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让孩子理解逻辑后果(1 / 1)

什么是自然后果呢?所谓自然后果,就是随着事情的发展自然出现的结果。举例而言,一个孩子晚上不想睡觉,直到深夜才睡着,那么自然后果就是次日清晨,他醒来的时候非常困倦,甚至因为起床太晚了,导致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在这个事例中,因为睡得太晚,次日起床的时候非常困倦,就是自然后果。因为上学起床太晚上学迟到,所以被老师批评,是这个行为的逻辑后果。逻辑后果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避免。如果孩子坚持晚睡觉,导致第二天晚起,又导致第二天迟到,那么这个逻辑后果就会发生。如果父母第二天早晨早早地喊孩子起床,即使孩子不愿意起床,非常困倦,父母也强求孩子必须按时起床,那么这个逻辑后果就不会出现。当然,更早一步的干预出现在头一天晚上,在孩子该睡觉的时候,孩子因为兴奋而不想睡觉,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不睡觉的结果是直接导致次日起床困倦,间接导致次日到校迟到,被老师批评。

也许有人说,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方式,早一些对孩子展开说教,让孩子知道晚上不早早睡觉,次日会被老师批评这样才能让孩子主动睡觉。从成人的逻辑角度来说,这样的思考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更贪恋于眼前多玩得到的快乐,而不会因为明日才有可能受到的批评当即管理好自己的行为。所以父母无需对孩子进行过度说教,让孩子预见到逻辑后果的严重性,而是可以让孩子亲身体验自然后果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让孩子亲身体验逻辑后果给自己带来的困扰,这样当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情况时,即使父母不再对孩子进行说教,孩子也会主动管理好自己。

当然,有些事情的逻辑后果非常严重,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例如孩子坚持自己去上学,而他在上学的路上要过三个十字路口。如果孩子很小,那么父母是不能用逻辑后果来说服孩子的,因为孩子不会意识到这个行为带来的危险。但是,父母作为成人却很清楚这么做相当于把孩子置身于危险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把逻辑后果反复地讲给孩子听,而不能让孩子以身试险。

在正面管教之中,对于自然后果,父母可以让孩子亲身经历,对于严重的逻辑后果,父母则要想方法帮助孩子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然后果是逻辑后果的初级形式,如果孩子从来没有经承受过自然后果,那么他们对逻辑后果的严重性,就不会有那么深刻的理解。

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对孩子说教,或者阻止孩子做那些危险的事情。实际上,我们反复地说未必能取得良好的后果,还不如让孩子亲自去撞一撞南墙。只要能够保证孩子的安全,孩子即使受到小小的伤害,是没有关系的。

在单亲家庭生活中,很多父母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会对孩子做出各种限制,不让孩子有任何自由的空间。这会使孩子对父母极其不满。父母要学会对孩子适当放手。如果父母永远抓着孩子的手,不允许孩子离开自己的身边,孩子就永远不会长大。父母要认识到,只有给孩子更广阔的空间,让孩子自由健康地成长,孩子才能长大。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要担心孩子在独立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会受到伤害,恰恰是这些伤害或者是挫折、磨难,给了孩子成长的动力。

现实生活中,太多父母都对孩子事无巨细地包办,不管孩子想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代替孩子去做;不管孩子闯了什么样的祸,他们都会帮孩子去处理好;不管孩子有什么样的欲望,他们都会无限度地满足孩子。正是在父母这样无限的娇纵和宠溺之下,孩子的行为才会失去边界。

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比惩罚孩子的效果好得多,也比对孩子展开说教的效果好得多。当然,对于那些不可承受的伤害,父母要帮助孩子理解逻辑后果,让孩子知道这样的逻辑后果是不能发生的,因为带来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在运用让孩子承受自然后果的方式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还要避开几个误区。

第一点,不要责怪和惩罚孩子,也不要羞辱孩子。有些父母已经提醒了孩子会出现怎样的自然后果,但是孩子却对此不以为然,他们不到黄河心不死,非要坚持去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不得不承担糟糕的自然后果,父母切勿嘲笑、挖苦、讽刺孩子,而是要与孩子产生共情,感受孩子的情绪,体会孩子的感受,这样才不至于引起孩子的反感。

第二点,不要替代孩子解决问题,不要为孩子做好弥补和拯救的工作。孩子应该有责任心,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父母要把这样的机会留给孩子。如果父母不由分说地剥夺了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机会,那么自然后果的惩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第三点,不要惩罚孩子。孩子承担自然后果就已经受到了自然的惩罚,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再惩罚孩子,那么会让孩子特别反感。有些孩子因为觉得丢了颜面,还会破罐子破摔,故意与父母对着干,这对于教育是毫无帮助的,还有可能事与愿违。

父母要知道,惩罚孩子并不能让孩子主动改变不良的行为,相反,他们为了保护自己不再被惩罚,或者是为了报复、伤害他人,甚至会变本加厉。孩子这样的改变显然是父母不想看到的,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只要引导孩子承担责任即可,而不要做出多余的惩罚举动。

不管是自然后果还是逻辑后果,对于孩子来说都需要一定的承受力,都需要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父母一旦与孩子达成了共识,确定了孩子要承诺承担自然后果,甚至是逻辑后果,那么父母就要坚持到底,不要因为心疼孩子就半途而废。唯有坚持,孩子才会在亲身感受的过程中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坚持也会让父母知道,原来孩子的承受能力是很强的,他们并非像父母所想的那样孱弱和不堪一击。当然,无论怎么样,父母都要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因为自尊心是一个人精神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