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上白云山,距前一次隔了二十五年。
那时是从延安到佳县的,坐大卡车,半天颠簸,土眯得没眉没眼,痔疮也犯了,知道什么是荒凉和无奈。这次从榆林去,一路经过方塌、王家砭,川道开阔,地势平坦,又不解了佳县有的是好地方,怎么县城就一定要向东,东到黄河岸边的石山上?到了县城,城貌虽有改观,但也只是多了几处高楼,楼面有了瓷贴,更觉得路基石砌得特高,街道越发逼仄,几乎所有的坎坎畔畔没有树,却挤着屋舍,屋舍长短宽窄不等,随势赋形,却一律出门就爬磴道,窗外便是峡谷。喜的是以前城里很少见到有人骑自行车,现在竟然摩托很多,我是在弯腰辨认峭壁上斑驳不清的刻字时,一骑手呼啸而过,惊得头上的草帽扶风而去,如飞碟一样在峡谷里长时间飘浮。到底还是不晓得县体育场修在哪儿,打起篮球或踢足球,一不小心会不会球就掉进黄河里去呢?县城建在这么陡峭的山顶上,古人或许是考虑了军事防务,或许是为了悬天奇景,便把人的生活的舒适全然不顾及了。
其实,陕北,包括中国西部很多很多地方,原本就不那么适宜人的生存的。
遗憾的是中国人多,硬是在不宜于人生存的地方生存着,这就是宿命,如同岩石缝里长就的那些野荆。在瘠贫干渴的土地上种庄稼,因为必定薄收,只能广种。人也是,越是生存艰辛,越要繁衍后代。怎样的生存环境就有怎样的生存经验,岩石缝里的野荆根须如爪,质地坚硬,枝叶稀少,在风里发出金属般的颤响。而在佳县,看着那腰身已经佝偻,没牙的嘴嚅嚅不已,仍坐在窑洞前用刀子刮着洋芋皮的老妪,看着河畔上的汉子,枯瘦而孤寂,挥动着镢头挖地的背影,你就会为他们的处境而叹吁,又不能不为他们生命的坚韧而感动。
为什么活着,怎样去活,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也不去理会,但日子就是这样有秩或无秩地过着,如草一样,逢春生绿,冬来变黄。
确实在一直关注着陕北。曾倏忽间,好消息从黄土高原像风一样吹来:陕北富了,不是渐富,是暴富,因为那里开发了储存量巨大的油田和气田。于是,这些年来,关于陕北富人的故事很多。说他们已经没人在黄土窝里蹦着敲腰鼓了,也没人凿那些在土炕上拴娃娃的小石狮子和剪窗花,那虽然是艺术,但那是穷人的艺术。现在的他们,背着钱在西安大肆购房,有一次就买下整个单元或一整座楼,有亲朋好友联合着买断了某些药厂,经营了什么豪华酒店。他们口大气粗,出手阔绰,浓重的鼻音成了一种中国科威特人的标志。就在我来陕北前,朋友就特别提醒路上要注意安全,因为高速公路上拉油拉气的车多,他们从不让道,也不减速。果然是这样,一路上油气车十分疯狂,就发生了一起事故。在收费站的通道里,一辆小车紧随着一辆油车,可能是随得太紧,又按了几声喇叭,油车司机就不耐烦了,猛地把车往后一倒,小车的前盖立即就张开了来。
二十五年后再次来到陕北,沿途看了三个县城四个镇子,同行的朋友惊讶着陕北财富暴涨,却也抱怨着淳朴的世风已经逝去。我虽有同感,却也警惕着:是不是我们心中已有了各种情绪,这就像我们讨厌了某个导演,而在电影院里看到的就不再是别人拍的电影,而是自己的偏见?
这也就是我之所以急切地来陕北,决定最后一站到佳县的原因。
但是我没有想到在佳县,再也没有见到坡峁上或沟畔里有磕头机,也再没遇到拉油拉气的车,佳县依然是往昔的佳县。原来陕北一部分地下有石油和天然气,一部分地方,包括佳县,他们没有。除了方塌和王家砭那个川道今年雨水好,草木还旺盛外,在漫长的黄河西岸,山乱石残,沟壑干焦,你看不到多少庄稼,而是枣树。佳县的枣数百年来就有名,现在依然是枣,门前屋后、沟沟岔岔都是枣树,并没多少羊,错落的窑洞口有几只鸡,砭道上默默地走动着毛驴。
生存的艰辛,生命必然产生恐惧,而庙宇就是人类恐惧的产物,于是佳县就有了白云观。
白云观在白云山上,距城十里,同样在黄河边,同样山巅结构,与佳县县城耸峙。是佳县县城先于白云观修建,还是修建县城的时候同时修建了白云观,我没有查阅资料,不敢妄说,但我相信白云观是一直在保护和安慰着佳县县城,佳县县城之所以一直没有搬迁,恐怕也缘于白云观。
上一次来白云观,在佳县县城的一家饭馆里喝了两碗豆钱稀饭,饭稀得照着我满是胡楂儿的脸,漂着的几片豆钱,也就是在黄豆还嫩的时候压扁了的那种,嚼起来倒是很香。那时所有的路还是土路,我徒步沿黄河滩往下走,滩上就是大片的枣树,枣树碗粗盆粗的,是我从未见过的。透过枣树,黄河就在不远处咆哮,声如滚雷。我曾经到过禹门口下的黄河,那里厚云积岸,大水走泥,而这处在秦晋大峡谷中的黄河,你只觉得它性情暴戾,河水翻卷的是滚沸的铜汁。行走了一半,一群毛驴走来,毛驴没人鞭赶,却列队齐整,全是背上有木架,木架上缚着两块凿得方正的石块。后来才知道这是往白云山上运送修葺庙宇的石料了。佳县的山水原本使人性情刚硬,使强用狠,但佳县人敬畏神明,怀柔化软,连毛驴也成了信徒,规矩地无人鞭赶往山上运石。我当下感慨不已。我们就跟着毛驴走,走过一个时辰,忽峡风骤起,草木皆伏,却见天上白云纷乱,一起往山头聚集,聚集成偌大的一堆白棉花状,便再不动弹。在佳县县城就听说白云山上有非常之景色和非常之灵异,而峡谷风起,山开白云,确实使我叹为观止。沿途右面都是悬崖峭壁,藤蔓倒挂,危石历历,但到一处,山弯环拱左右,而正中突出一崖,就在那孤峻如削的崖头上垂下一条磴道。我初以为那是流水渠或从黄河里往山上抽水的水泥管道,而毛驴们一字儿排着从磴道上爬了上去,我才知道白云山到了,这条磴道就是白云观的神路。
天下好山上多有庙宇,而道教从来最神秘玄妙。中国传统文化里,比如中医、风水、占卜,其确实有精华灿烂,却也包裹了许多夸大其词故弄玄虚的东西,道家更不例外,往往山门分别,华山上的崆峒山上的观前磴道就已经十分险峻,但全然没这条神路窄而陡。入观先登神路,是神爱走奇特之道,还是拜神须极力攀登,这让我想到佳县县城的建筑正是受了道教的启迪吧。
这次重上神路,神路上还有十多人,以衣着和气质而看,有官员有商人有农夫和船工,都拿着香烛纸裱,他们都是要去观里祈祷升官发财保重身家。这天并没有云雾,神路的台阶干净明显,但上到一半,只觉路在移动,人也头晕目眩起来。终于上到神路顶的石牌坊下坐歇,正如碑文上所写:足下青石铺地,头上白云连天,红日出没异常,黄河奔流不息,四望之,而秦峦晋峰为禅者坐蒲团,虽万千年不而重位也。一块儿走上神路的官员,那位眉宇间透着一股精明气的中年人,他异常兴奋,冲着我说:“这神路应该叫青云!”我回应着他:“好!”我知道他在抒发着青云直上的得意,但他继续往头天门爬去,我却觉得叫青云德路为好。
山脊仍然在凸着,白云观的建筑开始递进而上,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四天门,天门重重开启,倒疑惑怎么没建九天门呢,九天门多好,九重天,上到山顶,任何人都可以做神仙了。记得上次来时,正逢庙会,秦晋蒙宁香客云集,满山人群塞道,诸庙香火腾空,我第一次听说佳县的旅游局、文物局就都设在观里,每年观里的收入竟占了全县财政收入的一半。这话当不当真,我未落实,但站在石阶上乞讨的人很多,虽上山的人每次只掏出二分五分的零钱,我询问一个乞者一天能收入多少,回答竟然是三十元,在当时真是个惊人的数目。这次上山,并不逢庙会,香客仍然不少,各天门前的石级上时不时人多得裹足不前。石级外就是松树,树下花草灿然,有人从石级上挤了下去,凑近那些花朵闻闻,不敢动手,因为几十米就有一个牌子,上书:花木睡觉,且勿打扰。有趣是有趣,可大白天里花木睡什么觉呀。民间有传说:今生长得漂亮,前世给神灵献过花。而这些花木沿道两旁开放,那也是为神灵而灿烂,怎么是睡觉了呢?
大概数了一下,白云观有庙宇五十余座,各类建筑近百处,这与上次来时恢复了不少,且又大多重新修葺。纵目看去,景随山转,山赋庙形。跟着香客穿庙群之中,回环萦绕,关圣庙,东岳殿,五祖,七真,药王,痘神,玉皇阁,真武殿,三宫,马王,河神,山神,五龙宫,真人洞,各路神灵,各得其位。到处有石碑,驻足咏读,差不多见历代历朝、世世代代翻修维护的记载。神灵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神灵又产生了无比的奇异,人便一辈一辈敬奉和供养,给了人生生不息的隐忍和坚强。
庙堂里神威赫赫,凡进去的人都敛声静气,焚香磕头,我当然在叩拜之列,敬畏地看着那些石雕泥胎。佛教道教是崇拜偶像的,这些石头泥巴一旦塑成神像它就有了其魂其灵,也就是神气,这如同官做久了身上就有了威一样。白云观自明朱翊钧皇帝亲赐《道藏》四千七百二十六卷,毛泽东主席又两次登临后,声名大震,观里神奇的故事就广为流布。在陕北,我们常常惊叹那些窑洞不但宜于人的居住,其一面山放眼而去,尽是排排层层的窑洞,震撼力绝不亚于一片楼群的水泥森林。人的饮食、居住、语言、服饰都是与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关,陕北的窑洞其实也是没有木头所致的创造,但白云观如此浩大的建筑群,这些木头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观里的道士提起这事就津津乐道,说当年玉凤真人到此,露坐石上,寒暑不侵,每夜山头放光,士人便想筑建坛宇,偏就这一夜黄河里有大木漂浮而至。这样的传说在别的地方也有,河西的嘉峪关城堞修建时,便也是一夜风刮砖至,待修好城堞,而仅仅剩下一页砖。面对着众多殿宇,我无法弄清最早的建筑是哪一座,而这建筑数百年复修,原来的木头还剩下几根?我遗憾在藏经阁里没有看见西南梁栋上的灵芝,那可是佳县人宣传白云观最有名的故事。说是《道藏》存入藏经阁后,有州牧卢君登阁眺望,忽见西南梁栋上挺生灵芝九茎,五色鲜明,光艳夺目。想起甘肃的崆峒山上有悬天洞,历史上凡是有大贵人去,洞里必有水出。据说有一年肖华将军去了山上,和尚道士都跑到洞下看出水的奇观,结果滴水未见。我笑着说:“九茎灵芝或许大贵人能见,我不能见,或许有慧根的人能见,我不能见。”自嘲着出了阁,去那真人一指顾间顿令清泉涌出而今称神水池舀水喝,果然是水与石槽相齐,多取之不见少,寡取亦未尝溢出。离开神水池,我便去真武大殿焚香,又抽了一签。白云观的签灵验,早已是天下皆知,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毛泽东主席在一九四七年农历九月九日抽出一签,结果不久就离开陕北去西柏坡,又不久进京,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一页。开心的是,我把签抽出,道士问:“哪一签?”我说:“四十三签。”道士愣了一下,喜欢叫道:“日出扶桑,和毛主席抽的同一个签。”签每日被无数人抽过,和毛主席抽的同一个签的人肯定多多,但这一签对于我毕竟是一个庆祝。出了大殿,装好签谱,想今日的陕北,要穷就穷得要命,要富却富得流油,穷人和富人都来这里焚香敬神,于是神灵就以此大而化之,平衡谐和。富人有的是钱,听说早些年里,内蒙古和宁夏的香客骑马而来,朝拜之后,钱袋捐空,马匹留下,只身返回,而今更有吴旗、志丹、府谷、神木一带的贩油暴富的人,或者山西太原一带的煤大王,动辄来这里捐献巨资,或修一座桥,立一个石牌楼。他们有的是钱,但他们需要平安,需要好好的身体和快乐。这就像害胃病的人来求医,医生完全可以一次看好他,却看了多年,花去了许多钱,医生说:“他很有钱,需要一个胃病,而我一直在帮助他。那些贫穷苦愁的人来这里,他们的人生积累了太多的痛苦,需要带着明日的希望来生活,烧一炷高香,抽一个好签,其生命的干瘪的种子就又发芽了。”一直在殿前院子里帮香客点燃香烛的那个老头,衣衫破旧,形容枯槁,但总是笑笑的,一脸天真。他见我出来,恭喜我抽了好签,说:“你要信哩!”我们就交谈起来,他说他是佳县城北山沟里的人,五年前害病了,病得很重,又没钱去看医生,家里把棺材都做好了。就这么等着死的时候,有人建议他来观里敬神,他就来了,以后每隔一天来一趟,结果病有了起色,越来越好,现在病竟然没了,他便还来,帮着香客点燃香烛,清洁观里的垃圾。我没有问他到底患了什么病,也没有揭穿有些病只要把思想从病上转移,心系一处抱着希望,又不停地上山活动,时间一长病也就消除了,但我说:“要信哩,人活在世上一定要信点儿什么的。”
天色向晚,我是得离开白云观了,离开前登上了魁星阁。魁星阁在山之巅,可以拍摄山的俯瞰图,却遗憾这次来未能目睹云漫庙宇的景观。但是,连我也没想到,就在出了魁星阁,山巅之后的空中竟有一片云飘来,先是带状,后成方形,中间空虚,而同时在整个山脊两侧的沟壑里也有薄雾如潮涨起,花木牌楼顿时缥缈,数分钟后,山头上空聚起一堆白云,白得清洁而炫目。
我永远记住了,白云是白云山的一个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