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平帝死去以后,首要的大事就是要选择一个新的皇帝。可这时候汉元帝的后代已经断绝了,再往前只有选宣帝的后代为新任汉皇。而这时候宣帝的后代还有为王者五人,为列侯者四十八人。
可这总共五十三人已经全都成年了,王莽不想用他们为汉皇,这样不好把持,便上奏太皇太后,以兄弟之间不能相互作为后代为借口,请立汉宣帝一众玄孙中之一人为新任汉皇。
王莽到底想干什么已昭然若揭,甚至就连王政君这个蠢老太太都猜到了。不过遗憾的是,这老太太还是猜错了,因为王莽接下来的举动才让她看出来,自己这个亲爱的侄子心思根本就不在独揽朝纲上,而是在谋朝篡位上。
因为就在大家都在挑选宣帝一众玄孙之时,汉武功县长突然上报朝廷,说本县人在疏通水井之时挖到了一块白色的石头,这石头非常奇异美观,最令人膛目结舌的是此石头上竟然写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字样。
朝廷的大臣们一听这事儿都炸了锅了,几乎全都在第一时间前去找太皇太后,并请太皇太后按老天的意思办事。
此等愚蠢的伎俩,此等丑陋的行为,就是傻子都能看得出真相来,就更别提还不算傻的太皇太后了。
这时候太皇太后的肺都气炸了,没错,她是想让老王家万世富贵,但她根本没想过要王家篡夺汉室的江山啊,这让她以后在地底下怎么面对汉元帝?
于是,老太太罕见的怒了,他直接将奏书对着下面的群臣扔了过去,然后怒声道:“明摆着的欺骗,明摆着的欺诈!此等欺诈天下的行为老身绝对不允许实施!”
见太皇太后如此,群臣还想争辩。可这时候,王舜对下面的官员使了一个眼色,这些官员便都退下去了。
待周围人都走了之后,王舜冷冷的道:“太皇太后,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是覆水难收了。您难道真的想从此以后和安汉公决裂吗?请问太皇太后,您现在还有这个实力吗?而且安汉公也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只不过是想代理皇帝来施行权利罢了,又不是真的谋朝篡位,您老就从了吧。”
这说的是什么屁话?皇帝还有代理的?那玩意儿上来谁还能下来不成?还不是真的谋朝篡位?那是什么?过家家?
这些道理太皇太后都懂,但反过来说,事情到了这一步,她又有什么办法?要怪只能怪自己当初一次性给了王莽那么大的权力,且没有给他树立政敌,这才让王莽一点一点的滋生出了如此心思。
唉~~,要怪就怪自己吧。
想到这,无奈的太皇太后只能下诏,任命王莽为汉朝假皇帝,暂代皇帝之职,然后命大臣们迅速选出下一任汉皇接班人。
最终,在王莽的授意下,群臣选出了当时只有两岁的广戚侯刘显之子刘婴做皇太子。
因为这孩子的年龄实在是太小,所以人们都习惯称其为孺子。
此消息昭告天下以后,百姓哗然,官员沉默,刘氏宗亲愤怒!其中安众侯刘崇更是怒极而吼:“王莽这犊子是要篡夺我刘氏的天下啊!然而事情到了这一步竟然没人敢反抗他,这是我们刘氏一族的耻辱!我!刘崇!愿意当这个领头羊,先行反抗王莽,我相信,只要有一个人牵头,我们刘氏的英雄们必定会在第一时间集体反抗他!”
于是,刘崇这个“领头羊”带着一百来人先行造反,并攻击宛城。
结果,连城都没能进去刘崇所部就被团灭了。
而这之后,天下就和一滩死水一般没有任何反应。
当时,天下人都骂刘氏宗亲是怂包,软蛋。可这真的能怪这些刘氏宗亲吗?翻开史料我们就能看到,从汉景帝开始,中央就不停的打压各路诸侯王,到王莽这时候,各路诸侯已经被弄得四分五裂,再也无法对中央造成统一的打击了,只能各自为政而已。
所以,像刘崇这样的刘氏诸侯,也只不过堪堪调动一百来人而已,你让他们拿什么来反抗王莽?算了吧,王莽这种人,只能等到真正的天下大乱以后才能让百姓来收拾他。我们拭目以待就好。
公元六年,确定已经没有任何人再敢和自己叫嚣了,王莽这才有条不紊的实施自己的政策。
同年正月,王莽大赦天下,并于长安南郊祭祀上帝。
三月,王莽任命王舜为太傅、左辅,甄丰为太阿、右拂,甄邯为太保、后承。又设置四少官位,皆为两千石高官。
可就在王莽意气风发,大展拳脚之时,本年十月的一天,天空突然黑暗无边,没说的,日食来了。
王莽刚刚为假皇帝就来了日食,这贼老天是要干什么?这是拆谁的台?王莽大怒。
可你就是再怒也没能耐和老天叫板不是?所以,王莽只能想出一个别的办法来度过本次危机,并将群众的关注点从日食上转移出去。
这个办法是什么呢?那就是从外邦身上压榨好处,进而转移群众的关注点,让群众从此以后爱戴王莽。
本年十一月,王莽派遣使者往羌族,命羌族大人庞恬献出挨着汉朝的大片土地。
面对此种无理取闹一般的挑衅行为,庞恬当然不会答应,不但如此,他还派出了大批部队,攻击汉朝西海郡,意图夺回曾经的失地。
面对此种毫无征兆的突然袭击,西海郡太守程永大为恐慌,甚至连交兵都没有便弃城逃走了。
主将不战而逃,这战还打个毛?于是,羌人兵不血刃便占领了西海郡。
反观王莽方面,此战如果处理不好,不但会使得日食之焦点更加扩大化,还会让周围的少数民族更加轻视汉朝,从而使汉朝面临四面为敌之险。
所以,王莽必须要将这次的事件处理好才行,不然,别说他的位置,甚至连他的生命都保不住了。
于是,王莽先斩程永之首级,然后立即派窦况率军出击西海郡,意图在第一时间夺回此郡。
此战的细节虽然史书上没有说明,但窦况仅用不到两个月便收复了西海郡,由此可见,此人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为此,王莽特意封窦况为震羌侯以资鼓励。
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我认为,按照王莽的揍性,为了挽回日食给他造成的舆论压力,为了镇压任何不服从他的存在,王莽是一定会再接再厉继续出击羌族的。
而整个公元七年的一月到四月史料上都是空白一片,什么都没有记载。因此本人猜测,王莽在之后攻击羌族的战役中是失败了的。
可就在王莽打算继续对羌人出兵的时候,他的内院却着了火。
公元七年六月的某一天,东郡太守府邸之中,东郡太守翟义(翟方进之子)和一个叫陈丰的土豪密谋道:“新都侯王莽先是代理了什么劳子的假皇帝,然后向全国发号施令,故意在皇族之中挑选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孩子,他假托周公辅政之先例来试探天下人心,如果再没有行动的话必然会取代汉家天下。如今,皇族衰弱,整个天下根本就没有什么强大的封国,以至于所有的人都对王莽低头顺从。我,翟义,是丞相的儿子,同时还是一个大郡的太守,父子两代都受朝廷之重恩,有义务为国家讨伐奸佞贼子,进而拥立真正具有成皇资格的刘氏宗亲。哪怕事情最后不能成功,为了国家而死,这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所以,我意已决,准备起事报效国家,你愿不愿意带着你的人和我一起干。”
陈丰,为翟义姐姐的儿子,是翟义的外甥,更是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热血男儿,当他听了翟义的话以后一股热血上脑,根本就没管失败以后等待着他的将会是什么,当即答应了翟义的请求。
于是,翟义行动了。
他在得到陈丰的承诺以后又秘密和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武平侯刘璜结成联盟,并暗中做造反的准备。
公元七年九月,翟义等人准备完毕,于本月初突然发动兵变,同一时间攻陷各县,然后在各县征调乡勇,编组成战车、骑兵、弓箭手等兵种。
为了让自己的兵变更加“合法化”,翟义还拥立了刘信为大汉皇帝,自己为大司马,柱天大将军。
反叛军凡到一地必大肆宣扬王莽毒死汉平帝之事,使得各地乡勇陆续前往投奔。
东平王刘匡乃是刘信的儿子,当他听说父亲成了新皇帝以后在第一事件带着自己所有的军队前往会师,等反叛军到达山阳(河南焦作稍东)之时,已经有十万之众。
此消息传到长安,使得朝野震惊,太皇太后更是冷笑着对身边的侍女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虽然只是一介妇孺,但也知道王莽必将失败。”
那么王莽失败了吗?结果不说,先看看王莽的表现吧。
当王莽第一时间收到了反叛军作乱消息的时候,吓得魂不附体,惊慌失措,甚至连饭都吃不下了,可王莽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没有被这种局势吓到。反应过来的他迅速召开廷议布置,询问下面的人如何处理此事。
他手下的那些文臣武将们却没有那么悲观。他们认为,翟义反叛军虽然势头很猛,单兵作战能力也不弱,但军队刚刚组建,欠缺磨合,外加翟义也没有什么统兵打仗的经验。所以,只要战略得当,消灭这些反叛军是没有丝毫问题的。
一听这话,王莽那颗悬起来的小心肝才稍微放下一些。
这之后,经过和众将领再三商讨,王莽敲定了如下战略措施:
第一步,紧守门户。
王莽命太仆武让为积弩将军,率领万余精锐北军强弩材官死守函谷关之门户,命朝廷将作大匠为横野将军,率领数千精锐北军步战材官死守武关。
第二步,迂回协同作战。
王莽命红休侯刘秀为扬武将军,统领宛城守军,做好防守准备,如果叛军要向南进攻宛城便死守以待援军,如果叛军兵峰直逼洛阳便北上切断叛军补给,然后和主力大军前后夹击之。
第三步,以主力部队为匕主动出击,直面叛军,力图一战而定。
为此,王莽命轻车将军、成武侯孙建为奋武将军,光禄勋、成都侯王邑为虎牙将军,明义侯王骏为强弩将军,春王城门校尉王况为振威将军,宗伯、忠孝侯刘宏为奋冲将军,中少府、建威侯王昌为中坚将军,中郎将、震羌侯窦况为奋威将军,让此七人率领余下北军和函谷关以东各郡县之兵共组成八万余人的正规军向东迎战叛军。
看着大军远去的背影,王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他相信,自己的部署一定能够成功将这些敌人击败。
可就在部队到达目的地,即将和反叛军交战的时候,王莽的噩梦来了。
同年九月中旬,翟义起义的消息传到了三辅地区。
此时的槐里,赵朋和霍鸿两个本地土豪凑在了一起阴谋起义。
赵朋:“前方已经传来了消息,本次翟义起义规模十分宏大,长安现在极为空虚,没有个一年半载的根本无法平定叛乱。现在正是你我二人建功立业之时!兄弟你敢不敢和我干这一票!”
霍鸿:“有什么不敢!你拿出个章程,兄弟照办就是!”
赵朋:“壮哉!不愧是我赵朋的兄弟。我意,现在你我迅速回去收拾人马,明日一早便攻击衙门,干他X的。”
就这样,两个土豪在第二日突然对本地衙门发难,他们自称将军,斩杀县令,抢夺武库,释放囚犯,征调乡勇,然后以四面开花之势向周边县邑展开攻击。
于是,赵朋和霍鸿的军队人数呈几何式速度向上攀升,不到一个月竟然发展到了十万之数!
当长安的王莽听到这个数量以后吓得全身冷汗,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些刁民竟然趁着长安空虚之际发动起义,起义的规模还如此之大。
无奈,王莽只能再将心腹召集在一起展开廷议。
王莽的心腹们认为,乱民声势浩大,兵甲精良,人数是现在朝廷的两倍(主力都派出去了,现在长安全部家当只剩下南军精锐),但这些人都是抱着发国难财的心思来的,一旦前方捷报传来,他们必定树倒猢狲散。
所以,只要王莽能将长安死守住,那最后的胜利一定是王莽的。
王莽觉得现在的情况也只能如此了,便依计而行。
首先,王莽任命卫尉王级为虎贲将军,大鸿胪、望乡侯阎迁为折冲将军,命此二人率领一部精锐轻骑兵游走于长安外围,不断的偷袭骚扰赵朋所部,让其不能全力攻打长安。
其次,王莽立常乡侯王恽为车骑将军,骑都尉王晏为建威将军,让此二人带大部士兵防守四方城墙。
然后,王莽立城门校尉赵恢为城门将军,让其率一部警戒长安城中,以防攻坚战之时后院起火。
再然后,王莽命太保、后承、承阳侯甄邯为大将军总统全局。
最后,王莽命他最最信任的王舜和甄丰率领宫中最精锐之南军近卫防守未央宫。
当时,王莽已经做了最坏的准备,准备一旦长安城破,他便率领这些近卫和赵朋等人死磕。
可王莽多心了,因为他将敌人的战斗力想得太高了。
我们首先来看赵朋、霍鸿起义军。
话说赵朋起义以后,趁着汉军主力不在三辅地区便攻城略地,人数迅速向上蹿升。等他的兵众达到十余万之时便出动全部军队,兵峰直指长安。
可就在部队快要到长安之时,长安南军轻骑兵团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突然杀出,直接将叛军冲成了两截。
此突然袭击使得赵朋叛军阵型大乱,有些士兵甚至吓得屁滚尿流,四处逃窜,踩踏事件频发不止。
赵朋和霍鸿费了好大的劲儿才重新组织完毕。
为避免这种事情再次发生,赵朋亲率一部坐镇后方,将眼睛死死盯住汉南军轻骑兵团。而霍鸿则在缺少赵朋的协力下率军直奔长安。
长安,自从经过吕雉的变态打造以后,在当时已经成为了天下最坚固的堡垒,再加上此地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还有数万南军精锐坐镇,霍鸿想要凭那手中那些兵力拿下此地无外乎扯蛋。
所以,当霍鸿看到长安那巍峨的城墙以后直接就怂了。
霍鸿认为,如此高大坚固的城墙别说十万,就是二十万去攻也要崩掉一嘴的大牙。所以,能够成功打进长安的办法只有两个。
第一,四面围城,断绝长安之补给,让其自觉投降。
可长安粮食水源相当充足,这样做是需要相当的时间的,而现在的起义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原因还是在关内主力部队都被派出去对付翟义之缘故,一旦将时间拖延到主力大军退回,那什么都完了。
所以,此种战略决不能被采纳。
那现在就只剩下第二种方法了,便是引诱长安城中的南军出击和自己野外决战。
于是,霍鸿只看了一眼长安城便率本部开始攻击长安四周的县邑村落,意图引蛇出洞,野外歼之。
可令霍鸿崩溃的是,四周县邑村落的火光都已经照射到未央宫了,他王莽依然纹丝不动,死活就是不肯出兵。
于是,两方人马就这样对峙起来了。
公元七年十月,双方已经对峙了一个月的时间。这期间王莽每天都会抱着年幼的刘婴在宗庙祷告,希望上天能让他成功度过这次危机,如果老天肯给他这个机会的话,他一定会将政权全都交还给刘氏宗亲,从此隐退。
什么什么?王莽要隐退?天哪我不是听错了吧?
恩,你不是听错了,这话确实是王莽说的,但他却不是真的要隐退,而是怕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长安城内再出现什么农民起义,果真如此的话,自己必死无疑。
基于此,王莽才上演了这一出戏码,意图瞒过那些“愚蠢”的百姓。
而他的计谋真的成功了。因为自从这以后,反叛军的规模再也没有扩大。
同年十二月,在王莽和赵朋、霍鸿反叛军对峙了三个月以后,突然有一名使者从东面战线匆匆赶回。而在他跑进未央宫的同一时间,王莽那颗紧紧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因为王莽的主力大军已经完胜翟义起义军(作战过程史料未载,所以无法还原)。
得知此消息以后王莽大喜,当即派使者往主力部队中,就在军中赏赐了五十五名将领为列侯。
同一时间,王莽还派出了N多使者四处宣传起义军失败的消息。
赵朋、霍鸿起义军因为一直拿不下长安,本就开始军心涣散了,这会儿一听东线翟义大败,人心思变,士气降到了冰点。
公元八年二月,东征主力大军回到长安,在第一时间开始对赵朋、霍鸿的起义军展开残杀。
因为起义军现在全无斗志,所以一触即溃,朝廷军用不到半个月便将起义军消灭殆尽。
这之后,王莽处决了赵朋、霍鸿和翟义(刘信等人始终没有找到)。
为了发泄他心中的愤怒,王莽先是将此三人夷灭三族,然后又将他们十八代祖坟全都刨了,并将里面的尸骨揪出来焚烧。
王莽终是度过了此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