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街道企业家夏朝嘉
鲜琦 鲜翔
从“黑五类”到“党代表”
1979年7月,也就是在邓小平请五老吃“火锅宴”的半年之后,成都市人民北路街道办事处上河坝街道居委会装潢生产组的一位切纸工,在他刚满30岁的那天,在没有任何资产和担保的情况下,竟“异想天开”地向街道办事处呈上了一纸请求帮助,向银行贷款11万元的《申请书》。
对于上河坝街道装潢生产组,周围居民几乎无所不知:其地处成都西城区府南河边,只有几间破旧的油毡棚,这里除有一个精壮汉子、人称“党代表”的夏朝嘉在拼命地忙碌外,其他的婆婆大娘们不是老弱病残孕,就是拖儿带女的十分缺乏生气。
那么,这位“党代表”夏朝嘉的个人情况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切均得从头说起。
1949年7月,夏朝嘉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黑五类”家庭。1965年后,初中毕业的夏朝嘉,先后靠在成都挖城墙、在甘孜州修公路和四处打临工为生。“文革”结束后,夏朝嘉在人民北路上河坝居委会办的装潢生产组当切纸工。
人北装潢生产组后来改名为人北印刷厂,当时共有42个平均年龄62岁的老太婆,因只有夏朝嘉一人是小伙子,故被戏称为“党代表”。
因为生产组条件有限,没有专门的切纸机器,身体强壮、担任切纸工的夏朝嘉便用一把大弯刀切割,每天都汗流浃背地干着重复枯燥的活路。
1977年,夏朝嘉还没来得及充分享受“文革”结束后新时代的美好瞬间,便开始尝试谋划自己的未来事业。当很多与他有相似经历的人选择重回学校、期望为以后的人生增添砝码的时候,夏朝嘉却把自己融入当时被社会所轻视的街道工业。
继而,夏朝嘉便很快成为生产组的领头人,成了真真正正、名副其实的“党代表”。自从成为“党代表”后,夏朝嘉便一直在思考一些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很多人迫不及待地忘记过去,奔向新生活的时候,他却深切感受到社会中的底层民众所遭受的苦难,从而一种想要迫切改变现状的意识,骤然间涌上心头。虽然当时的夏朝嘉对做企业还没有清晰的认识,但他却隐约地预感到,包装工业的未来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回购“股权”逐渐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成都的物价、生活趋于稳定,夏朝嘉每月45元的薪水,在当时看来还算不错。“比上不足,比下‘无’余。”一段时间,善于思考的夏朝嘉坐卧不安,整天心里都是空荡荡的。
有天,受有关邓小平请五老吃“火锅宴”新闻的启示,夏朝嘉的思绪一下子变得异常清晰起来。紧接着,一个大胆的设想涌现在他的脑海之中:谁抢得先机谁先发财。他要在这间油毡棚里开始自己未来、远大的包装事业!
从1979年下半年起,夏朝嘉开始“借鸡下蛋”发展企业,并在生产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一个专门对外承揽业务的装潢队。
与此同时,他把一纸银行贷款申请呈了上去,希望能够得到街道办的支持。
1980年,夏朝嘉申请的11万元巨款终于到手后,他引进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卧式飞达”印刷机。设备问题解决后,夏朝嘉提出了“产品质量高于大厂,产品价格低于大厂,制作周期短于大厂,服务质量优于大厂”的32字治厂方针。
然而,由于装潢组中的一些老职工害怕银行贷款的经营风险,便纷纷要求退出。为此,夏朝嘉将现有资产做了共计6000元的评估后,立即将这些钱分给了大家。
无疑,这是一次身不由己、歪打正着、极为典型、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股权回购。于是,从此之后,整个装潢组便成了夏朝嘉的个人产权。
“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紧接着,踌躇满志的夏朝嘉开始实施自己的宏伟计划:第一步,挂出厂牌:成都市西城区包装印刷厂;第二步,制定生产经营方针,产品质量高于大厂,产品价格低于大厂,生产周期短于大厂,服务质量优于大厂;第三步,广招人才:条件是父母必须是街道企业职工——这样的人更能与企业相互认同;高中以上文化;试用期满10天后,送成都军区印刷厂培训。
此招工广告一出,便应者云集。在紧锣密鼓进行员工培训的同时,夏朝嘉购进了国内最先进的印刷机械和配套的模切制版设备。
很快,夏朝嘉接到了来自阿坝州的第一份订单:5万张药品标签,印刷费2500元。
他把产品印制好后,小心翼翼地送到了阿坝。不料几天后,阿坝药厂一纸电报称:印刷质量有问题,图案误差0.44毫米,本予退货,但鉴于你厂是个小厂,不能消化退货损失,决定将标签用了,但你厂必须降低价格。
按照惯例,0.44毫米误差通常忽略不计,显然对方是想借故迫使自己降低价格。
怎么办?夏朝嘉赶紧研究对策,冥
思苦想,他深知藏民性格:豪爽、重义气、喜交朋友。于是,他不卑不亢地回信道:如果你们相信我,我厂无条件全部重印;如果这批标签不用,烧成灰也得给我寄回来;如果用了这批标签,我将到法院告你们。
阿坝制药厂收到信件后,大出所料,但随即被夏的真诚、智慧和强硬态度所震动。不久,药厂厂长亲临成都拜访夏朝嘉,双双促膝谈心。从此,两人相见恨晚,生意不但按原价结算,还签订了全厂一年的合同。
这一年,印刷厂营业额400万元,盈利78万元。
有钱好办事,投入再生产。就这样,在夏朝嘉的精心管理和不断创新下,这家街道小厂慢慢地发展、壮大起来,生意越做越大。
众哭场景历历在目
1981年,《四川日报》以《一个小伙子和四十二个老太婆》为题,刊登了夏朝嘉的创业故事。从而使其一夜成名。
1982年,夏朝嘉建起了成都西城区经营包装厂,并开始收购合并同类型街道企业。至1984年底,他先后兼并了成都市西城区纸箱加工厂、成都市建设工具厂、西城区彩色纸厂、西城区塑料厂等4个比自己大得多的街道企业,接收了400多人。
按照当时有关街道企业的方针、制度,街道企业的职工是没有退休金的。而夏朝嘉却有一个坚定的想法:我们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员工生活得更好。街道工业是被人瞧不起的行业,要想发展它,就必须给职工保障。并突发奇想地作出了一大胆的决定:我们企业的工人,全部按照全民所有制退休;既然国家不能保障他们,我们企业就应该力所能及地保障他们!
于是,夏朝嘉言辞恳切地给西城区政府打了个报告。很快,上面给他们发来了批复:街道工业员工按全民所有制退休,没有文件规定。随之,夏朝嘉态度非常坚定地告诉大家:我们办的街道工业,为了要让别人承认,首先我们就要解决好员工的退休问题。既然没有文件规定,就是过去没有人做过这样的事;而只要有人做过了,就会有文件,所以我们必须要做。我要让我们企业的400多个员工,全部按全民所有制退休。哪怕他已经回家了,也要请回来退休!
经初步统计后,夏朝嘉作出决定:根据员工的不同工龄,给予不同的退休工资;凡是低于三级工的,退休工资全部按三级工的标准计算。为了街道工业职工的荣誉感,又托关系买来了全民所有制的退休证。
1983年底,厂里摆开五十几桌酒席,举行了一场退休大会。临开会前,夏朝嘉借来几辆敞篷汽车,并大张旗鼓地扎上“光荣退休”的标语,把退休的员工全部都请回厂里赴宴。
一位70多岁的蒋婆婆,在家瘫痪了半年,当有人告诉她厂里给她办理了退休,她不相信这个事实。退休大会那天,当蒋婆婆坐着三轮车来到厂里,看到夏朝嘉在厂门口迎接她时,还没有来得及从三轮车上下来,竟一下子趴在他的肩上,失声痛哭起来。
随之,当夏朝嘉将她扶进厂里时,突然间全场一齐大哭起来。由于此举,使得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没有任何社会地位,从来没有人承认过他们的婆婆大伯们,在一阵哭声之后,又是欢笑声和感激声不断。听到蒋婆婆等的哭泣声,夏朝嘉就想到了自己的老母亲。为此,他也哭得很是痛快!
“全国十青”脱颖而出
1984年,夏朝嘉组建成都市精印包装厂,并任厂长。1985年,不到100人的精印包装厂便盈利100多万元,企业固定资产达千万元。
1985年,在由共青团中央、中央电视台等组织的评选中,夏朝嘉从全国百名优秀厂长(经理)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首届十大青年企业家”,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8年,夏朝嘉承包成都第三工业公司时,并筹建了四川省物资仓储配送中心。结果,开“生产企业承包流通企业、街道企业承包市属企业”先河,承包半年后的利润就达到了承包前的7.7倍。
1988年,夏朝嘉被评为四川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青年杰出人物”。
1989年,夏朝嘉经全省三工业系统董事单位选举,并报四川省轻工厅批准为四川省第三工业联合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89年,夏朝嘉同四川工商进出口公司一位朋友喝茶闲聊时,对方谈到自己手中有中国台湾省的“果蔬脆片加工”项目的线索,从而立即使敏锐的夏朝嘉眼前一亮。1990年,为了促成此项目,夏朝嘉不失时机成立了禾嘉集团,扯起了以农业为主攻方向的大旗。1991年,夏朝嘉与台湾“果蔬脆片加工”项目的设备发明人邱耀瑞合资创办了四川实味食品有限公司,由夏朝嘉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93年5月,禾嘉集团兴建了国内首条果蔬脆片设备生产线的工厂厂房。同年8月,项目被国家科委纳入中国星火计划,认定为新技术新产品,并向全国推广。随之,全国各地
订单一张张飞来。一年半后,禾嘉集团在此项目上的收入达9000万元。
由此,夏朝嘉的企业借此成功转型,从印刷行业顺利进入食品行业,进而转向农业领域。1993年,由四川禾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发起人,开始对其下属控股企业四川实味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禾嘉种业有限公司、自贡高压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盐源禾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内江分公司、广州分公司和盐源农业综合开发分公司等进行整体改制,并采取公开募集方式后,以注册资本19125万元,成立了四川禾嘉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6月,禾嘉股份作为中国工商联推荐上市的两家民营企业之一,以“600093禾嘉股份”在上海成功上市,禾嘉集团也由此实现第二次创业,形成以农业和食品加工为主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1997年9月,夏朝嘉创办的禾嘉食品学院通过全国高考,开始招收大专生入校学习。
1998年4月,夏朝嘉将一张100万元人民币支票和一份推广两系杂交水稻的《协议书》放在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教授的面前。这是禾嘉集团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姻”、光彩事业走农业产业化之路、私营企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又一佳话。
1998年,禾嘉集团出资买下了注册资金为8000万元的华龙通用航空公司95%的股份。从此,华龙公司易帜禾嘉,夏朝嘉更是踌躇满志地公开宣布:“以直升机外航为标志,禾嘉集团将大举介入交通航空领域。”
锁定目标再创辉煌
1999年,当总耗资1200亿的西部大型管道工程开工时,禾嘉成功地兼并了国内唯一能为此工程提供适用球型阀门的企业,素有“亚洲球王”之称的四川飞球集团。同时,禾嘉利用飞球集团下属的核心企业自贡高阀公司,引进GE新比隆公司技术研制成功的锻钢全焊结构大口径管线球阀,参与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线管道的球阀招标,并完成禾嘉股份同禾嘉集团之间的资产置换协议,将占其总股本80.43%的自贡高阀公司38,519,672股置入上市公司。从而通过资本运作的手段,打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02年,禾嘉集团收购成都成保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进军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等产业。
2003年上半年,禾嘉收购了拥有11家分店的四川博美装饰和国内最大的凸轮轴生产企业——中汽成都配件有限公司,并且已经成为涉及包括成都房地产和高速公路等多行业的大型知名企业。
2003年,禾嘉股份被农业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审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被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单位评为“2003年度最具投资价值企业”。
2004年,禾嘉集团出资控股成都西南博美装饰城管理有限公司。同年8月,禾嘉集团受让四川中弘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60%的股份,正式组建教育集团。
2006年4月,禾嘉集团下属自贡高压阀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大口径锻钢球阀首发“西气东输”建设工地,成为国内特大型工程中重大装备“以国代进”的典范。
2007年,夏朝嘉在新疆买下了一座铁矿,预期储量两亿吨,总价值大概3000亿元。
2010年,骨子里透着传统气质的夏朝嘉在接受《蜀商》记者采访时坦陈:“企业家最重要的第一个社会责任是要让企业里的员工过得好,第二个责任就是给国家上缴税收。不是一定要拿点钱捐给谁,我更看重的是这些钱能否解决更多人的就业,创造更多的税收,这个比去资助一些好吃懒做的人更有价值。”
如今,夏朝嘉的禾嘉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拥有15亿元资产 ,集生产、科研、流通为一体的民营企业群体。1993年6月,夏朝嘉被选为四川省工商联副主任(兼四川省商会副会长)。此前,夏朝嘉与“百万蚊帐”杨义安等一起,被选为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工商联第一批执委。此外,他还先后担任中国科联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光彩事业推动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全国工商联民办高等教育协会副会长、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四川农业产业化同业公会会长、省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常务会长、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职,并当选为省政协委员及常委、省和全国人大代表、全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等,可谓“功成名就”、“名声显赫”。
居安思危。在谈到禾嘉未来五年的发展时,夏朝嘉认为:环保治理、新能源产业等新兴行业,都可以与我们现有的一些产业有机结合,关键还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禾嘉股份的未来,将是由制造业与资源型产业共同构架而成。打造禾嘉未来企业核心的竞争力,瞄准已经确定和锁定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以再创辉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