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下笔不觉师造化(1 / 1)

黄宾虹(1865—1955),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近现代画家,擅画山水,一代宗师。6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山水册。后曾从郑珊、陈崇光等学花鸟。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80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黄宾虹11岁时用一个来月时间临刻了邓石如篆印十多方。父亲起初还不信,及至亲眼见他走刀时,才惊呆了。

黄宾虹在上海美专任教时赴杭州写生。曾在西湖畔口吟一首七绝:“昔日曾见此湖图,不信人间有此湖。今日打从湖上过,画人还欠着工夫。”

黄宾虹最为赞赏清初画家石涛的诗:“对花作画将人意,画笔传神总是春。”

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虫鱼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画名家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

1933年早春,黄宾虹去四川青城山途中遇雨,全身湿透,索性坐于雨中细赏山色变幻,从此大悟。第二天他连续画了《青城烟雨册》十余幅:焦墨、泼墨、干皴加宿墨。在这些笔墨试验中他要找到“雨淋墙头”的感觉:雨从墙头淋下来,任意纵横氤氲,有些地方特别湿润而浓重,有些地方可能留下干处而发白,而顺墙流下的条条水道都是“屋漏痕”。

“瞿塘夜游”是发生在游青城后的5月,回沪途中的四川奉节。一天晚上,黄宾虹想去看看当年杜甫在此所见到的“石上藤萝月”。他沿着江边朝白帝城方向走去。清朗月色下的夜山深深吸引着他,于是在月光下摸索着画了一个多小时速写。翌晨,黄看着其速写稿大声叫道:“月移壁,月移壁!实中虚,虚中实。妙,妙,妙极了!”至此后,黄的雨山、夜山是其绘画最擅长、最经常的主题,合浑厚与华滋而成美学上自觉之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