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1897—1999),原籍安徽太平,生于浙江瑞安县丞衙,北宋“三苏”后裔,冯友兰是其表哥,天主教徒。现代著名女作家、教授,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曾在沪江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等校任教,后到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任教;且笔耕不辍,产量可观,被喻为文坛杏坛常青树。著有《青鸟集》《蝉蜕集》等。
苏雪林著《南明忠烈传》,原名《沧海姻缘录》,取意于“忠臣志士之志愿,与海水共深浅”(黄梨洲)。
苏雪林撰《昆仑之谜》,搜寻资料、正式撰写、誊清,七八万字长篇论文,费时不到一月。
苏雪林在抗战时,曾幻想有一异人,通过胡适来到中国;此人能制造新武器,也能建立很多工厂,帮助中国打败日本。
苏雪林也爱搞文史考证。她说:我认为考证这个学问,“自证”“旁证”均须注重,而“自证”比“旁证”更为重要。
苏雪林一生与笔墨官司打交道无数。她谦称自己“打杂文坛几十年”,“担柴挑水,忙个不了”,“耕耘自己园地”。
苏雪林自称,她一生的写作与研究,大都得之于教书所启发的灵感。如《李义山恋爱事迹考》乃是在东吴大学教李商隐诗选而撰成;《天问》的整理,也得之于一篇上课所用的笔记。
1981年春苏雪林撰文悼念茅盾:“他笔下的老通宝和鲁迅小说中的阿Q一样,深刻动人而有个性。”
1983年苏雪林完成一百五十万字巨著《屈赋新探》。她说:“我的屈赋研究费时三十年,范围非常广大。顾颉刚先生《古史辨》中不能答复的问题,我都替他答了。”
苏雪林说写作有奇妙功能,可以把所读之书融化为营养素。一个人读了许多书而不知利用,无非是只“两脚书橱”;而经常写作,死的书即可变成活的思想,这就是消化功能。
苏雪林90岁时,冰心将《冰心集》《冰心读本》赠送给她,并亲笔题下“雪林吾姊正”。苏高兴之至,唯一不满的是看不惯大陆出版物的简体字,认为失去了汉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