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沉稳踏实,别让浮躁蒙住了你的上进心(1 / 1)

浮躁不仅使人失去思想上的冷静,失去心理上的平衡,更会使人不再用脑子去思想,只用眼睛和耳朵去思想,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是什么。浮躁的人不再考虑自己的长短优劣,只与别人比较所走的途径和结果。

守住自己的沉香

一味地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在生活中不论我们和什么样的人比较,最终的结果,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或者是流于平庸,离我们做人的品位相去甚远。

有一位年迈的富翁,他非常担心自己留给儿子的巨额财产不但不能给儿子带来幸福,反而会害了他。为此,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向儿子讲述了他自己如何白手起家的故事,目的是希望儿子也能发奋图强,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一个天下来。

儿子听了很感动,就决定独自一个人去寻找宝物。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最后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树木,这种树木能散发一种浓郁的香气,放在水里不像别的树一样浮在水面而是沉到水底。他心想:这一定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为此他深感苦恼。当看到隔壁摊位上的木炭总是很快就能卖完时,他一开始还能坚守自己的判断,但日子如水,时间最终让他改变了自己的初衷,他决定将这种香木烧成木炭来卖。结果很快被一抢而空,他十分高兴,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告诉父亲,但父亲听了他的话后不由得老泪纵横。原来,儿子烧成木炭的香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香粉,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做人最怕的不是贫穷,而是没有主见,经不住生活的**而随风摇摆,最终随波逐流,放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有一个大商场要招收一名合格的收银员,三位女士有幸参加复试。复试由商场老板亲自主持。

第一位女士刚走进老板办公室,老板甩出一张百元大钞,叫她去楼下的商店买包香烟。这位女士一看自己还未被正式录用,老板就差使她干这干那,认为有伤自尊心。她瞧都没瞧老板甩出的钱,便气冲冲转身走了——宁愿不要这份工作,也不愿被别人支使。

第二位走进老板的办公室,老板照样甩出一百元钱,叫她到楼下去买烟。她笑眯眯地地接了钱,看也没看就去买烟。结果,卖烟的人说这一百元钱是假的。她刚失业,急需得到一份工作,迫于无奈,自己掏出钱给老板买了一包烟,外把余钱原原本本地交给了老板。

可是老板没有录用她,因为……

第三个女士走了进来,老板也照样进行考验。她一接到钱,马上就发现钱是假的。

她说:“对不起,老板,你这张钱是假的!”并当面把假币还给了老板。

老板笑吟吟地接过假币,如释重负,马上和她签订了雇用合同,放心地把商场的收银工作交给了她。

从这里得到什么启发呢?守住自己的“沉香”。

从前有一个贤明的女王,她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一个女孩子,把她培育成自己的接班人。女王的方法很独特,给那些女孩子们每个人都发一些花种子,并宣布谁能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那么谁就能够成为女王的继承者。

女孩子们得到种子后,开始精心地培育,从早到晚浇水、施肥、松土,谁都希望自己成为幸运者。一个小女孩也精心地培育花种,但是花盆里的种子始终没有发芽。

女王决定的比赛日子到了。无数个穿着漂亮的女孩子走上街头,她们捧着漂亮的花朵,期望着巡视的女王。女王环视着争奇斗艳的花朵并没有很高兴,直到她看到捧着空花盆的小女孩子。最后这个小女孩儿成了未来的女王。因为女王发的花种全部是煮过的,根本就不能够发芽开花。

诚实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它让一个贫穷的小女孩儿成为了女王。

想一想,贫穷的小女孩为什么能成为至高无上的女王?因为她守住了自己的“沉香”。当所有人都在撒谎的时候,她没有浮躁,没有模仿,坚守着自己的诚实。

世人常犯的错误就是不能坚守自己,而总是喜欢和别人比较。一位大师曾经说过:“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能去看,不能比较。”

其实,尘世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沉香”。但世人往往不懂得它的珍贵,反而对别人手中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只能让世俗的尘埃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天上不会掉“馅饼”

这是一个关于招聘的小故事。

雅利安公司是一家外资企业,更确切地说,是美国环球广告代理公司中国办事处。因为业务需要,雅利安公司正准备招聘4名中国高级职员,他们将担任业务部和发展部的主任助理,待遇自不必言。竞争是激烈的,凭着良好的资历和优秀的考试成绩,小李荣幸地成为10名复试者中的一员。

雅利安公司的人事部主任戴维先生告诉小李,复试主要是由贝克先生主持。贝克先生是全球闻名的大企业家,从一个报童到美国最大的广告代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并且,他年龄并不很大,据说只有40岁上下。听到这个消息,小李非常紧张,一连几天,从英语口语、广告业务及穿戴方面都做了精心准备,以便顺利“推销自己”。

考试是单独面试:小李一走进小会客厅,坐在正中沙发上的一个老外便站起来,小李认出来:正是贝克先生。

“是你?!你就是……”贝克先生用流利的中文说出了小李的名字,并且快步走到他面前,紧紧握住了他的双手。

“原来是你!我找你找了很长时间了。”贝克先生一脸的惊喜,激动地转过身对在座的另几位老外嚷道,“先生们,向你们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救我女儿的那位年轻人。”

小李的心狂跳起来,还没容得他说话,贝克先生一把将他拉到旁边的沙发上坐下,说道:“我划船技术太差了,结果女儿掉到了昆明湖中,要不是这位年轻人就麻烦了。真抱歉,当时我只顾照看女儿了,也没来得及向你道谢。”

小李竭力抑制住心跳,抿抿发干的双唇,说道:“很抱歉,贝克先生。我以前从未见过您,更没救过您女儿。”

贝克先生又一把拉住小李:“你忘记了?4月2日,昆明湖公园……肯定是你!我记得你脸上有块痣。年轻人,你骗不了我的。”贝克先生一脸的得意。

小李站起来:“贝克先生,我想您肯定弄错了。我没有救过您女儿。”

小李说得很坚决,贝克先生一时愣住了。忽然,他又笑了:“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诚实,我决定:你免试通过了。”

几天后,小李幸运地成了雅利安公司职员。有一次,小李和戴维先生闲聊,他问戴维:“救贝克先生女儿的那位年轻人找到了吗?”

“贝克先生的女儿?”戴维先生一时没反应过来,接着他大笑起来,“他女儿?有7个人因为他女儿而被淘汰了。其实,贝克先生根本没有女儿。”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也会有这样的“馅饼”不期而至,当它对于你来说是唾手可得时,很多人就会出现心态失衡,为了虚幻的“影子馅饼”而失去更多东西,最糟的结果是剥去“馅饼”皮,你才后悔莫及,原来空欢喜一场,得到的只是陷阱而已。

如果我们能够以平常心面对这些飞来之喜,也许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馅饼”,就像故事中获得工作的主人公一样。

当然,除了做到“宠辱不惊”外,我们还需要有一颗诚实的心。

远离浮躁心自安

“生活本身就是一条河流,它需要激流,但更多的时候,它得平静向前。”这是歌德说过的话。是的,淡泊更能体验人生真味。远离浮躁心自安。

人们一旦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必然盲目狂热,追名求利,希望快速发财,立即成名,就不可能脚踏实地,不会耐住性子,就不愿意去用脑子想问题,不肯花力气干事情。其结果是:在物质和精神都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披挂上阵,轻狂浮夸,好大喜功,情绪烦躁,手忙脚乱,仓促从事,草草收场。

1998年12月,钱钟书先生走了。一位深居简出、远避尘嚣的学者,何以在逝世之前和逝世之后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关注?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位老人坚守淡泊宁静的个人风范,以拥有自足自在的精神生活把所有的浮躁关在门外。虽然人们纷纷参与到追利逐名的喧闹中,但心中向往、暗许、肯定的,还是老人的价值尺度。

浮躁是工作学习的大敌。患有此症者,轻则心绪不宁,无所事事,重则善恶不分,误入歧途。闲暇之余,或是双休日,虽有安静的学习环境,但现代媒体特别是电视、电话、电脑、广播等大量信息纷至沓来,使人难免有眼花缭乱之感。加之变化纷纭、多姿多彩的外部环境,又使人受极大**,故如何远离浮躁,潜心学习,就成为对我们学海**舟的考验。

浮躁不仅使人失去思想上的冷静,失去心理上的平衡,更会使人不再用脑子去思想,而是用眼睛和耳朵去思想,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是什么。浮躁的人不再考虑自己的长短优劣,只与别人比较所走的路径和结果。

远离浮躁,就要志存高远。诸葛亮有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平和宁静的心态来源于淡泊寡欲的心绪,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来源于对自身差距和肩负责任的深刻理解,而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责任意识来源于崇高的人生追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只有把理想和追求树得高一些,把事业和责任看得重一些,把名利和享受看得淡一些,真正坚持不懈地把学习作为完善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才会远离浮躁。

远离浮躁,就要挡住**。现代社会,成功的比例明显增大。这本是好事,可以鼓舞许多人不甘落后的进取心,但同时也会使人们产生盲目的攀比心理,眼红心动,沦于浮躁,再也坐不住了。他们不问别人成功背后的艰辛,只图别人令人羡慕的结果,于是自己也做起了“心想事成”的美梦,陷入了“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误区。在他们看来,自己的能力不比别人差,吃的辛苦不比别人少,而待遇、荣誉、地位却样样不如人,实在冤哉枉也。实际上,别人能够做到的,当然不是说这些人就一定不行,但要赶上别人甚或超过别人,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首先必须远离浮躁。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冷静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劣势和优势,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然后立足现实,确定目标,制订措施,付诸实践,才有成功的可能。

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古往今来,凡能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无不经过读书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说必须站得高,看得远,选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说一个人在认定自己的目标之后,就要刻苦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奋力拼搏,即使衣带宽了,人渐瘦了,也始终不悔。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经过千百次寻求知识后,回头一看,忽然发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在眼前,成功正在向你招手微笑。有了这三种境界,浮躁之心自然会远离我们而去。

喧嚣的都市,淡泊的心情,远离浮躁从不同的角度来体会淡泊的韵味,那真的是人生一大福事。淡泊,不是一种心如枯井的无所谓心情,它是空中的一轮明月,在静谧寂寞的夜里,我们依然会感受它生动的光辉;淡泊更非冷漠,它是山间的清风,无论世事如何沧桑,它依然会为我们展现其柔美,轻拂美丽人生。淡泊并不是要拒绝波澜壮阔,也不是叫我们放弃执着的人生追求,淡泊只是让我们在所有的成功和失败面前始终保持一种平心静气、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淡泊不是排斥我们的责任,也不是叫我们放弃工作上的努力,它是要我们用一种超然的心情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利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的各种干扰、牵累、烦恼所左右,在令人眼花缭乱、目迷神惑的世间百态面前神凝气静。既不放弃工作、生活中的努力和责任,也不为其伴随而来的虚幻名利、种种纷争而改变自己的心境,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达到“太行摧而不瞬,盛夏流金而不炎”。

淡泊,会使我们的心灵更加鲜活生动,让人性回到本真状态,使心灵获得一种充实、丰富、自由和纯净;淡泊犹如天上的白云,地上的泉水,它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成熟而坚强的人生理念。

一家有名的饭庄,有一位有名的厨师,谁都知道他最拿手的是最后那道羹:奇鲜无比,妙不可言。后来他的徒弟请教个中奥秘,他只用五个字道出玄机——淡些,再淡些。

宋人欧阳修有一句诗云:“世好竞辛咸,古味殊淡泊。”世事都有辩证法在其中,情浓到了极致时,反而成为淡,就像人悲到极点时,常常无泪。而喜到极点时,反而泪雨滂沱。

古往今来,中国人对“淡”的境界可说是情有独钟。“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是人生最高境界;“大羹以有淡味”,这是品味知味的美食家们的经验之谈;“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士人崇尚的交友之道;“品清似水,人淡如菊”,这是超凡之人推崇的品行高洁清雅之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忧国忧民者高洁而伟岸的人生境界!

人的一生难免会有烦恼,当你淡然处之,便会觉得生活并没有亏待你,一切原来都很美!

给自己留下一点时间思考

你要选择一条正确的航道,就要不断冷静地矫正你的航向,只有学会冷静地思索,才能矫正你的罗盘,你就会自动地做出反应,与你的目标及最高理想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所以,当你不断地努力工作时,你应时时地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你所努力的方法及方向,是否正确呢?

有个在农场工作的农夫,有一天这个农夫打扫完马厩后,赫然发现他老婆送他的怀表不见了。由于这个怀表对他来说十分的珍贵,于是他马上又跑回马厩寻找,找了一段时间几乎把马厩整个都翻遍了都没有找到,他气馁地走出马厩。

而这时候,他发现外面正有一群孩童在玩耍,于是他向那群孩童说:假如你们之中有谁能在马厩找出他遗失的怀表,那个人便能得到五毛钱,于是孩童们一窝蜂似的跑进马厩里寻找怀表,过了一段时间,孩童们走出马厩,都表示没有找到怀表,此时农夫更加地气馁与失望。

就在这个时候,农夫听到了一个声音:我可以再进去找一次吗?一个孩童对他说。但是农夫觉得大家几乎都把马厩翻遍了,都找不到,怎么可能凭你一个人就找得到呢?

由于没有任何的利害关系,因此农夫答应了这位孩童,过了不到一会的功夫,当那孩童走出马厩时,他手里拿的正是农夫遗失的怀表,农夫很惊讶地问他,你是怎么办到的,那个小孩回答:“我进去之后什么都不做,就只是静静地坐在地上,慢慢地,我听到了滴嗒滴嗒的声音,于是循着声音我找到了怀表……

这个故事是否能给你有所警示呢?

当你感觉在生活中陷入了苍白与麻木的时候,请给自己留点品味生活的时间。要从纷乱的世界中退出去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在安宁、沉寂中找寻造物主的声音。只有在这个安宁的地方,我们的心才会恢复清新并坚强起来,勇往直前,充满信心,去迎接人生必须经历的各种挑战,也只有从静中,我们才会真正领悟出什么是人生最宝贵的。

话说有一位中原人士,要往楚国去做生意(楚国在中原的南面),却朝北面出发。在路上,遇见一位好心的“同路人”,给他指点方向,说:“你走错路了,楚国在南方,应该折回,渡过黄河,然后再向南走才对。”

“是吗?不过我的坐骑是匹很有来头的千里马,跑得很快,总会到达目的地吧﹗”这位仁兄似乎胸有成竹,满不在乎地说。

“但你走的方向,跟你的目的地刚好相反啊﹗”急坏了的反而是这位好心人,向着正确的方向指划着,不厌其烦地解释楚国的地理方位。

“啊,不要紧,我带备好多盘川,相信足够长途的使费。”

“或许可以,不过要走多久,只有天晓得,我从未见过有人会这样做的。”

“哦,老兄,没问题,没问题,我不赶时间嘛。今天不到,明天再走,总会有到达楚国的一天。”他边说边挥鞭,不待对方答话,便绝尘而去。

路上只剩下这位“不赶时间的”过客,继续赶他那与目的地背道而驰的路,他每走一步,便与他所要去的目的地远了一步。尽管他的马跑得多快,盘缠有几多,决心和毅力是多么的可嘉,他还是不能到达楚国﹔更可惜的是,他的马愈快,钱愈多,自信心愈大,他与目标愈离愈远。

人生的价值与目标,奠定了我们这一生的成就与幸福。但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必须给自己留点时间进行思考,认清自己,明白自己脚下的路,必须让目标与人生、事业之价值观相互符合,才不致浪费力气。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活着,却被人们遗忘,甚至唾弃;有的人死了,却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有的人活得乐观、充实、积极、向上;有的人活得颓丧、空虚、消极、沉沦。这使我们想起某位哲人说过的话:人的寿命是个常数,而人的价值则是个变数。

还有一则寓言,说有一个叫朱侠的人爱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的人擅长屠龙之术,便急忙去拜师,发誓要将这世上少有的剑法学到手。若干年后,他果真将技艺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于是闯**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身扬名。然而,他四处奔波,却找不到一条龙,纵然绝技一身,始终无用武之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朱大侠的志向是盲目的,因其盲目,才致使空怀绝技无处施展。我们每一个,人生道路几十年,要使这短暂的人生在历史长河中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立志,立好志、目标明确,与自己的价值观相符合。

人生要怎么建构可说是因人而异。唯有确实地认识自己掌握自己,才得以在生命中保有希望,人生的希望是旁人无法给予的。充满希望的人生并非靠别人指引而能得到,而是靠自己的意志,也就是说,将自己视为主体,主动积极地去面对。而生涯规划会因为每个人人生目标和价值观的差别而有所不同。

退就是为了更好地进

巧妙地退让,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为人处世要有礼让的态度方显高明。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让人也为自己日后留下方便的基础。也许,可以礼让,但难得的是坚持到底的风度。

一个绅士过独木桥,刚走几步便遇到一个孕妇。绅士很礼貌地转过身回到桥头让孕妇过了桥。孕妇一过桥,绅士又走上了桥。走到桥中央又遇到了一位挑柴的樵夫,绅士二话没说,回到桥头让樵夫过了桥。

第三次绅士再也不贸然上桥,而是等独木桥上的人过尽后,才上了桥。眼看就到桥头了,迎面匆匆走来一位推独轮车的农夫。绅士这次不甘心回头了,摘下帽子向农夫致敬:“亲爱的农夫先生,你看我就要到桥头了,能不能让我先过去。”农夫不干,把眼一瞪,说:“你没看我推车赶集吗?”话不投机,两人争执起来。

这时河面上浮来一叶小舟,舟上坐着一个胖和尚。和尚刚到桥下,两人不约而同请和尚为他们评理。和尚双手合十,看了看农夫,问他:“你真的很急吗?”农夫答道:“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赶不上集了。”

和尚说:“你既然急着去赶集,为什么不尽快给绅士让路呢?你只要退那么几步,绅士便过去了,绅士一过,你不就可以早点过桥了吗?”

农夫一言不发,和尚便笑着问绅士:“你为什么要农夫给你让路呢,就是因为你快到桥头了吗?”绅士争辩道:“在此之前我已给许多人让了路,如果继续让农夫的话,便过不了桥了。”

“那你现在是不是就过去了呢?”和尚反问道,“你既已经给那么多人让了路,再让农夫一次,即使过不了桥,起码保持了你的风度,何乐而不为呢?”绅士满脸涨得通红。

人生旅途中,我们是不是有过类似的遭遇呢?其实给别人让路,也是在给自己让路啊!人生就应少一些争夺与计较之类的不良之举。因为它们会搅乱那美好的旅途。

记住:给人让路,也是给自己选择了一条路,这条路上到处充满友善与爱。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为微不足道的小事恶语相向,这些人即使年过花甲,仍要重返学校就读!忍让和退缩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刚强,是一种有效的以退为进的方法。它表面是软弱的退缩,实质是进攻,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所谓物极必反,遇事若能先低头,然后以退为进,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

有一位留学美国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接连碰壁,许多家公司都将这位博士拒之门外。这样高的学历,这样吃香的专业,为什么找不到一份工作呢?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博士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

他收起了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电脑公司录用,做一名最基层的程序录入员。这是一份稍有学历的人都不愿去干的工作,而这位博士却干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没过多久,上司就发现了他的出众才华: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绝非一般录入人员所能比的。这时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明,老板于是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毕业生对口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在新的岗位上游刃有余,还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这比一般大学生高明。这时他才亮出自己的硕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老板也比较注意观察他,发现他还是比硕士有水平,对专业知识认识的广度与深度都非常人可及,就再次找他谈话。这时他才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叙述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此时老板才恍然大悟,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因为对他的学识、能力和敬业精神都很了解了。

有的时候,一念之差就会带来天壤之别的结局。处世的智慧就在于你懂不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去做无谓的坚持。

敢输的人才是真英雄

每个人都希望无论何时何地都站在适合自己的位置,说着该说的话,做着该做的事。但不经过挫折磨炼的人是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总要从自己的经历中汲取营养。所以,做人要输得起。

输不起,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巨星张国荣有“上帝完美创造物”的美称,影歌双栖,成就非凡,也是人缘极佳的“好哥哥”,但纵使他有辉煌的成就和智能,少了面对困难的思维,一切都只能化为云烟。

人生就犹如战场。我们都知道,战场上的胜利不在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于谁是最后的胜利者,人生也是如此,成功的人不应只着眼于一两次成败,而是应该不断地朝着成功的目标迈进。当然,一两次的失败确实可能使你血本无归,甚至负债累累。

最要紧的是不应该泄气,而是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用美国股票大亨贺希哈的话讲:“不要问我能赢多少,而是问我能输得起多少。”只有输得起的人,才能不怕失败。

所以,人生不妨惨烈地失败一回。如果你已经超过30岁,在事业或工作上还没有遭遇任何重大挫败的话,那你快没时间了。

每个人都该在40岁之前至少重重失败过一次。这指的不是小小的失败,比如搞砸一项任务,也不是辞掉一份好工作,更不是被炒鱿鱼。一定要是很严重的失败。敢冒大险,才可能跌得重;跌得越重,以后才有可能爬得越高。

“wrong”的反义词不应是“right”,而是“learn”;你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以后,自然对他人也变得宽容,有耐心。

当然,我们不一定非要真正经历一次重大的失败,只要我们做好了认识失败的准备,“体验失败”一样能够带来刻骨铭心的教训,而那失败的起点比那些从来没有过失败经历的人要高得多,并且失败越惨痛,起点则越高。

只有惨烈地死过一回的人,才能获得更好的更为成功的新生。

贺希哈十七岁的时候,开始自己创造事业,他第一次赚大钱,也是第一次得到教训。那时候,他一共只有二百五十五美元。在股票的场外市场做一名投资客,不到一年,他便发了第一次财:十六万八千美元。他替自己买了第一套像样的衣服,在长岛买了一幢房子。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贺希哈以随着和平而来的大减价,顽固地买下隆雷卡瓦那钢铁公司。结果呢?他说:“他们把我剥光了,只留下四千美元给我。”贺希哈最喜欢说这种话,“我犯了很多错,一个人如果说不会犯错,他就是在说谎。但是,我如果不犯错,也就没有办法学到乖。”这一次,他吸取了教训,“除非你了解内情,否则,绝对不要买大减价的东西。”

一九二四年,他放弃证券的场外交易,涉足未列入证券交易所买卖的股票生意。起先,他和别人合资经营,一年之后,他开设了自己的贺希哈证券公司。到了一九二八年,贺希哈做了股票投资客的经纪人,每个月可赚到二十万美元的利润。

但是,比他这种赚钱的本事更值得称道的,就是他能够悬崖勒马,遇到不对劲时,能悄悄回顾从前的教训。在一九二九年灿烂的春天,正当他想付五十万美元在纽约的证券交易所买股票时,不知道什么原因,把他从悬崖边缘拉回来。贺希哈回忆这件事情说:“当你知道医生和牙医都停止看病而去做股票投机生意的时候,一切都完了。我能看得出来。大户买进公共事业的股票,又把它们抬高。我害怕了,我在八月全部拋出。”他脱手以后,净得四十万美元。

一九三六年是贺希哈最冒险,也是最赚钱的一年。安大略北方,早在人们淘金发财的那个年代,就成立了一家普莱史顿金矿开采公司。这家公司在一次大火灾中焚毁了全部设备,造成了资金短缺,股票跌到不值五分钱。有一个叫陶格拉斯的地质学家,知道贺希哈是个思维敏捷的人,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贺希哈听了以后,拿出二万五千美元做试采计划。不到几个月,黄金掘到了,仅离原来的矿坑二十五英尺。

普莱史顿股票开始往上爬的时候,海湾街上的大户以为这种股票一定会跌下来,所以纷纷拋出。贺希哈却不断买进,等到他买进普莱史顿大部分股票的时候,这种股票的价格已超过了两马克。

这座金矿,每年毛利达二百五十万美元。贺希哈在他的股票继续上升的时候,把普莱史顿的股票大量卖出,自己留了五十万股,这五十万股等于他一个钱都没花,白捡来的。

这位手摸到东西便会变成黄金的人,也有他的麻烦。一九四五年,贺希哈由于疏忽,未经许可而携带一万五千美元出境,被加拿大政府罚了八千五百元。在同一个时期里,他的菲律宾金矿也赔了三百万,他发现自己给民族主义原则和币制的限制做砸了,这也使他尝到了另一次教训:“你到别的国家去闯事业,一定要先把一切情况弄清楚。”

四十年代后期,他对铀发生了兴趣,结果证明了比他从前的任何一种事业更吸引他。他研究加拿大寒武纪以前的岩石情况,铀裂变痕迹,也懂得测量放射作用的盖氏计算器。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四年,他在加拿大巴斯卡湖地区买下了四百七十平方英里蕴藏铀的土地成为第一家私人资金开采铀矿的公司,不久,他聘请朱宾负责他的矿务技术顾问公司。

这是一个许多人探测过的地区。勘探矿藏的人和地质学家都到这块充满猎物的土地上开采过。大家都注意到盖氏计算器的结果,他们认为只有很少的铀。

朱宾对于这种理论都同意。但是,他注意到了一些看来是无关重要的“细节”。有一天,他把一块旧的艾戈码矿苗加以试验,看看有没有铀元素。结果,发现稀少得几乎没有。这样,他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原因。原来就是,土地表面的雨水、雪和硫矿把这盆地中放射出来的东西不是掩盖住就是冲洗殆尽了。而且,盖氏计算器也曾测量出,这块地底下确实藏有大量的铀。他向十几家矿业公司游说,劝他们做一次钻探。但是,大家都认为这是徒劳的。朱宾就去找贺希哈。

一九五三年三月六日开始钻探。贺希哈投资了三万美元。结果,在五月间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得到报告说,五十六块矿样品里,有五十块含有铀。

一个人怎样才会成功,这是很难分析的。但是,在贺希哈身上,我们可以分析出一点因素,那就是他自己定的一个简单公式:输得起才赢得起,输得起才是真英雄!

赢了世界又如何

待人接物以宽厚态度最为快乐,因为给人家方便就是为自己以后打开了方便之门。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不逞其勇武;善于作战的人,不容易激怒;善于取胜的人,讲究战略战术,一般不与敌方正面交锋。所以必须懂得“真忍”的价值。

一天,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脑袋。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帽子。”

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帽子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

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

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

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

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

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身往家走。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眼看要下大雨。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想避避雨。他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师徒一场,再听他一次话吧,又从空树干中走了出来。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个粉碎。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应验啦!难道我还会杀人吗?

颜回赶到家,已是深夜。

他不想惊动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了妻子住室的门闩。

颜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头睡个人,北头睡个人!他怒从心头起,举剑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他点灯一看,**一头睡的是妻子,一头睡的是妹妹。天明,颜回又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哪!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

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又是带着气走的,身上还佩带着宝剑,因而我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敬佩!”

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帽子;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颜回恍然大悟,“噗通”跪在孔子面前,说:

“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从这以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

人生福祸相依,变化无常。少年气盛时,凡事斤斤计较,锱铢必较,这还情有可原。一个人年事渐长,阅历渐广,涵养渐深,对争取之事应看得淡些,凡事不必太认真,顺其自然最好。如果少年就能如此,那已称得上少年老成了。

凡事不必太认真,如果太较真,由于人是相互作用的,你表现出一分敌意,他有可能还以二分,然后你则递增为三分,他又会还回来六分……把敌意换成善意,你会有更大的收获。当“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双负,能成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双赢时,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吗?

对周围的环境、人事,假如你有看不惯的地方,不必棱角太露,过于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喜怒不形于色,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有首歌的歌词是“如果失去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同样,有时你争赢了你所谓的道,却可能失去更重要的,事总有轻重缓急之分,顶牛抬杠不养家,不要为了争一口气而后悔莫及!

人活一辈子,需要的东西还真多。只有婴儿和老人活得最本真。婴儿刚生下来,还不会争、不会论、不会抢、不会夺,而老人已经和别人争过、论过、抢过和夺过了,现在他不得不躺在病榻上,身体破败得像一床棉絮,掐着手指数日子,生命进入了倒计时:“要什么荣华富贵,要什么功名利禄呢?只要让我活着,就好!”是啊,临去之人,其言也善。

可是,为什么年轻时我们不会明白、不会生活、不会将最宝贵的光阴用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而只会较劲,杯弓蛇影,无限矫情?

相信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过为琐事生气的经历,无非是为了争高低、论强弱,可争来争去,谁也不是最终的赢家。你在这件事上赢了某个人,保不齐会在另一件事上输给他,输输赢赢,赢赢输输。当你闭上眼睛和这个世界告别的时候,你和普天下所有的人是一样的:一无所有,两手空空。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才无愧于自己美好的生命。不要把时间耗在争名夺利上,不要总把“就争这口气”挂在嘴边。

真正有水平的人会把这口气咽下去,因为气都是争来的,你不争就没气,只有没气你才会做好事情,也只有没气你才会健康地活着,好生气的人很难不生病。

我们可以从绝症患者的眼神中读到痛苦绝望,也可以非常直观深刻地读出他们求生的欲望。

如果你放在他们面前一座金山、一个显赫的位子、一个光荣的称号,他们一定不会感觉幸福,他们的最高愿望只是活着——健康地活着,哪怕住茅屋,哪怕吃糠咽菜,他们也一定不会觉得苦。可是,又有谁能满足他们这个愿望呢?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地救得了他们!

一个绝症感染者和一个健康人会争什么东西呢?他什么也不会和你争,因为他知道自己是要死的人了,拥有什么和失去什么都会变得没有意义,他只乞求上苍,再给他一次机会,再给他一些时间,他一定好好地活,好好地过……

人活一辈子,不要太浮躁,就算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开心是一种生命的状态,是一种宁静的心情,是自己想开了的硕果,别人想争也是徒劳。开心让你忘记和别人争名利、论是非,和别人斗心眼儿、生真气,和别人抢位子、夺情感……开心给你一颗坦然的心,给你一个宽阔的视野,给你一个清醒的头脑,让你从忙着斗天、斗地、斗人、精心计算、日夜辗转中摆脱出来,让你明白自己的生活状态,让你明白自己一生到底需要什么,让你明白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在何处,学会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