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管理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1 / 1)

德鲁克管理精义 关英 591 字 1个月前

【德鲁克语录】

如果连一个平庸、喜欢拍马屁、爱耍小聪明的人都能得到奖励,那么这个企业将会走下坡路。因为这个企业只会鼓励这种人。

【活学活用】

德鲁克认为,企业鼓励哪种人,哪种人的数量将会在企业内增多,哪怕是这些人的品行不端。

16世纪,英国的金融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铸币。时间长了,人们发现足值与不足值的铸币可以一样使用。于是,人们就把成色好的足值货币(良币)储藏起来,而把不足值的铸币(劣币)赶紧花出去。结果,劣币反而成为市场上的主要流通货币,良币被劣币驱逐出了市场。

这一现象,最早被当时的金融家、商人托马斯·格莱欣发现。他由此提出了著名的“劣币驱逐良币法则”,这一法则因此也被称为“格莱欣法则”。

后来,人们用这一法则来泛指价值较低的东西把价值较高的东西挤出流通领域的现象,“劣币驱逐良币”在很多领域都非常常见。如盗版软件对正版软件的冲击;官场上,清官可能会受到贪官的排挤;医院里,拒收“红包”的医生可能被乐于受贿的医生孤立起来。

管理者在人才管理中,要谨防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一现象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公司的不当裁员。经济学家甚至将公司的不当裁员,用一个很不雅观的词来形容:“茅坑症候群”。

企业不当裁员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优秀的人才离开了,平庸的人留了下来。“茅坑症候群”是形容留下的人一定会“占着茅坑不拉屎”,毫无贡献度可言。

“茅坑症候群”会对企业竞争力造成严重创伤。这个名词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没本事的庸才别无选择,因此会抓着原本职位不走,这正应了一句歇后语:占着茅坑不拉屎;另一层意义是:正常的茅坑功能在于清除粪淤,保持畅通,而平凡之辈在组织人才短缺之下,多会升到高位,生杀大权在握,招聘新员工时,会让企业受到帕金森定律的严重干扰。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曾写了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帕金森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才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对于领导者来说,第一条路肯定是不会走的,因为那会丧失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既然无能,只能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组织体系。

经济学家对管理者的建议是:要确定出清晰、科学的员工能力评审规则和业绩评判标准,最大可能地分出哪些人是企业的良币、哪些是劣币,并对员工能力的变化进行规范的动态观察。如果企业不幸染上“茅坑症候群”,就必须痛下狠手,彻底换下庸碌之辈,以釜底抽薪之计来换回企业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