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_名医良药相得益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农工党创办“金河门诊部”纪实(1 / 1)

名医良药相得益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农工党创办“金河门诊部”纪实

李广伦

从我调入农工党四川省委机关工作伊始,就承担筹备金河门诊部、管理门诊部的工作,其人其事,点点滴滴,记忆犹新。

为了发挥人才优势,为社会服务,1988年农工党四川省委筹办金河门诊部。1990年1月15日正式开业。门诊部坐落在成都市蜀都大道金河街63号,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委和成都市中药材采购供应站首次联合创办的名老中医门诊部,由中药材站提供地盘和药材,农工党四川省委投入医务技术管理。门诊部凭借高尚医德、良好医风、精湛医技、优异医绩,赢得广大群众一致口碑。1993年11月统计显示,不到4年时间就诊治病人达5万多人次,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集体,社会各界赞誉有加。

中药材站经营省内外的中成药数千品种,优质的药物资源充足,而农工党优秀医务人士荟萃,双方结合主办门诊部,充分发挥各自医、药优势,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金河门诊部筹建伊始,形势复杂、困难巨大。从1988年农工党四川省第六届委员会开始,省委会欲发挥其在医务界的优势,办个医疗机构。但一无资金,二无场地,一直搁浅。时值成都中药材站新建金河大楼,省委会立即与之联系,并得到主管部门的支持,联办诊所。当时正值社会办医低谷阶段,加之成都正在进行整治压缩,且又是两家联办,困难和矛盾重重。我们多方联系,终于得到了四川省卫生厅、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局和青羊区主管区长、青羊区卫生局的支持,颁发了医疗执照,后于1990年1月15日开业。一个自己找米下锅的诊所,一无上级拨款,二无自筹资金,更无垫底资金,全靠自给自足,艰难苦撑。

为了方便群众,让更多的人士了解门诊部,尽快打开局面,开业之初,我们就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特别邀请了报社、电台、电视台等10个新闻单位为门诊部作了宣传报道。六一儿童节在金河门诊部举办义诊活动,新闻单位也作了广泛报道。《成都晚报》还专门介绍宣传金河门诊部的名医良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在白色的中药袋上用红字印上“中药煎服”的指导及门诊部的地址和简介,既方便了患者,又扩大了宣传。

我们将门诊部和医生简介铅印成册,发给群众。张贴出医师彩照、简介、应诊时间表,挂牌行医,既宣传了医生又便于患者自由选择就诊;定期刊出《健康之友》黑板报,宣传医药常识、保健知识及门诊信息;及时回复各地寄来的信函,一方面解除

病人疾苦,另一方面也起了宣传作用;我还到附近学校、企事业等单位上门宣传联系,提高门诊部知名度。

门诊部非常关注郊区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定期定点组织医生去文家场、苏坡桥等医院应诊,受到患者和当地医院领导的欢迎和称赞。我们还加强同四川省台联、省对台办等部门的联系,专程前往重庆、成都、绵阳、简阳、峨眉、汶川、邛崃等地参观咨询,取经学习,联系业务,为门诊部广开门路,扩大影响。

门诊部从各大医院聘请了20多位负有盛誉的主任医师、教授、专家、名老中医师前来应诊。如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李克光教授、成都市中医学院妇科教研室主任刘敏如教授、成都市名老中医王文雄主任医师、成都市计划生育指导所前任所长杨云书主任医师等。医师们临床经验丰富、医技高明,态度和蔼、诊病仔细、认真负责,处方用药精炼、疗效显著。

医和药好比唇齿相依,缺一不可。门诊部紧抓药品质量关,切实做到中药饮片洁净,货真价优,质好量准,品种齐全。在老药工的带领下,把关保质,认真配方,仔细复核。为方便群众,延长配方部营业时间,药品质量获得卫生部门多次称赞。

门诊部在开业时,受当时医疗环境的局限,科目设置不太齐全,仅设有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针灸、按摩、痔瘘、骨伤科。我们积极与中药材站协商,经多方努力,调整诊室布局、改善医疗环境,增设了口腔科、耳鼻喉科、西医外科、皮肤科等专科,应诊医生都要求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医师。增设科室后,基本上满足了广大病员的需求,方便了群众,缓解了就医难的现状。当时,一位满口“虫牙”的孩子母亲说:“以前去川医挂号,休息日也得起个大早,平常又怕耽误孩子上学,补一颗牙要跑好几次。这里开了口腔科,孩子放学后还可看病,方便多了。”

门诊部所处的区域中不仅诊所密集,而且四川省的三大权威医院——省医院、川医、中医学院也都集中在该地区。这一地区社会办医多达140多家,有的街道诊所紧临,有些地方几个诊所相近。其中大医院开设的诊所、用医院里的发票处方个人承包的诊所、私人挂牌行医的诊所比比皆是。但像金河门诊部这样以双方联办性质的门诊部却是屈指可数。

门诊部从开业以来,以社会效益为主,严格管理,自觉遵守有关法规,申办了执照,审批了挂号费,上报了应诊医师材料,坚持用社会办医的发票和处方,按时上交管理费、报表及总结。积极参加卫生局组织的学习和活动,及时上传下达,顺利通过了优势服务、质

量检查、验证换证等活动并得到好评,被评为先进,被卫生局确定为社会办医片区门诊部小组组长,联系10个诊所。在社会办医林立、公费医疗报账受限、就诊范围狭小的艰难局势下,金河门诊部以优质服务为先、医药质量取胜、对病人认真负责,深受各界好评。

金河门诊部社会、经济两个效益上取得的斐然成绩,同医师们良好的医风医德、精湛的医疗技术分不开,不少外地及海外人士专程慕名求医。医师们大多年岁已高,身体不好,但无论酷暑严寒、刮风暴雨都坚持应诊。李克光教授公务繁忙,但也在百忙中抽空挤时间应诊。许多医师还出诊到病人家中,送医上门。对贫困患者不收挂号费,如有急重病人,及时挽救后并送上级医院,医生们关心病人,不为名利,良好的医风医德,深受群众欢迎和好评。

当时,我同医师们交往较多,每次接触,都备受熏陶,思想升华。有几个医师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农工党四川省委主委李克光教授。他是中医学院首任院长、有名老中医师李斯炽的长子,幼承庭训,深得家传,擅长脾胃病及血液病的治疗。女青年鲜××,患有被西医诊断为不治之症的胶原性疾病。李教授诊断为中医之瘘症,辨证施治用药治疗一年后,病症痊愈,病人感激不尽。

王文雄主任医师,九旬高龄仍亲自出诊为一肝癌晚期发烧腹水病人治疗,一付药就使病人转危为安。妇科杨云书主任擅长治疗不孕症,患者卢××人流术后两年不孕,经杨医生诊治后,顺利生产。眼科徐淑明副主任医师,仅三周治疗就把小学生姜××双眼散光加近视的视力从0.2/0.4提高到1.0/0.9。

门诊部的很多医师,年岁已高,而路途又遥远,为让医师名家更好地服务患者、方便群众,门诊部时时处处为医师着想,尽量尊重医师们的排班应诊时间,给路途较远的医生发交通费,用车专门接送80岁以上的老医师,为九旬高龄的王老医师抄写处方,以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需要时还陪同医师们外出应诊。如医生有伤、痛、病、故等,农工党省委会和门诊部一起前去探望慰问病人、安抚家属。同时尽力改善医疗环境,增添必需用品,冬夏二季给医生发取暖、降温费,逢年过节举行慰问活动及送慰问品,以体现门诊部对医生的关心和尊重,从而增加了凝聚力。

金河门诊部自开业以来,正确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和各项管理法规,未发生一件医疗事故,未受过物价、质检等处罚,多次被卫生局评为社会办医先进集体。

(作者李广伦,已故,系农工党四川省委离休干部。本文成文于1993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