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新制度(1 / 1)

大汉一梦 鸟山居士 1031 字 1个月前

还是公元八十三年十二月,这个月真是多事之秋啊,在处理完马氏和窦宪这档子破事儿以后,乌孙突然有使者前来拜访汉朝,进行正常的两国邦交。

直到这时候,汉章帝终于想起在那遥远的西域还有一个叫班超的在等待着他的答复。

而距离上一次班超向朝廷请求邦交乌孙已经过去了三年之久。到本年十二月,汉章帝终于因为这个乌孙使者想起了这一茬,遂命班超为西域将兵长史,允许他有一定的活动权限和军事编制,并任命卫候李邑为汉朝使者,前往乌孙和大小昆弥结盟。

此时的西域,龟兹、疏勒等国正在和班超率领的联军处于交战状态,虽然近段时间没有什么战争发生,还处于一众对峙状态,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李邑想要成功抵达乌孙,就必须要经过联军和龟兹等敌国的交战区。

按说这本也没什么,你李邑到班超的阵营让班超派兵护送你不就完了吗?虽然也有一定的危险系数,但总体问题还是不大的。可这李邑却偏偏胆小如鼠,哪怕只有一丁点儿的危险他都不想涉及,于是上书朝廷,大肆诬陷班超,还说他在西域天天拥抱心爱的妻子和孩子,根本没有一丁点儿替朝廷平定西域的想法,所以请求朝廷将他调回洛阳,因为哪怕是出使了乌孙事情也不会有太大的进展。

李邑卑鄙无耻,可班超却非常的精明,那李邑派出使者往洛阳方向以后班超就感觉事情有点儿不对劲儿,于是派人前往调查。

咱也不知道班超是怎么调查的,用了什么手段,最后竟然将李邑的话一字不落的全都清楚打听了。而当班超得知了信件的内容以后,连想都没想便将自己的妻子给打发回洛阳了。

他手下的心腹们都非常纳闷:“将军,我听说陛下是一位圣明之君,您在西域劳心劳力多年,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我想他不会听信李邑那么不靠谱的诬陷吧。”

班超却叹了一口气道:“你有所不知,咱们这位陛下什么都好,但就是耳根子太软,说句大不敬的话,这次我如果不对诬陷做出表态的话,我很有可能会被陛下调回京城。”

班超这话说得一点儿不错,在汉章帝收到李邑的信件之初,这心中是有一点儿疑惑的,不过后来听说班超特意因为这事儿将自己的媳妇都遣送回京了,又一想这些年班超在西域的贡献,便断定班超是被李邑诬陷了。

于是,汉章帝当即写了一封信斥责李邑,并让李邑立即前去班超处报道,从此归班超管制。可班超呢,却并没有为难李邑,依然以使者之礼待之,并在李邑完成外交任务以后便让其回京了(本次外交活动,乌孙大小昆弥虽然在口头上答应支持汉朝,但却没有出兵支援班超,所以总的来说,这次的外交活动还是没有完全成功的)。

班超的那些心腹们都非常纳闷:“李邑那小子之前诬陷大人,致使大人和妻子分离,大人为什么不将他留在西域好生折磨,反倒是放回了京城呢?”

班超微笑着道:“我这人一生只求问心无愧,能够青史留名。如果我只为了图一时痛快而公报私仇的话,那和我的本心不符,也不配做一名忠臣”。

这话说完,班超再不说什么了,大家都对班超竖起了大拇指。可少数细心人却明白,班超还有一些隐晦的原因没有说。

要知道,似李邑这种从京城出来的官儿,自身都是有一些背景的,如果将这种人强留在西域,那京城必会有人给他使绊子,让他以后的行动处处受制。

再者说似李邑这种胆小如鼠的无能之辈留下也没什么意思,没事儿还要总防着他,扯那个干啥。

基于以上,班超才将李邑放回了京城。

公元八十四年二月,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朝无田可种的百姓已越来越多,汉章帝毫无办法,只能将那些无田可种的百姓迁徙至荒地较多的地方让他们自行开辟荒地,官府则负责给他们田器种田。此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也不知道还能持续多长时间。

六月,很多大臣上奏朝廷,认为现在一些地方官员多是一些能力低下的废物,希望汉章帝能重新改变选拔人才的制度,选出一些真正有实力的人才。

汉章帝因此特意召开廷议,和诸大臣共同商讨如何建立一个新的选拔人才制度。结果商量来商量去也没商量出一个所以然来。

最后,见众人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大鸿胪韦彪这才站出来道:“臣认为,想要选拔一个办事贤能的大臣,他的前提便是要孝顺!想要选拔出一个终于朝廷的人,他的前提也是孝顺!哪怕是一个中庸的官员,只要他孝顺父母,那朝廷也是可以用一用的。自古以来,那些忠于国家的贤明之臣,没有一个不是极孝父母之辈。所以先人前辈们(西汉)选择臣子往往都是在各个地方孝悌中择优选取。如今,朝廷的机要大事皆在尚书,而尚书中皆为陛下的心腹之臣,因此他们大多出身于郎官。这些人虽然通晓法令,擅长应对,但多是一些小聪明,并没有处理大事的宏观才能。当初文帝时代,虎园管理人员敏捷的回答了文帝的问题,可张释之却不建议文帝对其进行提拔。周勃不善交际,口笨淳朴,却建立了不世功勋,这难道不能说明问题吗?所以臣建议国家以后选拔地方人才,按照先辈们的做法,多从孝悌中选取,不要去在意那些小的聪明,而是要给他们时间来证明自己,最后从政绩优越的官员中择优提拔。”

话毕,在场众人皆默默点头,赞同韦彪的说法,汉章帝也没有再多说,从了韦彪的建议,当即改变了东汉录取人才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