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梅殷驸马(1 / 1)

赤松义则实际上也穷,虽然是美作国守护,但又不靠近港口,也穷得很。

但赤松义则不想来大明被人看轻了,便东拼西凑,掏空了家底,这才凑出了这一身行头。

但效果也很明显,他在一众使臣之中那简直是鹤立鸡群。

赤松义则很满意这种效果,让他总有一种更加接近明人的感觉。

吉田宗房十分不屑:“北朝的蛮夷,便是穿着丝绸也像是猴子一般!”

赤松义则顿时大怒:“八嘎,你这无胆鼠辈,我要跟你决斗!”

吉田宗房道:“我乃是君子,不屑与你这匹夫一般见识!”

赤松义则气得哇哇乱叫:“混蛋!混蛋,你简直是武家的耻辱!”

这时,便听一阵脚步声传来,吏部主事带着几个鸿胪寺官员而来。

吉田宗房立即正色起来,赤松义则也不敢放肆,将太刀收了回去。

“诸位扶桑使臣,两日后皇孙会在玄武湖举行文会,为了增加两国文化交流,皇孙也邀请了诸位,请务必出席。”吏部主事说道。

吉田宗房顿时大喜,竟然是文会,那自己优势很大啊!

对面那武夫斗大字不识两个,怎么和自己斗!

“多谢皇孙殿下,下臣一定出席。”

吉田宗房态度十分谦卑。

赤松义则显然对于文会这种东西很不感冒,但看到吉田宗房都要参加了,生怕机会被对方抢先了。

赤松义则立即也答应了下来。

........

韩国公府。

以往门庭若市的公爵府,如今却是十分冷清。

自从他在朝会上一言不发,任由皇帝对孔子王号开刀之时开始,李善长便已经失去了文臣之首的身份。

李善长在利用文臣掌控朝局之时,便也自动成为了文官的领袖。

在需要他出面主持时局的时候,他退缩了。

在这一刻,李善长文官领袖的身份也崩塌了。

便连他悉心培养的学生,王国用也与他划清界限。

堂堂韩国公真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这几日,李善长天天就待在家里听戏。

戏台上,戏子声音悲凄地唱着:“润蒙蒙杨柳雨,凄凄院宇侵帘幕。细丝丝梅子雨,装点江干满楼阁。”

“杏花雨红湿阑干,梨花雨玉容寂寞。荷花雨翠盖翩翩,豆花雨绿叶潇条。”

“荷花雨翠盖翩翩,豆花雨绿叶潇条。都不似你惊魂破梦,助恨添愁,彻夜连宵。”

“莫不是水仙弄娇,蘸杨柳洒风飘?”

李善长此时

哪里听得《梧桐雨》,更烦这唐明皇马嵬坡前,扼杀美人的戏码。

“停停停!换一曲,换一个轻快喜庆的!”

旁边的李祺立即站起来嚷嚷:“听着没有,换一曲!”

戏台上,戏子们面面相觑,但又不敢违背国公,只能换了一曲《铁拐李度金童玉女》。

李善长舒坦地靠在躺椅上,手指在扶手上打着节拍。

这时一阵脚步声来到了近前。

李善长缓缓睁开昏黄的老眼,见是老管家。

“李福,什么事?”

“老爷,梅殷驸马来了。”

李祺与梅殷同是驸马,多有走动,关系还是不错的。

“他怎么来了?”

李善长捻着胡须:“想来是为了孔圣之事,去请他进来。”

梅殷精通经史,被当时人称为“儒宗”,此时正在任山东学政。

曲阜发生的事情,梅殷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李善长没有猜错,梅殷正是听闻官兵强闯孔庙,孔子塑像被毁之事,这才赶回金陵。

梅殷恪守礼节,尊师重道,如今又是山东学政,怎么能够容许有人破坏儒家千年的传统。

梅殷一到金陵,甚至来不及换一身衣服,便来韩国公府了。

当他看到李善长竟然还悠闲的

听戏,顿时有些气急。

“国公,你怎么还能忍得住啊!”

李善长端起茶喝了一口:“我都已经是个老头了,不中用了,也只能享享清福了。”

梅殷急切道:“满朝文臣,此时能够指望的只有国公了!”

“您可是架海紫金梁,擎天白玉柱啊!”

“若是您也不管,这大明可就要礼仪崩坏了!”

李善长两手一摊:“老夫也没有办法啊,如今是我说什么,陛下也听不进去,怕是早烦透了我这个老东西,我还是尽早回乡去,省得碍眼。”

梅殷道:“国公,您可不能这么想!”

“如今陛下被奸臣蒙蔽!正是您扛起重任的时候,唯有您才能力挽狂澜。”

李善长老眼微微眯起,浑浊的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人老了,该退就要退了。”

“如今该是你们年轻人的时代了。”

“伯殷(梅殷字)啊,你与太子关系一向不错,也只能从太子那里入手了!”

梅殷有些迟疑:“国公你........”

李善长摆摆手:“这件事情,我会让御史台那边配合你的行动,万事拜托了!”

李祺亲自送梅殷出了门,这才回返。

李善长依然靠在躺椅上,眼

皮半阖,像是打着瞌睡。

李善长微微睁开。

“爹,这事情您真不出手吗?”李祺轻声问道。

“梅殷是陛下最为倚重和信任的女婿,有他出面此事或许还有转机。”

李善长缓缓摇了摇头:“那是之前。”

“啊?”李祺不解。

“我是说梅殷如今已经不是陛下最为倚重和信任的女婿了。”李善长缓缓说道。

李祺道:“您是说陆渊。”

“难道不是么?”李善长道。

“那小子不但开了海禁,还弄出那什么金陵大学,鼓吹什么科学,这是破坏国朝根基啊,但陛下被其蒙蔽太深,竟然不为所觉。”

“想要扳倒陆渊,实在不容易啊!”

李祺道:“陛下定下海禁之策本是暂时遏制倭寇,全力对付鞑子。”

“但竟然会听信了陆渊的谗言,出兵扶桑。”

“这本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知道那扶桑竟然金银遍地!”

李善长叹了口气:“如今扶桑的金银源源不断流入国朝,这就是陆渊的护身符!”

“而且他又捣鼓出那火炮来,就连元庭都被剿灭,北元已经是苟延残喘!这又是一大功劳!”

“便是直接封国公都不为过!但偏偏陛下一直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