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_行使代表和委员职责的民营企业家(1 / 1)

行使代表和委员职责的民营企业家

李彦沣 苟晓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每逢天灾人祸、重大事件发生之时,身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及多种显赫头衔的民营企业家们,总是“先知先觉”地站出来,并身体力行、肩负重任,走在最前面。

陈先德,身兼成都嘉润置业集团董事长、四川省商会副会长、四川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四川省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市个体私营经济协会会长、民革四川省直工委副主委、大成市场总裁等数职。

2009年初,当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如寒流般冲击而来时,身为省政协委员、区人大代表的陈先德立即深入荷花池各大批发市场,走访调查经营户,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

随之,陈先德与金牛区社会工作委员会、市个体私营协会取得联系,邀请市政府参事、经济学家等来到荷花池大成市场,为个体工商户、荷花池市场集群经营户500多人作“金融危机下的挑战与机遇”的专题讲座,边解读当前经济形势,边为民营、个体经济如何应对风险、化危为机“支招”。讲座不仅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更鼓舞了诸多经营户们战胜危机的信心。

看到个体经营户们对未来经济的发展信心十足时,替他们感到高兴的陈先德表示:“为增强个体工商户抗击金融风险的能力,我们将整合人大代表们的各种资源,为个体经营户们开拓更多的融资渠道,以解决经营中更多的资金问题,尽代表的一份力量帮助他们发展。”

刘沧龙,四川宏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先后荣获德阳市劳动模范、德阳市十佳青年企业家、四川省优秀乡镇企业家、四川省优秀企业经营者、四川省化工创业优秀企业家、四川省企业家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贸促会四川分会副会长、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厂长、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等荣誉或称号,是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刘沧龙依法行使代表职权,积极履行代表义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先后向大会提交了许许多多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民营企业发展等议案。

2010年3月5~14日,在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时,刘沧龙向大会提交了《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尽快制定〈国债法〉》等议案。

3月13日,刘沧龙在做客通用媒体网关UMG演播室采访时,就《国债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热点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等方面都在飞速发展,制度建设和法律制定上都需要一个过程,要逐步进行完善。任何法律都需要经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提案或建议,然后国家根据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逐步修改和完善,最后才

能形成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他还认为:“我国从发行国债以来,一直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国债法》将有利于国债的发行和规范、投资者利益保护等方面。《国债法》相较于以前发行的《国库券条例》,更能在发行流程、投资者保护等方面加以完善规定和保护。”

2011年3月5~14日,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刘沧龙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尽快制定〈中国企业境外投资促进法〉的议案》《关于鼓励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最终实现国富民强的议案》等议案。

3月8日,刘沧龙在小组讨论会上发言时说,非公有制企业应享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虽然刘沧龙的另一个身份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并借助全国工商联的优势,他曾向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反映过问题,但是没有结果。为此,他采取联合议案的方式呈上人大议案组,并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民企的力量会越来越大,国家和民众对他们的认同感也会越来越强,这个渠道将会更畅通,而且制度也更明确一些。刘沧龙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为全国民营企业尤其是想“走出去”的民企集团呼吁,效果会更好一些,因为人大会与有关部门沟通,来答复代表们的议案。

刘沧龙发言刚刚结束,便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袁名富采访时指出:“我不是故意回避媒体采访,而是做企业不容易,尤其是经营民营企业,如履薄冰,必须保持谨慎。作为民营企业家,我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到海外去收购资产和企业。像我这样的企业,想到海外去收购的,很多很多。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诞生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民企集团,与10年前完全不一样。它们创造了中国经济总量60.05%的份额,贡献了59%的财政收入,解决了80%以上的就业。在海外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的时候,政府应该大胆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国内企业‘走出去’,要经过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审批和审查。在审批部门中,已经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对国企海外收购实施备案制,告知一下就行,而对民企是严格的审批制,甚至有时还故意拖延。商场决战,胜负往往决定在时机上。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的审批手续太烦琐,拖的时间太长;审批没下来,外汇管理局就不让钱出去。有时付出了很高成本谈好了一个收购项目,结果由于部门审查时间长或者过严,一桩买卖就失败了。有些实施的政策是10多年前的,有的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不是很配套,不完整。中国的经济实力已不是上世纪的状况了,大国就应该有大国的政策,必须是开放的。除了政策,‘仇富心理’也是制约中国民企‘走出去’的重要因素。很多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大多数民众和一些政府官员普遍对民企老板存在看法,认为民企赚的钱是民企的,而国企赚的钱是国家和民众的,其实民企同

样给国家和民众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沧龙关于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议案,受到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休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两会专题节目《两会代表议国是》对刘沧龙的发言进行报道,并先后接受了《人民日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重庆商报》《中国企业报》《中国产经新闻报》《每日经济新闻》《公益时报》和讯网等多家媒体的采访,还应邀出席了中华红丝带基金二届第二次理事会以及湖北、广东、吉林三省召开的全国知名企业家座谈会。

2012年3月5~14日,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刘沧龙向大会提交了《出台“免二减三”税收政策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等议案。

3月6日,刘沧龙在接受中国经济网、和讯网联合访谈时表示,国家只要开放商业银行设立的门槛,就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要看政府制定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支持中小企业。从政府层面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财政可以拿一部分资金出来建立担保公司。从2009年、2010年来看,信托公司实际上给中小企业解决了大量的问题,全国信托公司投资了四万多亿,其实大部分都解决的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大企业都在银行融资,现在宏观调控,调控的是中小企业,大企业的授信是用不完的,因为银行要考虑到资金的安全,因此选择比较好的企业。作为中小企业融资,银行要有抵押物和抵押品。信托公司现在也面临着困难,信托法有了,但是为了信托法配套实施细则没有,目前操作起来很难。

为此,刘沧龙建议,我国可以建立一些小型商业银行,这对于民间借贷有保障,应允许民企设立小额商业银行。同时刘沧龙代表认为,内地的房价是比较合适的价格,而且是合适偏低的价格。

2012年3月7日,刘沧龙在提交《出台“免二减三”税收政策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议案时,呼吁政府为创业者建“孵化中心”:“我在工作实践和调研中发现,去年企业用工需求递减12%,而今年城镇需就业人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人口再就业以及大学生就业则比往年有大幅度增加,技能人才短缺,‘招工难’与‘就业难’同时并存。‘免二减三’的税收优惠政策,曾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鼓励发展三资企业所使用的政策。”他还建议:“对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下岗职工和复员退伍转业军人等自主创业人员创办的经营实体,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构建财税支持体系,或实行‘先征后返’的办法;政府也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对新创企业进行用地、厂房租赁、用电和用水方面的政策支持。并对创业者进行培训扶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