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宗:读史阅世,其学似海(1 / 1)

雷海宗(1902—1962),河北永清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执教于中央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担任教授、系主任等职,1952年调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硕学高德,学贯古今中外,其学术研究自成体系,博大精深,曾发表《殷周年代考》《历史的形态与例证》《古今华北的气候与农事》等重要论文,代表性著作为《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近年整理出版的著作有《西洋文化史纲要》和《伯伦史学集》。

雷海宗讲清朝捐官制度,说补缺取决有二:一是捐钱之多寡;二是仪表之优劣。在仪表方面,当时没有照片,也不时兴画像。他只用8个字概括区分人之几种主要脸型:“同(长方脸)、田(圆脸)、甲、曰、用、由(上尖下宽)、申(中宽而上下削瘦)、中。”讲完后对学生说:“现在你们可以互相研究,看自己属于何型。如在清朝,这将决定你们命运。”有学生说:“雷先生脸型是由型。”雷不觉莞尔说:“不错不错,我就是由型。做官没有希望,所以只好教书。”

雷海宗口才一流,讲学很有吸引力。一次西南联大贴出布告,由他公开讲演两汉帝王生活。大家以为是讲汉宫帝王后妃情爱故事,竟把两三百人的教室挤得水泄不通。雷费了好大气力才挤上讲台,结果讲的却是汉代帝王的宫廷分布和一般衣食情形。

雷海宗讲课声音洪亮,极有条理,深入浅出,鞭辟透里,内容丰富,生动活泼。他讲解历史事件既有翔实材料,又说明前因后果,更揭示性质意义,娓娓动听,使人受用不尽。每节课他计时精确,下课时恰好讲完一个题目,告一个段落;下节课再讲新的,前后衔接自如。雷记忆力极强,走上讲堂,只拿几支粉笔,但讲得井井有条,滔滔不绝,人名、地名、史实、年代准确无误。他学问渊博,口才很好,思路清楚,教学认真负责,又讲究方式方法,使讲课成为一门艺术,挥洒自如,引人入胜。他在清华和西南联大为非历史系本科生开设中国通史课,选课之人极多,课堂总是挤得满满的,其中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旁听者。已故著名世界史学家吴于廑就是这样的旁听生,当时他已是南开经济研究所研究生。

已故美国史专家丁则民在《忆念伯伦师》文中说:抗战时期,雷海宗是西南联大知名教授兼历史系主任,先后开设过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西洋通史、欧洲近古史、欧洲中古史等课程。听过其课程的学生普遍认为,他是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对许多历史问题都有精辟见解。他的史学造诣之深和学术思想之精邃,都给学生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不仅学识精湛、领域广博,而且记忆力也非常好,上课时不带片纸只字,便能对所讲问题作出系统而生动的描述。讲授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既有丰富内容,又把因果关系分析得清晰透彻,使人听了兴致勃勃,总觉一堂课时间过得太快,颇有余兴未尽之感。

雷海宗在清华讲授史学方法一课时,采用19世纪中叶西方最著名历史学家、德国柏林大学教授朗克实行的“研讨班”形式来组织教学,极其活跃成功。

首都师范大学名誉校长、著名世界史学家齐世荣写道:“我读大四时,生活比较困难。一天下课后,雷先生对我说,美国波摩那大学来了一个研究生,学中国近代史,想写关于梁启超的论文。他的中文程度还需提高,你去给他补习中文,注意借机会练练英文,并增加点收入。我听了后十分感动,不知道老师如何知道我最近生活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