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 生死瞬间(1 / 1)

赛点 磨砚少年 1294 字 21天前

赛点大学时代1954生死瞬间呆!

全场,鸦雀无声——

张力,张力,张力;对抗,对抗,对抗;紧绷,紧绷,紧绷……火力全开的进攻碰撞出令人窒息的火花,眼看着力量与攻击、速度与**就要推向极致,然而……

然而!

一记小球。

百炼钢化作绕指柔的时刻,轻而易举颠覆了整个局面,剑拔弩张的张力就在触碰到巅峰准备上升一个全新档次的时候戛然而止,画上一个完美句号。

宛若蹦极触碰到最低点又即将反弹回去的那一刹那。

心脏,微微颤抖。

整整愣了一秒,山呼海啸的**与狂热才全面爆发,阿瑟-阿什球场里里外外、电视机里里外外,再也没有人能够例外,集体起立、振臂高呼。

一片癫狂。

包括解说席也是。

呼啦啦,抱头的、惊呼的、捂胸的、瘫坐的应有尽有,即使亲眼所见即使身经百战也还是陷入震撼。

事实上,恰恰因为他们见证太多太多经典的传奇的瞬间,才更加明白这一分的精彩,够刺激够狂野。

居然,再次将这场华山论剑推向一个全新高度。

因为——

“5:4”。

高文,再次完成迷你破发后,双方在抢七局里已经回到同一起跑线,比赛悬念重新回到了阿瑟-阿什球场。

今天。今晚。还没有结束。

球场之上,气氛有些微妙。

德约科维奇没有暴怒,高文没有庆祝,两个人都显得格外平静,但紧绷而灼热的空气却在节节升温。

因为他们都知道,困难,现在才开始,越是靠近胜利、越是靠近终点就越是激烈,就如同奥运会百米飞人大战一样,最后冲刺时刻才是最精彩的。

二区。

接下来两分,全部都是高文的发球分。

但现在需要一分一分来看,因为每一分都可能改变战局。

欢呼与呐喊,终于平静下来。

高文,发球了。

外角。

二区外角,时速188公里。

虽迟但到。

最经典的战术组合,在刺刀见红的时刻,亮剑。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高文没有牺牲速度,和决胜盘前面几局相比,高文在抢七局的发球质量也开始回升。

一发,顺利进区。

呃。

德约科维奇闷哼了一声,尽管高文的外角没有完全撕开角度,但他的脚步到位还是欠缺些许。

一顶,一推。

德约科维奇并没有继续兜球,而是借力打力平推了一拍直线,试图通过线路和落点限制高文的进攻衔接。

可惜,这一拍回球的落点太浅,落在高文这一侧球场发球区底线附近,给了高文充足的击球空间。

——双手反拍,斜线。

德约科维奇继续陷入被动,大步大步横穿全场,一拍正手斜线,试图推深。

——双手反拍,直线。

高文不为所动,连续小碎步调整,一拍精妙的回球,控制线路和落点,回球落在这一侧发球区的底线小三角里,并且带着侧旋撇出去,没有全面发力的击球却轻而易举制造出了机会。

全场,一片惊呼。

因为高文这一拍回球也有出界嫌疑,基本就是压在边线上,边裁坚定不移地合拢双手做出界内手势。

德约科维奇的脚步几乎就要跟不上,最后时刻再次展现自己的柔韧性,一个滑步劈叉,双手反拍一兜,不管他是否愿意,他只能兜球,下肢、上肢、身体已经延展到了极致,低点击球兜出一拍斜线——

大对角。

这一拍球,绝境之上的防守击球,却成为德约科维奇绵里藏针防守反击的时刻。

深度。

落点。

德约科维奇充分利用自己的兜球,将网球推向高文反手位的边线位置,整个球场的横轴线都已经打开。

尽管高文脚步保持从容,顺利到位,但回球的深度挤压到自己的挥拍,正手推了一拍直线,效果稍稍低于预期,借力打力没有能够完全控制住抛物线,整个速度、衔接都慢下来,给了德约科维奇喘息空间。

踏踏,踏踏踏——

德约科维奇横穿全场,利用助跑的惯性,整个人腾空而起,在肩膀位置完成高点击球,一拍横扫。

正手,斜线,“side-out”。

前一拍才刚刚完成防守反击赢得些许喘息空间,这一拍就进入无氧状态直接展开扫射一举扭转局势。

“正手vs正手1.0”,正面碰撞。

“正手vs正手2.0”,上旋和平击的牵制。

“正手vs正手3.0”,在变线的边缘拉扯。

“正手vs正手4.0”,角度与深度的较量。

力量。速度。旋转。落点。线路。

德约科维奇和高文的强强碰撞,始终在牵制也始终在博弈,两位球员都在挖坑也都在算计,脚步始终在保护自己的反手位,时时刻刻警惕对手的边线,同时利用正手形成牵制,如履薄冰地僵持起来。

其实,旁观者都能够看出来,两个人都在试图通过节奏、线路等等变化限制对手,并且寻求变线机会,但对手全神贯注完全戒备,一旦自己率先变线,反而可能落入对手的陷阱里,于是就僵持起来。

高文似乎要变线,但没有;德约科维奇似乎要变线,也没有。

按照往常经验来看,高文往往是更加大胆的一方,但此时此刻,两位球员的气势死死纠缠碰撞在一起,坚守正手不仅仅是一种执念而已,更是一种战术层面的牵制与试探。

呃!啊!

尽管只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正手斜线对拉,但每一拍击球都能够感受到多重变化,体能的消耗非常严峻。

德约科维奇也好,高文也罢,两个人都需要从丹田深处发出嘶吼来完成合力,对抗与纠缠的紧绷也伴随着网球一来一回越来越焦灼起来,那一声声怒吼宛若气势之争般,在空气里炸裂、碰撞、燃烧。

紧绷!

紧绷到了极致!

你来我往的碰撞,寸步不让,任何一点点动摇任何一点点偏差,可能就要丢掉这一回合的对抗平衡。

眼看着高文就要变线,却再次选择斜线。

“正手vs正手5.0”,发力与借力的胶着。

然后。

率先顶不住的是——

德约科维奇。

在正手和正手的正面对决里,反而是德约科维奇的正手顶不住力量和旋转的缠绕,小小上前半步,利用借力打力的一拍推挡,率先变线。

但这一拍变线,不是为了得分,而是为了布局,力量、速度、落点等等都没有追求极致,更像是过渡球。

果然!

球场对面,高文三个大跨步就已经顺利拍马赶到,但体能剧烈消耗也已经进入无氧状态,没有办法做细致调整,于是双手反拍也是一拍规规矩矩的扎实击球。

斜线,扫射,发力。

没有花样也没有技巧,全靠实力。

反手斜线推向边线附近,没有压深落点,反而稍稍浅显一些,将角度撕开,球场对面的德约科维奇就被调动起来。

跨步,跨步,全面大跨步,德约科维奇的移动速度瞬间提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