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十九侯的危机(1 / 1)

大汉一梦 鸟山居士 2311 字 1个月前

公元一百二十六年正月,太傅冯石、太尉刘熹、司徒李郃皆被免去官职,汉顺帝用太常桓焉出任太傅,大鸿胪朱宠出任太尉,少府朱伥出任司徒。所用之人皆之前对自己有恩之辈。

当时朝野上下都在暗地里悄悄议论汉顺帝,说他任人唯亲。

同月,阎太后卒,汉顺帝隆重的安葬了他,毕竟除了极少数人以外,谁都不会和死人过不去。

同月,汉顺帝大赦天下并发布诏书,明里暗里的说他爹那时候怎么怎么样,我当政以后将会怎么怎么样诸如此类。

还是同月,杨震的门生虞放、陈翼一齐到朝廷为杨震鸣冤,说杨震一生为国尽忠,希望汉顺帝能够尊重死者,让杨震能够安心魂归九泉。

汉顺帝一是敬重杨震的为人,二是痛恨自己老爹所做的一切。于是当即任命杨震的两个儿子为郎,赏钱一百万,并用三公之礼将杨震厚葬于华阴。

当时,杨震远近的亲友全都赶过来为杨震吊丧。而就在一众人为杨震举行葬礼之时,一只一丈余高的大鸟竟然直接降落在灵堂之前。郡太守因此将此情况如实报告给了洛阳。

汉顺帝认为杨震为大鹏转世,正直刚勇,于是亲自下令,又给杨震追加了一羊、一猪的中牢进行祭祀。这事儿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二月,陇西钟羌反汉。护羌校尉马贤第一时间率军对其进行攻击,结果大胜,斩杀了一千多号钟羌士卒,使得钟羌重新向汉朝投降,凉州再一次短时间内得到了安宁。

五月,汉顺帝下令幽、并、凉三州刺史,命此三边之地以后每年秋天都要进行大阅兵,州刺史要亲自坐镇检查,一旦发现有地方的士兵训练不精,必须在第一时间拿下。

再看京城。

本年八月,身在京城的司隶校尉虞诩出事了。

话说自汉顺帝继位以后,司隶校尉虞诩只在数月之间便连续弹劾了冯石、刘熹、孟生、李闰等人,并将他们全部搞倒。其执法极为严格,不管什么公卿大臣,不管什么皇亲国戚,只要你犯罪被虞诩抓住了,那没说的,直接弹劾搞倒。

朝中那些文武百官因此对虞诩极为不满,都说他执法太过于苛刻,完全没有人情味,和大汉儒家治国的温和方针有所不符。

三公更是联名弹劾虞诩,说他违反常法,于盛夏之际大肆逮捕和关押无罪的人,致使吏民深受其害,给大汉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

汉顺帝特意因为此事召见虞诩,让他针对于此事给一个合理解释。

虞诩并不畏惧,而是直言道:“陛下,对于我之前的做法并没有什么可申辩的。我只是想说,凡国之灭亡,政权崩盘,贪污腐败绝对是第一要犯!无罪能出其右。对于这点不知道陛下是否认同?”

汉顺帝想了想,然后道:“你继续往下说。”

虞诩深深一拜,然后道:“臣自从为司隶校尉以后,一直都在查处京城之中的各个权贵,可查来查去臣发现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大汉京师中的官员权贵们,他们一个个腰缠万贯,生活奢靡,这种等级的生活,光靠他们每年每月发的那些饷钱是绝对不够的。所以臣便开始调查他们。结果却惊奇的发现,这些人真的从来都没有运用手中的职权来克扣国家金钱为自己谋私。那么这些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呢?结果臣通过层层调查发现,地方上的百姓想要得到推荐,便各种贿赂当地官府。当地官府想要推荐,便要贿赂州中刺史。州中刺史想要升迁,或者躲避中央调查,便要贿赂京中官员。总之,如果你想要上位,就必须要付出,不然根本没有任何机会。那么这些收受贿赂的京官又是谁呢?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盘根错节。所以三公恐怕受到牵连,这才诬陷微臣,想要置我于死地。微臣并不怕死,但死了之后还会有谁来管这个事情?还会有谁敢去冒着得罪天下权臣来处理这个事情。微臣言尽于此,还请陛下三思。”

话毕,汉顺帝沉默了,沉默了好久好久。最终,汉顺帝什么都没做,既没有惩处虞诩,也没有批评三公,甚至也没有对当时的制度做出改革。为什么呢?因为牵连实在太大,太广。就像之前虞诩说的四个字,盘根错节。

按说故事进行到这就应该结束了吧。可遗憾的是,还没有。

话说在汉顺帝还是太子的时候,身边有一个叫张防的小太监成天贴身伺候,汉顺帝和他的关系非常不错。

后来,汉顺帝被废掉了太子的位置,这贴身小太监也就被赶走了。

再后来,汉顺帝通过政变重新夺回了皇位。这张防也就再次回到了汉顺帝的身边,被汉顺帝提拔为中常侍。

这之后,张防仗着是汉顺帝身边的宠臣,便各种收受贿赂,各种请托,以至于宫中被这厮弄得乌烟瘴气。

而此种败类虞诩是绝对不会放过的,于是便开始疯狂的弹劾张防,一次又一次的请求汉顺帝将其法办。但汉顺帝非常喜欢张防,所以便将这事儿压下来了。

最后,刚烈的虞诩怒了,直接把官服一脱,将自己关到廷尉署里面去了。

汉顺帝听闻这件事以后又是郁闷又是疑惑,于是便遣人前往廷尉署询问虞诩这样做的缘由。

虞诩根本没客气,直接和汉顺帝的使者道:“先帝晚年的时候曾重用樊丰,偏爱王圣、伯荣,致使皇室正统遭到废除,差那么一点儿便使社稷灭亡。如今,张防玩弄权术,疯狂收受贿赂,恐怕灾祸就要再次降临到我大汉的身边,大汉距离灭亡也已经不远了。我不愿意和张防这等败类共处于一个朝堂之上,所以将自己关到了廷尉署,免得重蹈了当初杨震的覆辙。”

这话说得,简直太不客气了,汉顺帝直接被虞诩气疯了,不过汉顺帝却没有杀掉虞诩,而是将他罢免,然后送到左校去做苦工。

乍一看下,如今的虞诩好像再不会有东山复起之日。可张防却知道,虞诩现在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汉顺帝早晚还会启用他,不然就凭之前虞诩那大逆不道的直言,汉顺帝就有一万个理由诛杀他。

可最后汉顺帝没有杀他,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而一旦等到虞诩再次复出,那么遭殃的一定便是他张防无疑了。所以张防当然不肯放过虞诩,遂运用手中的职权到处找虞诩的茬。没几天的功夫便将虞诩毒打了四五次之多。

这时候的虞诩已经是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所以张防不敢再对其进行殴打,乃命一狱吏装作好心的样子来劝虞诩自杀,以结束这种惨无人道的日子。

可虞诩却根本没鸟这个装作好心的狱吏,只不过冷笑着道:“呵呵,我知道是谁派你来的,你回去转告你的主子,就说是我说的。我虞诩,哪怕是死在千刀万剐之下,也要让远近的人都知道是谁害死了我。”

没说的,张防根本就搞不定虞诩。

次日,朝会之上,百官刚刚站定,不等三公发言,十九侯中的浮阳侯孙程便站出来和汉顺帝道:“陛下当初起事之时,最痛恨的便是那些祸国殃民的奸臣、佞臣!深知任用奸佞之辈便会使国家颠覆。可如今,陛下您继位以后却纵容包庇奸佞,您又有什么资格来责备先帝的不对?司隶校尉虞诩为陛下尽忠,最后反倒遭受逮捕囚禁。中常侍张防贪赃枉法证据确凿,可却安安稳稳的立于朝堂之上,陛下您就是如此治国吗?”

此时,张防就在汉顺帝身边,孙程瞪着一双铜铃般的眼睛对张防嘶吼道:“奸佞之辈说的就是你这个畜生,你还有什么脸面站在我众多大臣之前,给我滚出去!”

“这,这”。

看了看已经青筋暴起的孙程,又看了看默不作声的汉顺帝,张防哀叹一声,只能无奈退走东厢。

见此狗已走,孙程接着和汉顺帝道:“臣请陛下立即逮捕这个狗东西,以防他前去陛下奶娘处求情,让陛下难做。”(又他X是奶娘,我发现从东汉中叶开始,奶娘怎么都这么牛*呢?)

汉顺帝:“这~~~,这个,内个贾爱卿啊,你对这个事儿是怎么看的呢?”

贾朗,东汉尚书,和张防勾结在一起狼狈为奸,这个事儿谁都知道,所以汉顺帝一张口孙程就知道汉顺帝要搪塞他。

果然,那贾朗一张口就极力为张防辩护,并诬陷虞诩,说他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见孙程又要暴走,汉顺帝赶紧制止道:“行行行行,今儿这事就先议论到这,容朕想一想再做计较。”

可就在大臣们都退了下去,各自返回府中路上的时候。虞诩的儿子虞岂页(岂和页是一个字,打不出来,各位见谅)却带着虞诩一百多个门徒堵在了中常侍高梵的马车前面,并集体给高梵下跪,声称现在虞诩在狱中已经要被张防折磨死了,请求高梵大人有大量,能够将虞诩给拯救出来。(士人现在都需要给宦官磕头来办事儿了,由此可见,现在宦官的权利已经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地步)

同样身为中常侍,那高梵也对张防备受汉顺帝的宠爱而羡慕嫉妒恨,正巧这时候这些士人都有求于他,还证据确凿,何不答应这些士人,再把张防搞掉呢?

于是,想要一石二鸟的高梵直接答应了这些士人的请求,然后返回皇宫,将现在虞诩在左校的遭遇如实禀报。

张防,确实是太过于嚣张了,汉顺帝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保不住张防了,不然非得落个昏君之名不可。

于是,无奈的汉顺帝只能将张防流放到边疆,并将其党羽贾朗等六人全部免为平民。

至于虞诩,汉顺帝虽然不想再用他,但碍于孙程等人的“逼迫”,只能重新启用虞诩,并任其为尚书仆射。至于司隶校尉,不好意思,你还是别当了,省得弄得整个天下的官员都惊恐不安。

可不管怎么说虞诩都是被放出来了,还重新做了朝中大员。孙程还是成功了。可就在次日,一堆官员却集体弹劾孙程,说他咆哮朝堂,说他不分尊卑,希望汉顺帝能将十九侯等一众宦官全部赶出京师。

汉顺帝也确实为之前被孙程“逼迫”,进而赶走张防而懊恼,所以当即批准了众人的建议,将孙程等十九侯全部改封到偏远的地区,并勒令他们赶紧滚蛋。

这事儿发生以后,虞诩心中非常非常的愧疚,虽有心帮忙,但现在这种情况他还真就不能出头,不然结党营私的罪名就跑不了了。到时候不仅仅是自己,甚至连孙程都有可能遭遇杀身之祸。

于是,虞诩偷偷找到了司徒掾周举,几乎是跪地恳求他劝司徒朱怅拉孙程一把。

那周举也十分敬重虞诩的为人,便答应了他,劝朱怅为孙程求情。可朱怅却害怕被牵连,推脱道:“这个,皇上现在正是发怒的时候,如果我单独去替孙程求情难免不被波及,还是过一段时间再说吧,过一段时间。”

话毕,朱怅就要送客,可周举却直接站起来厉声道:“大人!您现在的年龄已经超过八十岁了,却依然位列三公高位,这是国家给您的恩赐,是大汉授予您的荣耀。可如今,正是需要您为大汉尽忠的时候,您却百般推搪,明哲保身。请问您还想得到什么?还能得到什么?我怕这之后,您的官位虽然能够保住,但定会被后人辱骂,在史书中留下浓厚的一笔!说多无用,您自重吧!”

话毕,周举潇洒转身,直接退去了。

周举走后,朱怅想了好久,最终哀叹一声,还是单独去找了汉顺帝,并对其说道:“陛下,您当初在西钟楼之时,如果不是孙程等人拼死效命,您如今怎能坐得如此高位?现在大位已定,可您却去计较孙程等人微末的过失,进而重罚,完全不顾及当初的情感。我想请问陛下,如果这些人在封地遭遇了什么不测,或者想不开而自杀了,您就不怕担下千古骂名吗?”

惧怕后人的辱骂,这招对古人十个人中八个受用。

果然,当汉顺帝一听承担千古骂名这几个字以后,当时就怂了,于是立即撤回了之前的处罚决定,并赶紧派人阻止十九侯前往所谓的“新”封国。

可让人郁闷的是,别的次要的人都找到了,就最重要的孙程没有找到。

这货哪去了?难道死了?

当然不是,那孙程自打听说汉顺帝要将他赶出京师以后,直接将汉顺帝之前赏赐给他的封地印信及金银财宝全部退还,然后竟然逃到洛阳附近的大山之中不出来了。

汉顺帝都快被这莽夫气蒙了,那怎么办?总不能凉办吧?无奈的汉顺帝只能遣人前去洛阳周围的各个山头搜山,最后终是将孙程给搜了出来。

这之后汉顺帝先是宣布解除处罚,然后再将之前的封地还给孙程。最后好说歹说才将孙程重新请了回来。

汉顺帝,我真是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