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完人,物无完物。人在生活中有时不要过于执着,能过就过,也许你会觉得失去了本应有的原则,但是生活如果太过于执着,只能用一个字给其定论,那就是“累”。
时间并不能治疗伤痛,只能淡化伤痛,用我们所经历过的一点一滴去填充、去淡化这伤痛。也许失去会让人伤心欲绝,但不正是因为这种失去才让我们懂得珍惜吗?不正是因为失去才懂得自己的需要吗?失失得得,得得失失,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失去,总沉溺于痛苦当中,应该在失去后懂得正视自己。
一位教授在上心理咨询课时听到一位妇女这样报告:“每当我丈夫从中间挤牙膏时,我就会疯狂!每个人都知道,应该从尾端向前面开口处挤嘛!”
这个现象引起教授的注意,为此,教授在全班做了一次调查,看看牙膏该怎么挤。基本上,似乎大家都明白,牙膏应由尾端挤向开口处。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只有约一半的同学知道应由尾端先挤;而其他一半的同学竟认为,牙膏应从中间开始挤压!
当然,重点并不是你从牙膏的什么地方开始挤,而是你应该将牙膏挤到牙刷上面,至于牙膏是如何附着到牙刷上的,事实上并不太重要。假使真的有问题,那应是从我们内心制造出来的!
希尔达称这种一成不变的行为方式为“模式”。“我们脑子里塞满了一堆惯性的动作和行为模式。”她解释道,“假使我们无法跳脱自己固有的思考及行为模式,在与别人相处、他人又希望来点不同的处境时,我们便会被激怒,且会变得跟周遭的人、事、物格格不入。”
当教授跟班上的同学们分享“模式”的概念时,同学们皆承认了自己一些荒唐好笑、刻板思考的模式:一位妇女竟为了卫生纸卷的方向“错误”而郁闷了半天,她只在卫生纸卷的方向由墙边向外转时,才会感到满意;另外一位男士则说,每天早上他都会将车停在火车站的某一“特定”停车位,假使有一天别人无意中占了那个车位,他就会有种想法——“今天一定是个倒霉日”;还有一位同学说,只要他的慢跑长袜折叠的方式“错误”,他就会冒出无名火。
希尔达告诉我们:“真正的解脱之道,就是找出你的模式,然后破除它。找一天开车上班时,挑些不同的路走走;给自己换个新发型;将房子里的家具换换位置……做任何可防止自己落入停滞不前的新鲜事。”
因此,教授建议那位寻找“特定”停车位的男士给自己一星期,每天都故意不停在那个“特定”停车位,看看会发生什么事。第二个星期他再次来上课时,脸上充满着闪亮的笑意,说:“我照着你的建议去做了!不但没有倒霉事发生,还过了好几天的幸运日!”
“现在我明白了,自己以往皆被固有的想法绑住,如今我已解脱,高兴停哪儿就停哪儿!”
其实,我们拥有自由的心灵,而且不会被任何事物所绑住,除非我们自己认为会;我们享有自由,不论汽车停在哪一个停车位,不论牙膏怎么挤。
活着,真实地活着,我们就必须让自己跟周遭的人、事、物融合在一起。我们不能将自己局限于某种不变的形象下,或者认定每件事情只有单一的解决方案,正如哲学家所说:“快乐的秘诀在于‘停止坚持自己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