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个宰相,一天,他请来一位理发师给他理发。理发师给他理好发后,就给他修面。面修了一半,理发师忽然停下手中的剃刀,两只眼睛看着宰相的肚皮。宰相心想:肚皮有什么好看的呢?就问道:“你不修面,却在看我的肚皮,这是为什么?”理发师听了宰相的问话,说:“人家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大人的肚皮并不大,如何可以撑船呢?”宰相听了哈哈大笑,说:“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宰相气量大,对各种小事都能容忍,从来不计较。”理发师听了,慌忙跪在地上,口中连连说:“小人该死,小人该死。”宰相忙问:“什么事?”理发师说:“小人该死。在修面的时候,小人不小心,将大人左面的眉毛剃掉了,请大人恕罪。”宰相一听,十分气愤。他想,剃去了一道眉毛,如何去见皇上,又如何会客呢?正想发怒,但又一想,自己刚才讲过,宰相的气量最大,对小事从来不计较,现在为了一道眉毛,又怎么能治他的罪呢?想到这里,宰相只好说道:“去拿一支笔来,将剃去的眉毛给我画上。”理发师就按宰相的吩咐,给宰相画上了一道眉毛。
心胸狭小的人多烦恼,别人不能公正地对待他,会使其烦恼;自己的机遇不如人,也会使其烦恼;在生活中遇到些许不顺的事情,便会叫苦连天,仿若《安徒生童话》中那个豌豆上的公主。
在人的一生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是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就可以使内疚、紧张和不愉快化为无形;我们也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经意的话,使人不理解或不被信任,但不要苛求任何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寓理于此。
夏原吉,江西德兴人,是明宣宗时的宰相。他为人宽厚,有古君子之风。
有一次夏原吉巡视苏州,婉谢了地方官的招待,只在客店里进食。厨师做菜太咸,使他无法入口,他仅吃些白饭充饥,并不说出原因,以免厨师受责。随后巡视淮阴,在野外休息的时候,不料马突然跑了,随从追去了好久都不见回来。夏原吉不免有点担心,适逢有人路过,便向前问道:“请问你看见前面有人在追马吗?”话刚说完,没想到那人却怒目对他答道:“谁管你追马追牛?走开!我还要赶路。我看你真像一头笨牛!”这时随从正好追马回来,一听这话,立刻抓住那人,厉声喝斥,要他跪着向宰相赔礼。可是夏原吉却阻止道:“算了吧!他也许是赶路辛苦了,所以才急不择言。”便笑着把他放走了。
有一天,一个老仆人弄脏了皇帝赐给夏原吉的金缕衣,吓得准备逃跑。夏原吉知道了,便对他说:“衣服弄脏了,可以清洗,怕什么?”又有一次,奴婢不小心打破了他心爱的砚台,躲着不敢见他,他便派人安慰她说:“任何东西都有损坏的时候,我并不在意这件事呀!”因此他家中不论上下,都很和睦地相处在一起。
当他告老还乡的时候,寄居途中旅馆,一只袜子湿了,命伙计去烘干。伙计不慎,袜子被火烧坏,伙计却不敢报告,过了好久,才托人请罪。他笑着说:“怎么不早告诉我呢?”说完就把剩下的一只袜子也丢进垃圾桶里。他回到家乡以后,每天和农人、樵夫一起谈天说笑,显得非常心胸博大莫计较,要宽怀
亲切,不知道的人,谁也看不出他是曾经做过朝廷宰相的人。
成大事者有大胸怀。这样的人不会成日计较于鸡毛蒜皮,整天着眼于蝇头小利,枉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一个人有了宽广的胸怀,他在生活中便多了理解、多了温和、多了宠辱不惊的气度,他也更能体会到宁静和幸福。
感悟淡泊:
在人的一生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是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就可以使内疚、紧张和不愉快化为无形。宽容一些,淡泊一点,许多事不必放在心上,你不给自己的心灵加码,心灵又如何会负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