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石:《不扩散核武器条约》_三、寻求“核安全”的悖论(1 / 1)

三、寻求“核安全”的悖论

目前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仍然是当前“核安全”的重要议题。

(一)朝鲜核问题

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通过对其卫星搜集的情报进行分析,怀疑朝鲜在进行核武器方面的开发,并且向国际社会表明美国要对朝鲜的核设施进行检查。面对这一情况,朝鲜政府宣布朝鲜根本无意也没有力量来开发核武器,并且谴责美国不应该在韩国部署核武器以威胁它。

朝鲜核技术的研究并不是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其最早进行核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时,朝鲜资源短缺,能源紧张,为了缓解这一不利情况,朝鲜开始了和平利用核能的研究。当时社会主义阵营还在,苏联这个超级大国还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朝鲜就在苏联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了宁边原子能研究基地,大批的核技术人才也因此而得到培养,甚至还从苏联引进了第一座800千瓦的核反应堆。后来随着发展,宁边核设施成为了朝鲜核技术研究的主要基地。1980年宁边5兆瓦的核反应堆开工建设,1987年竣工。建成的这座核反应堆具备了能够制造核武器能力——因为可以从核反应堆中的废燃料提取出原料钚。

其实,朝鲜进行核武器研究是有违《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因为按照《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要求,签订《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检查。但于1985年12月签订《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朝鲜却拒绝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检查。

20世纪90年代,朝鲜核问题不断升级,美国认为朝鲜的核反应堆极具危险,因为其可以生产出能够制造出几枚原子弹的钚。迫于国际压力特别是美国的压力,朝鲜从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暂时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检查。

鉴于朝鲜在核技术方面的发展,美国对朝鲜能造出核武器不无担心。为此美国政府必须阻止,《朝美核框架协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签署的,该协议于1994年10月在日内瓦签署,是美国政府不得不与朝鲜签署的。由于冻结了朝鲜的核设施,朝鲜能源方面会出现紧张。为了弥补朝鲜方面的损失,美国牵头成立了相关的组织,为朝鲜建造轻水反应堆和重铀。

但好景不长,美国总统特使、助理国务卿凯利于2002年10月访问平壤回国后,美国政府指出朝鲜已经承认铀浓缩计划,并对朝鲜进行和计划进行指控。朝鲜作为回应,表示朝鲜作为一个国家有进行制造核武器和比核武器更厉害的武器的权利。作为回报,美国政府停止向朝鲜提供重铀。朝鲜也宣布不遵守《朝美核框架协议》并宣布解除核冻结,将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设施上安装的监控设备拆除,重新启动核设施。之后朝鲜于2003年1月10日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情况急剧恶化。

中国政府为了地区和平发展,本着朝鲜问题和平解决的态度,积极斡旋。想方设法解决朝鲜核问题,在2003年4月中国政府促成了

有朝鲜、中国、美国参加的朝核问题三方会谈。之后又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在当年8月促成了朝鲜问题的六方会谈,这六方分别是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六方会谈的出现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提供了一个平台。

2005年9月,第四轮六方会谈达成共同声明。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

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一次地下核试验。

2008年6月,朝鲜炸毁宁边核设施。

2008年8月26日,朝鲜宣布,由于美国拒绝将朝鲜从所谓“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除名,朝方已停止宁边地区核设施的去功能化作业,并“考虑采取按原状重新恢复宁边核设施的措施”。

2008年10月11日,美国宣布将朝鲜从所谓“支恐”国家名单中除名。朝鲜12日宣布,重新开始去功能化进程。国际原子能机构调查人员随后获许进入宁边核设施。

2009年4月14日,朝鲜宣布将重新启动核项目并退出六方会谈。

2009年5月25日,朝鲜进行第二次地下核试验。

2013年2月12日,朝鲜在北部地下核试验场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核试验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应。

(二)伊朗核问题

伊朗核计划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核技术主要从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美国对伊朗核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并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决议,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铀浓缩活动。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伊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2003年12月,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并一度暂停浓缩铀活动。

但在这之后,伊朗与西方在浓缩铀等利用原子能的问题上再现分歧。2006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伊核问题再度升温。7月,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推动下,伊核问题被提交至联合国安理会。为迫使伊朗放弃核活动,安理会通过多份对伊制裁决议,遭到伊朗的强烈反对。

伊核问题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后,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美、英、法、俄、中与德国六国官员多次举行会晤,寻求伊核问题解决方案,形成了关于伊核问题的六国磋商机制。六国与伊朗自2008年7月以来举行多轮对话,但由于双方在铀浓缩、制裁等核心问题上分歧严重,谈判一直未取得明显进展。

铀浓缩问题是伊核谈判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伊朗与国际原子能

机构和西方国家在是否停止铀浓缩活动问题上一直僵持不下。铀浓缩活动是指将六氟化铀气体通过离心分离机转化为浓缩铀的过程。浓缩铀作为一种核燃料,分为军用和民用不同等级。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保障规定,民用级浓缩铀的纯度可以达到20%;而纯度超过90%的浓缩铀可被用来制造核武器,因此也叫“高浓铀”或称“武器级浓缩铀”。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伊朗拥有浓缩铀就意味着拥有核武器,因此多次要求伊朗停止一切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促成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对伊制裁决议。然而,面对西方的制裁,伊朗不仅没有停止铀浓缩活动,反而加速了浓缩铀生产进程。伊朗一直坚称其核计划出于民用目的。

伊朗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其核计划。2003年2月,伊朗宣布成功提炼出铀。此后,伊朗在铀浓缩活动方面不断取得进展。2004年9月,伊朗宣布开始铀转化试验活动。2006年1月,伊朗宣布已开发出用“混合澄分”法从铀矿石中提取浓缩铀所需要的“铀黄饼”技术。随后,伊又先后宣布成功提炼出纯度为3.5%和4.8%的浓缩铀。2010年2月,伊宣布生产出第一批纯度为20%的浓缩铀。目前,伊朗20%丰度浓缩铀的储量增长降到了近年来的最低水平,与2013年5月相比仅增加3.8千克,储量为185.8千克。据报道,制造一枚核弹最少需要240千克20%丰度浓缩铀。

伊朗铀浓缩活动引起西方国家的极度不安。为避免伊朗将来制造出武器级的“高浓铀”,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通过制裁等一系列手段,迫使伊朗就范。从此,是否停止铀浓缩活动与是否取消对伊制裁,成为伊朗与西方国家较量的关键。

2013年8月初伊朗新总统鲁哈尼就职以来,伊朗多次表示希望通过对话解决伊核问题,并与国际社会达成和解。伊核谈判峰回路转。与此同时,伊朗明确表示,运出浓缩铀、停止铀浓缩活动都是伊朗的“红线”。伊朗不会在这方面做出让步。伊朗将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框架内继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但不会接受超出该条约规定的核义务。9月26日,伊朗外长扎里夫首次与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外长就解决伊核问题面对面交换意见。10月中旬,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举行了伊新政府成立以来的首轮对话。11月上旬,各相关方再度在日内瓦举行谈判。11月24日,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就解决伊核问题第一阶段措施达成协议。在未来6个月时间内,伊朗将暂停部分铀浓缩活动以换取减轻制裁。

该协议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欢迎,却引发以色列政府的担忧。内塔尼亚胡甚至公开指责该协议是一个坏协议和“历史性错误”。在以色列看来,这份临时性的协议非但没有满足其让伊朗全面弃核的要求,却为伊朗制造核武器赢得了充足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以色列,在耶路撒冷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谈后对记者说,他要强调,在伊朗核问题谈判中,以色列的安全是日程中最优先的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