报、卖报,蓝修大人发表诗篇庆祝大军胜利...”。

街头巷尾,遍布着衣衫褴褛的小报童,他们清脆的声音此起彼伏,勾勒出浓浓的政治氛围。

“真是大胆而又有效的举措,一方面限制民智,一方面又善加引导民声,不知道这超前的手段是朝堂上哪位大人的手笔”,上官诺由衷的赞叹道。

在五河镇终究是惬意悠闲了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乡里风俗、远遁尘嚣,简单而又纯粹。

可仅仅刚到曹州城,就让人切实感觉到了朝廷的影响,浓浓大势裹挟着每个人,无法挣扎、无谓解脱,唯有随波而行。

上官诺明白,今后他的生活中心,离不开这些国家大事。

小谷子却体会不到其中的深意,表现出了乡下小子初见大都市的无知与倾慕,完全不符合他年轻宗师的身份。

接下来几日,上官诺陡然繁忙起来,到青园书院递交入学表、选买宅院、采买生活用品、购买仆从、马车等等事务。

开始还有杨文博、况凌沙等人帮忙,待两人先回书院入学后,只剩下主仆二人忙活。

购买宅院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既然要在这里生活三年,必须要找一个合适的落脚之地。

曹州城的房地产产业并不繁荣,毕竟梁朝立国时间不长,人们大多挣扎在温饱线上,着实没有多余的财力,购买房产。

上官诺和小谷子经人介绍,找到专门牵线的中人时,那中年人,正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在小茶馆里听书。

看似悠闲实则无奈,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生意上门了,家里眼看就要揭不开锅了。

中年人姓刘,虽然穿着不怎么样,可专业素质却没的说。

听说上官诺要购买房产后,马不停蹄地带着二人满城验看待售房屋。

这时代可没有智脑和导航,一应信息必须记在脑子里,可见平时刘姓中年人如何用心。

三人利用3天时间看了9处房产,经过综合比对,最后上官诺选择了城东靠近商业街的宅子。

位置上算不得好,至少比达官贵人们居住得香樟区,无论环境和治安要差得多。可胜在大和方便。

五进的大宅子,大门开在商业区,临街附赠两栋三层的门脸小楼,集实用和享受于一体。

里面房间无数,假山、水塘遍布,同时功能齐全,有专门的练武场、马厩等等。

据中人说,此前是一位韩姓官员在此居住,上官诺他们看房子时,大门处匾额上还挂着“韩府”两个大字。

与此同时,刘中人着重讲了韩姓官员的经历,核心的意思就是,此人乃大大的福星,来曹州城不过三载便得遇贵人高升至京都。

为纪念自己的际遇,那位韩大人临走时赋诗一首,感谢此宅给他带来的亨通官运。

“这宅子风水这么好,为什么那位韩大人还要拿出来卖?”,小谷子怀疑的问道。

刘中人毫不慌张地答道:“其实,韩大人是舍不得卖的,奈何京都居大不易,为重新买宅定居他不得不忍痛割爱”。

“他家管家此前还特地嘱咐我,让给这处宅院找一位合适的主人,最好是待考的举子,说不定能借此宅气运越渊化龙...”。

刘中人一张巧嘴,噼里啪啦净捡好听的说。

夸完宅子、夸人、夸物,恨不得连池塘里的每一条鱼都好好夸夸,而且配合丰富的面部表情,好像完全站在上官诺他们的立场为他们考虑。

超强的专业素质,让上官诺、小谷子不知不觉,被引领地连连点头,最后毫不犹豫地拍板付钱。

虽然,比起市场上其它房产的价格,上官诺他们购买的价格属于偏高的。

奈何,在刘中人地忽悠下,二人却感觉赚了。

不仅如此在他大力地忽悠下,上官诺还一并将韩大人名下寄卖的城外农庄,也买了下来。

农庄地处偏僻,田地相对贫瘠,换做其他人肯定是看不上的。

可上官诺却一眼就相中了,因为农庄确实够大够偏僻,足足上千亩的土地上野生草木繁盛,几乎没什么人家,非常适合将来飞船停降。

城内宅院和城外农庄共计花费纹银10万两,不仅将小谷子手中没焐热的钱花了出去,而且还多饶出去了2万多两。

看着刘中人仿佛笑成花的老脸,小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酸溜溜地道:“这老家伙真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上官诺倒是无所谓,与黑刹山的收获比起来,这些都是小钱,关键是开心和实用。

房产虽然确定了,可后续的手续却非常麻烦,大梁国可不像未来社会信奉市场经济,房产可以自由交易。

在这个贵族、世家和大地主利益至上的社会,处处体现着不公平、不平等,没有一定身份,是没资格购买这么奢华庞大的房产的。

好在上官诺公子有县试的秀才身份,更有青园书院学生的身份,相当于握着通往上层社会的入场券。

在刘中人的活动下,曹州城府衙没有任何刁难拖拉,几天的时间,就将房契地契办了下来。

奴仆是找官方渠道买的,虽然贵了些胜在放心,为了保持宅院和庄园的正常运转。

两人狠狠心一共买了100多号人,其中,管家、厨师、木匠等等各职能都涵盖了。

这些的安排,主要小谷子负责,毕竟上官诺入学后大部分时间都会住在学院里,也就偶尔回来看看。

广泽十四年九月十二日,天蓝云逸,风凉浸人。

浓浓的秋意渐染尘世,枫红草枯,瓜果飘香,这是一个凄美与丰收对立矛盾的季节。

既有静美而婉转的诗意,“碧水映晴空,清夜画月明”。

又有丰足而恬淡的美意,“五谷丰登日,溪上鲈鱼肥;倾耳听嬉语,隐在林田间”。

岁月悠悠,光阴匆匆,今天已是青园书院新生入学的日子。

上官诺孤身一人静立在青园书院那古朴气派的大门前,入眼是稀稀疏疏办理入院手续的学子。

他们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的富有、有的贫困,但无一例外,都对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四个大字“青园书院”充满了敬畏与希冀。

那眼神、那气魄、那憧憬、那骄傲,是独属于青春的味道,带着懵懂、带着青涩、带着果敢、更带着如火般的热情。

莫名地有句话浮上心头:“千帆竞技,万舸争流,吾往矣”。

不知不觉有股热血,开始在身体里流淌。

今天,这种灿烂,忽然让上官诺感受到一种坚强。

“顾其为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

“上官兄、上官兄”。

门内隐隐传来地呼唤声,吸引了上官诺的注意。

只见两名身穿同样款式玄色儒袍的学子,正急匆匆赶过来。

离得远尚还看不清,待他们来到近前,才一眼认出正是杨文博、况凌沙。

“上官兄,得知你们今天入学,我和凌沙可是专门在门口处等了你好长时间啊”。

杨文博热情地道,不由分说伸手接过他左手的行礼。

“是啊,是啊,幸好我眼力好,否则就要错过上官兄了”,况凌沙白净的脸上,也是挂满了由衷的笑意。

上官诺被二人的热情感动,颇为不好意思的抱拳道:“劳烦两位等候了,诺郑重谢过”。

他的脾气就是这样,你敬我一分我敬你一丈,说白了就是重情重义。

今日杨文博、况凌沙看似简单地举动,却是实实在在地走入了上官诺的内心。

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他的人只有小谷子,少爷平时看似毫无架子、平易近人,实则内心孤傲无比。

能够入他眼的人不多,如果不是真情相交,绝难进入他的圈子。

杨文博、况凌沙确实做了很多功课,小到物品领取、大到住宿之地所在,都已经打听的清清楚楚。

他们带着上官诺,行云流水般地将一整套程序走完,帮他整理好宿舍的物品,便拉着他开始熟悉学院。

值得一提的是,上官诺居住的宿舍名为墨客居,一个非常文雅的名字。

他们整理东西的时候,同居的那名学子还未报到。

在校留宿以及双人共居是学院的强制规定,美其名曰同甘共苦、培养情谊。

这在梁国的其他学院都是没有的,不管你是王孙贵胄亦或贫寒子弟,住所皆相同、着装皆相同,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因为身份差距带来的歧视与矛盾。

青园学子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此项规定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然,学院制定这项规定之初,也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好在,叶正德院长确实影响力非凡,将所有异议压了下去。

据说,之后很多学院欲要效仿,奈何王公贵族们不答应,都无奈作罢了。

“咱们青园书院占地极大,足有上千亩,是两溪绕山含一地的顶级风水格局,听前辈们说这种风水有个名头叫‘青龙吐珠’”。

“如果为家族据之,则旺人旺财家门旺;如果为公器据之,则旺业旺运旺官途”。

杨文博介绍到这里,压低声音对上官诺道:“听说咱们青园书院之所以能每每在科举上独霸鳌头,就得益于这‘青龙吐珠’的风水格局”。

而后,再次将声音降低了一个八度道:“听消息灵通人说,青园书院的这个风水格局泄露出去后,很多大人物想要据为己有”。

“最上心的就是永王殿下,他为了挤走咱们,暗地里可是用了不少阴招,最后叶山长被逼急了,亲自跑到陛下面前告状,引起陛下震怒及猜忌,永王才不得不偃旗息鼓”。

说到这里,杨文博感叹道:“上官兄,你说这永王是不是傻?夺取这块土地简直就是取死之道”。

上官诺听他如此说,好奇的问道:“哦,这又作何解释?”。

同行的况凌沙也有同样的疑惑,他听说过永王夺地的事,但要说这是取死之道,那就有点儿危言耸听了。

毕竟,永王殿下那可是当今陛下的亲兄弟,皇帝最信任的左膀右臂,亲信中的亲信。

杨文博也不着急,你们且听我细细道来:“所谓伴君如伴虎,任何天子最忌讳的无非是手中皇权”。

“永王摆明车马要夺‘青龙吐珠’之地,这个‘青龙’在他们那等贵人眼里,可不会仅仅代表我们所知的意义”。

“永王此举无疑就是明显地告诉皇帝,自己仍对那位置有想法,既然正规途径得不到,只好通过风水尝试一下”。

“当然,也许他心里真的没有这样的想法,可那也要建立在当今陛下相信的基础上,以当今陛下对这些藩王的防范程度,你们觉得他会信吗?”。

况凌沙小脸被唬得发白,他实未料到仅仅一块土地之争,竟然牵扯到夺嫡之上,简直骇人听闻,政治当真凶险万分。

虽然,同是在青园书院求学,可况凌沙一惯对这些不感兴趣,他钟爱书籍,只喜欢静静的阅读书籍。

书籍就像阳光雨露照亮他的人生,滋润他的心田,在他看来,“携书如历三千世,无书唯度一平生”,书籍延伸了他的人生和生活。

杨文博不负青园学子之名,学识和见识都是一等一的,仅仅是带着上官诺参观,就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让上官诺非常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