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最高明的胜者,是靠“不争”而获胜的(1 / 1)

《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不争”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思想之一。他主张人应该像水那样顺其自然。这样的心态对现代人来说已经很少见到了,人们认为“不争”似乎就代表着放弃的意思,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事实上并非如此,“不争”只是在告诉我们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衡,要把心胸放宽广一点,淡泊一点,别太计较。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真诚。将自己的事情处理得有条有理,准确地抓住时机,发挥自己的最大能力。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不争”中做到的。“不争”是一种心态,“不争”是一种境界,“夫唯不争,故无尤”,不争就是一种胜利的方法。

其实,有很多人不能理解老子的这一思想,或者认为这样的思想在现在的社会中一点都不实用。什么东西不是自己主动争取的?“无争”只会让我们的思想在懒惰中一点点地腐蚀掉,让社会停滞不前,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对这个社会的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已经离不开竞争了,人们在面对任何事情时,潜意识中都会有一种要争抢的思想,这似乎已经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其实,老子的“不争”也不失为一种高明的“争”法,老子的心里有着很强烈的“争胜”的概念,只不过在老子看来,最高明的取胜,是靠“不争”而获得的。

可口可乐的某位总裁曾经说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话:“每个人的手里都有这样五个球:工作、家庭、朋友、健康、灵魂,这五个球中只有‘工作’是用橡胶做成的,掉了还可以再捡起来,而其他四个都是玻璃做的,掉了,就碎了。”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它告诉我们不要为了眼前那些看上去很诱人的利益而与身边的朋友争抢,失去了好的工作我们还可以再找回来,但是为此而丢掉其他四个球你就会追悔莫及。

“不争”并不是要求我们要随遇而安,忍受欺凌,“不争”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境界,我们要把“不争”真正地运用到现实中,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这样不仅能够改善与同事相处的气氛,还能让自己在“不争”中获得更多的东西,让我们享受到“不争”的幸福,让我们在“不争”中走向成功。

“不争”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心态,去掉雕饰,恢复本色,一切都在简简单单的模式下运行。快乐其实很简单,就是用一种简单的方式生活,舍下一些无谓的纷争,舍下一些没有意义的纠缠,让心灵从复杂中释放,回归天然的纯净,这样,就能享受到最简单的人生,体味到最纯粹的快乐。

感悟淡泊:

“不争”似乎代表着放弃,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事实上并非如此。“不争”只是在告诉我们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衡,要把心胸放宽广一点,淡泊一点,别太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