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三年正月,朝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汉哀帝身边突然多出了一个小白脸子,这小白脸受到汉哀帝的宠爱已经到了极致,不管是在马车上,还是在上朝中,甚至在**,这小白脸都无时无刻不陪同在汉哀帝的身边,汉哀帝对他的赏赐更是让众多大臣惊得无以复加。
多少呢?来来回回N回赏赐已经到了巨万之数。
那这个小白脸是谁呢?他的名字就是董贤了。
董贤,字圣卿,从小样貌就非常漂亮,长大了之后更是妖艳动人,比之现在的小鲜肉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长大以后,他靠着父亲的关系担任太子舍人(其父名为董恭,曾任御史),等汉哀帝继位以后便升为了郎官。
汉哀帝继位两年以后,董贤得到了一个向汉哀帝报告时间的机会。
那天,董贤穿的特别光艳美丽,汉哀帝看到以后竟然呆住了,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搭讪”。
他赶紧问左右的太监道:“这,这郎官叫什么名字?”
太监赶紧说:“他是董贤,以前曾经担任过陛下的太子舍人。”
话毕,汉哀帝懊悔,怎么以前就没有注意到自己身边还有这么一朵娇艳的大花呢。
于是,他满脸温柔的道:“你就是太子舍人董贤吗?”
董贤故作诚惶诚恐感动的样子道:“哦!陛下竟然认识小人,这真是小人的荣幸。没错,小人以前确实担任过陛下的太子舍人。”
汉哀帝温柔的笑道(我XX怎么越写越那啥呢,咱这段跳过去行不行?算了,我还是写吧):“哦哦哦,吼吼吼,看来朕真的是没有记错,来来来,你我都是故人,何必相距如此遥远呢?来来来,到朕的身边来,和朕好好说说话。”
董贤就这样羞答答的坐在了汉哀帝的身边,汉哀帝轻轻抚摸的董贤的手道:“爱卿啊,你父亲现在官居何职啊?”
董贤:“我父亲现在是……”
汉哀帝:“赏!升官!”
汉哀帝:“你母亲现居何,啊不是,你的兄弟们现居何职啊?”
董贤:“我的哥哥弟弟们现在并没有什么……”
汉哀帝:“赏!全都加官进爵。”
就这样,董贤身边的那些亲戚们鸡犬升天,全都被升到了一定的官职。
而这之后呢?董贤就天天陪在汉哀帝身边,并且是白天“晚上”的陪伴。
咱也不知道这两人到底是纯肉体关系还是柏拉图啥的,反正就是没日没夜的死缠在一起。
最开始的时候,这两人还有所顾忌,偷偷摸摸狗狗搜搜,可自从傅太太后怂了以后,汉哀帝便开始越发的肆无忌惮。直到公元前三年,汉哀帝如同像公众宣布了两人的关系一样,不管什么场合都会让董贤跟在自己的身边。
为了向众人显示自己是如何的宠爱董贤,汉哀帝还为董贤修筑大型行宫,甚至将董贤的坟墓都提前造好,正好挨着自己的义陵旁边。
这什么意思?就是想死了也要和董贤在一起。
看出汉哀帝宠爱董贤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了吧?还没完呢!
相信各位都听过“断袖之癖”这个成语吧,对喽~~,就是说的汉哀帝和董贤。
话说有一次,汉哀帝和董贤一起睡午觉(注意是睡午觉,也就是说这两人在大白天的就公然那啥,一点儿都不在乎别人能不能看到)。大概一个时辰以后,汉哀帝率先醒来,他温柔的看了一眼还在睡梦之中的董贤,便想要静悄悄的起床,以免打扰他的小鲜肉睡觉。
可就在这时,董贤眉头紧皱,一声呻吟,差点没被惊醒。汉哀帝当时便大惊失色(该死,我怎么这么不小心,忘记了我的小宝贝始终压在我的袖子上),赶紧停止了自己接下来的动作,并小心翼翼的拿出了一把短刀,轻轻将自己的袖子给割了下来。
而这一切,都只是怕将他的小鲜肉吵醒。
看到了吧,汉哀帝宠幸董贤就是到了这种地步,简直可以比得上当初的汉成帝了。
可人家汉成帝是拜倒在了一个绝世大美女的石榴裙下,也说得过去,你汉哀帝却是……
各位想想,就我这个一个局外人都诧异到这种程度,朝廷中那些大员清流们置身其中又怎能高兴的起来?
可是,他们还是忍了,甚至连王嘉都忍了,因为他们知道汉哀帝喜欢董贤到了什么样的地步,根本不敢说董贤半句坏话。命都是父母赐予的,谁会没事儿就往外丢呢。
可朝中重臣的忍让却让汉哀帝更加的肆无忌惮。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什么职业都是有假期的,那董贤虽然天天在宫中和汉哀帝狗搜,但怎么说也是一个有家室的人,所以每到节假日都需要回家去看看老婆孩子。
但就是这样短暂的时光他汉哀帝都无法忍受。汉哀帝“爱”董贤,爱得死去活来,不想一天董贤不在自己的身边。
于是,汉哀帝干脆让董贤把自己的老婆也接到宫中,以后就在宫中住得了。
朋友们!让一个臣子把老婆孩子都搬到了宫中居住,这好像从夏到汉都没有发生过吧?汉哀帝简直太让人无语。
这还不算,《汉书》上写的清清楚楚,“董贤与其妻,旦夕上下,并侍左右。”什么意思?啊?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不管是董贤还是他的妻子,那都是不分早晚的陪在汉哀帝身边侍奉的。
那还能侍奉什么呢?呵,我只能说,汉哀帝可真会玩儿。
忍让,朝臣们的一再忍让却使得汉哀帝越来越过分,而到这时候,终于有人无法再忍耐下去了。
一天,朝堂之上,有一个叫郑崇的官员站了出来,比较隐晦的提出了汉哀帝不能过度宠爱董贤。
汉哀帝当即大发雷霆,当众给郑崇一顿狂骂,那姿态和泼妇骂街没有任何区别。
郑崇完全被骂懵了,不只郑崇懵了,满朝的大臣们全都懵了。在他们心中,汉哀帝虽然没什么大能耐,但一直都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皇帝,怎么一提到董贤就和疯了一样?
汉哀帝完全没有注意哦不,可以说完全没有将众多大臣异样的眼光放在眼里,他不管那些,谁要是敢碰,亦或者敢说他的小贤贤一点儿点儿不好他都会拿命去拼。
所以,在满朝文武近乎惊叹的目光中,汉哀帝整整骂了郑崇半柱香的时间才一怒而去。
注意,是一怒而去,甚至连接下来继续朝会的心情都没有。
汉哀帝此举,完全让朝中清流绝望了。注意,不是失望,而是绝望。
那么这事儿完了吗?没有!完全没有!
汉哀帝回去以后越想越来气,所以从此以后怎么看郑崇怎么不顺眼,好像郑崇不死他就没办法安心的面对董贤一样。
所以,自从这以后,汉哀帝每次看到郑崇都是不停的痛骂,不停的找茬,甚至将郑崇逼到想辞职都不敢了。
而汉哀帝此举也使得朝中诸多投机分子找到了一个升官发财的机会。这其中就有一个叫赵昌的尚书令,此人一向善于谄媚投机,他隐约感觉到自己升官发财的机会来了,便上奏汉哀帝:
“陛下,据臣所知,郑崇府中每日都有宾客往来,这其中不乏多位皇室宗亲,臣怀疑,郑崇肯定是有了谋逆的心思,所以,臣请求严厉追查郑崇,让他把自己那点儿小心思全都给吐出来!”
毫无根据的诬告!明摆着就是要陷害郑崇!郑崇是什么人?那是长安城有名的贤者,这种贤者每日登门的访客必是不少,拿这个来说人家谋逆,这简直就是鸡蛋里挑骨头,无语以极!
那这事儿汉哀帝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并且他还知道,虽然不能拿这事儿来处死郑崇,但却可以用这事儿让他永远闭嘴,不对自己和董贤指手画脚。
还是一天朝会上,这天,汉哀帝好像心情特别的好,还没等大臣奏事,便趾高气昂的道:“郑崇~~,你给朕出来。”
郑崇默默的走了出来,对汉哀帝深深一拜:“臣~,在。”
汉哀帝:“呵,朕听说你家中每天都门庭若市,来往宾客从来没有断过,其中还有很多的皇室宗亲,不知这事儿是不是真的呀?”
郑崇:“是。”
汉哀帝:“哼!你身为一个臣子,结交各路权贵尚不忌讳,怎么一到我这就指手画脚,你是不是管的有点儿太多了!”
汉哀帝这一番话真真儿满满的威胁,便是告诉郑崇,让他从此以后老实一点儿,不然光这一条借口自己就能让他十死无生。
可咱也不知道今儿的郑崇怎么了,也许是不惧权威,亦或是忍耐汉哀帝这么多日子的他终于是无法再行忍耐了。反正这货在汉哀帝“警告”了他以后非但没有认错,反倒是猛的道:
“我家中虽然门庭若市,但我郑崇交的全都是君子,我的心也是心静如水,陛下您考察。”
这话说完,汉哀帝实是一愣(我去你还敢顶嘴),然后勃然大怒(什么意思?你交的都是君子,那我交的就是小人呗?你心静如水,无所愧疚,那我就是心有**念不是好人呗),当即便命人将郑崇扔到了牢房中去严刑拷打。
汉哀帝疯了,他根本就不管郑崇是不是真的和别人有所勾结,反正就是让廷尉署狠狠的“审讯”郑崇,不承认就一直打,直到将其打死为止。
几天以后,郑崇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司隶孙宝实在看不下去了,便私自面见汉哀帝:
“陛下,尚书令赵昌指控仆射郑崇一案本来就有诸多疑点。如今,经过廷尉署反复审讯,郑崇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可始终不肯承认谋反之罪,甚至连街道上的行人都说郑崇是被冤枉的,所以,臣怀疑郑崇根本就没有什么谋反之罪,赵昌之所以状告郑崇,那都是因为二人有私怨所致。所以,这很有可能是一次诬告陷害,臣请求停止对郑崇的追查,转而将赵昌……”
“放屁!”
没等孙宝说完,如疯似癫的汉哀帝便打断了他,进而大骂:“司隶孙宝你这个奸臣,竟然附会臣下,欺骗主上,你是不是也想让朕远离董贤?恩?”
孙宝:“臣,臣没有……”
汉哀帝:“你没有个屁!你这个混账东西,从此以后给我滚出长安,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
就这样,孙宝被已经疯魔的汉哀帝驱逐长安,贬为平民,郑崇也被严刑拷打死于大狱之中。
从这以后,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明目张胆的劝汉哀帝疏远董贤了,因为他们知道,这话只要一说,那就是个死。
可让众多大臣没想到的是,不但明面上不能说董贤怎么怎么样,甚至有这种想法,或者阻碍董贤的升官之路,汉哀帝也会让你到底地下去见阎王。
同年,无盐境内的危山之上,不知道是地震还是什么原因,土山突然自己翻起,压盖住了草木,形状就好像驰道一般。
另外,境内瓠山上本来一块躺着的大石头突然侧立而起。
东平王刘云(汉宣帝的孙子,他爹就是之前和王尊整起来的那个刘宇,详见2.5“酷吏”王尊)和他的王后认为这是鬼神的眷顾,便上山对着这个自己立起来的石头祭拜祈祷,祈求老天能快点儿把汉哀帝给收了,自己好成为皇帝。
咱也不知道东平王是没有刻意将此事隐秘还是消息泄露了,反正没过多长时间这事儿就被长安的息夫躬和孙宠给知晓了。
这两人认为这是个升官发财的好机会,便通过中郎右师谭的关系找到了中常侍宋弘,并再通过宋弘的关系将此事报告给了汉哀帝。
汉哀帝这段时间正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将此事托付给了有关单位调查。
其主管官员不敢怠慢,立即逮捕了东平王和他的王后,并严加审讯。
最后,王后终是忍受不了严刑拷打,就将所有的一切都招了。
主管官员手中证据确凿,乃启奏汉哀帝请将二人诛杀。
可因为东平王是汉宣帝的血脉,属于自己的长辈(东平王是汉宣帝的孙子,汉哀帝是汉元帝的孙子),他不想担一个杀害长辈的骂名,便没有处死东平王,只将其贬为了平民。
可过惯了优质生活的东平王怎能忍受贫民百姓的生活?所以没过多长时间便自杀了。
至于东平王的王后,她就没有东平王那么走运了,因为她的一家老小全都被汉哀帝给赶尽杀绝了。
息夫躬、孙宠、右师谭和宋弘因为举报有功,皆被升了官。孙宠被升为南阳太守,右师谭被升为颍川都尉。宋弘和息夫躬都被升为了光禄大夫、左曹、给事中。
公元前三年三月,也就是汉哀帝刚刚杀了郑崇,东平王之事才完毕之时,汉哀帝又开始苦恼了。
为什么呢?
因为宠爱董贤如疯魔一般的他又想给董贤封侯了。
汉代的时候封侯需要什么?这事儿刘邦早就说过了,不是有大功于天下者不能封之。虽然这命令到现在早就被当成屁一样放了,可终归还是高祖时候的命令,不是谁想封侯就能封的。起码要有一定的资历和身份才行。
当初的王氏一族起码和王太皇太后沾亲带故的,是属于外戚。可董贤他是个什么东西?一个小白脸子而已,他凭什么能封得侯爵呢?所以,汉哀帝很苦恼,非常苦恼,苦恼想一个什么办法才能让董贤封上侯爵呢。
这时候,侍中傅嘉看出了汉哀帝心中的苦闷,便在汉哀帝独自一人的时候献策道:“陛下可是为了封董大人为侯之事苦恼?”
汉哀帝眼前一亮:“正是,你有办法?”
傅嘉微笑:“这事儿好办,前一段时间东平王不是谋反作乱吗,举报的人一共是四个,陛下您把宋弘的封赏给抹下去,再将董大人的名字按上去,这不就有理由给董大人封侯了吗。”
汉哀帝皱眉:“这~,不太好吧,封赏的诏书已经发出去了,朝中的大臣也都知道了,这时候再改的话是不是太~~”
傅嘉:“陛下您多虑了,这天下都是您的,您想怎么样还有谁敢反对不成?臣认定!哪怕是朝中那些文武们知道陛下您的心思也是不敢起刺儿的,过不了多长时间这事便会不了了之了。”(是呀,之前郑崇和孙宝不就是因为我的小贤贤才一死一贬的吗,相信经过了他俩的教训,也没人敢再反对我了)
想到这,汉哀帝当即同意了傅嘉的建议,并立即以此为借口封了董贤、息夫躬、孙宠和右师谭为关内侯。
而事情果然如傅嘉预料的一般,虽然民间和朝中众文武都对汉哀帝此举极为厌恶,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敢提出反对意见。
此种情况使得汉哀帝更加得寸进尺,封了董贤还不到十天便又想进封他的爵位。
可这次晋封却没有什么好的借口了,为了以防外一,汉哀帝乃于晋封董贤之前先派人前去打探了丞相王嘉的口风。
因为汉哀帝了解王嘉刚正不阿的为人,只要他松口了,那满朝文武就都不是问题了。
可问题是王嘉能松口吗?
当然不能。
当汉哀帝的特使将汉哀帝的意见传述给王嘉以后,王嘉当时便否决了汉哀帝的想法,并写了一封奏书交给了汉哀帝,其简化的意思是这样的:
“臣王嘉斗胆启奏陛下,陛下之前封了董贤等人关内侯爵时,不仅仅朝中文武,甚至长安街上的平头百姓都议论陛下,说‘董贤这个人本没有半尺功劳,却被陛下白白封了侯爵,连带没有大功的其他几人也都被封了侯,这简直是太儿戏了。’由此可以看出,哪怕是陛下封董贤为关内侯都已经为众人所不满。可现在陛下又要封毫无功劳的董贤为高安侯,那岂不是更要被天下人所非议吗?所以,臣冒死进谏,决不敢同意陛下封董贤为高安侯。”
看着王嘉的奏书,汉哀帝气得浑身直抖,他真是想不顾一切的封董贤为侯,可王嘉毕竟是朝中重臣,声望太高,他汉哀帝也不好做的太过,这事儿就暂时被汉哀帝给搁置下来了。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汉哀帝的身体虽然越来越差,但却更加的宠爱董贤,所以五个月以后,也就是公元前三年的八月,汉哀帝决定啥也不管了,就是要强加董贤为高安侯,谁敢和自己对着干自己就弄死谁。
于是,在这个月的某一天朝会之上。当众多大臣都奏事完毕,准备等待退朝之时,汉哀帝突然没头没脑,声色俱厉的说话了:
“春秋时楚国有成得臣,使得晋文公为此忧愁而坐立不安;我大汉近代又有汲黯,挫败了淮南王的阴谋。而当今,东平王刘云等人有篡位政变之志,要不是董爱卿等人及时向朕汇报,朕都会蒙在鼓里。所以,今儿个朕就说了,封董贤为高安侯,孙宠为方阳侯,息夫躬为宜陵侯,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
话毕,汉哀帝不断拿眼神欻欻下面的百官们。而王嘉更是受到了汉哀帝的“重点照顾”。
看着汉哀帝杀人一般的眼神,谁还敢再说什么不同的意见呢?甚至连一向刚正的王嘉都摇头叹息而不敢说话了。
至此,董贤如愿以偿的当上了高安侯,连带息夫躬和孙宠都被封了侯。
汉哀帝得意了,因为他的“威严”使得朝中百官彻底怂了,甚至连王嘉都不敢吱声了。于是这以后,汉哀帝宠爱董贤更加的过分,甚至董贤去武库拿取兵器都随意而为。朝中只要有敢弹劾董贤的,那是谁弹谁死,最次也是免官的结果。所以如今的董贤那是如日中天,有的官员见到董贤甚至连头都不敢抬,就是怕和他对视而遭遇危险。
按说,董贤如果只单单受到汉哀帝的宠爱不干别的也就算了,可关键的问题是他还祸国殃民!
各位都知道,汉元帝的时候是石显当权,汉成帝的时候是王氏当权,而不管是石显还是王氏众人,他们都不停的收受贿赂,将不称职的人安插到地方政要之上,甚至还有的被安排进了朝中为官,这就造成了天下大规模的贪污腐败。而贪污腐败,永远都是导致亡国的第一因素。
到了汉哀帝阶段更是好了,这情况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是变本加厉。
之前因为傅太太后的关系重用傅氏和丁氏也就算了,现在既然将大权拿回来了,那就好好干呗,不说恢复到文景宣帝时期,起码你也别让老百姓遭罪不是?可他汉哀帝倒好,专宠一小白脸子,比当初汉元帝宠石显都要过分百倍。
董贤可真是汉哀帝的心窝窝啊,只要他提出要求的,汉哀帝没有不满足的,各位想想,连皇家武库的武器装备都让董贤随便动,那还有什么不能答应董贤的呢?
于是乎,在一时之间,天下巨富皆奔董贤,不是升官就是要爵,只要钱财到位,董贤统统接受。
谏大夫鲍宣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把现在汉朝的情况向汉哀帝做了一个简单的汇报,以七失七死之论论述现在朝廷的危机,并提醒汉哀帝,如果再不整改,那等待天下的将是亡国的命运了。
我写书,基本上那些奏章亦或是报告什么的我都会简明扼要的写下来,不会占用太多笔墨。可这次的七失七亡,我必须全文写下,因为这次的汇报完全暴露了现在汉朝的现状和汉哀帝的可悲,可恨!
那天,已经报了死志的谏大夫鲍宣突然要去未央宫单独面见汉哀帝。
汉哀帝早就听说过这个老儒的厉害和刚正,不敢见他,便以有事为由将其打发了。
可这并不能让鲍宣知难而退,这老人家不见兔子不撒鹰,接连不断的请求面见汉哀帝。
汉哀帝无奈,只得同意了鲍宣面见的请求,因为他真怕给这个老儒干急眼了,进而在朝堂之上当众和自己对着干。
见面之时,鲍宣只对汉哀帝深深一拜,然后便直入主题:
“陛下!臣观成帝之时,外戚王氏把持权柄,人人都推荐自己所谓的亲信来担任天下要职,进而结党,以妨碍天下能臣贤士的进身之路。
他们祸乱天下,穷奢极欲根本没有限度,使得百姓穷困潦倒,饱受欺凌。
这些危险,都是国家危亡的征兆,都是陛下您亲眼看到的。可陛下您呢?非但不借鉴,更甚于前矣!经臣调查,现在我汉朝人民生业有七大失!
一失,阴阳不和,水旱灾频频发生。
二失,朝廷加重赋税,并兼法酷刑严,使朝廷在民间没有亲和力。
三失,天下贪官污吏满地皆是,他们借口为公,却私自收受贿赂和勒索贫民百姓。
四失,各地土豪大姓仗着自己的富有和强大公然兼并小民土地,抬炒地价,让越来越多的贫民百姓无地可种。
五失,地方上那些苛刻的官吏横征暴发徭役,使N多的农夫误了耕种时节,进而损害了收获。
六失,很多地方出现强盗,竟然不是官府出兵捉拿,而是民众自发的拦截,试问,这样的官府,留着做什么?
七失,因我汉朝祸国殃民的烂官太多,使得国家越来越穷,更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铤而走险,走上了占山为王的道路。
而这只不过是七失而已,还有七大死更是让人绝望。
一死,地方百姓凡是得罪了官吏,哪怕是普通的小吏,等待着他们的也将是被弄死的命运。
二死,那些得罪了富人的老百姓,只要和富人打官司,基本上没有一个人能赢的,最后全都是被冤枉致死。
三死,现在满天下各处都有占山为王的盗贼,但凡被他们掠夺了的村子,都很少有活口出现,更甚于曾经的匈奴人。
四死,随着我汉朝的经济不断下滑,老百姓的素质也开始急剧下降,从多年以前开始,各个地方因为械斗而死的百姓便不计其数。
五死,我汉朝从元帝时期便开始多有天灾,可每次都能勉强度过。可现在(你汉哀帝的朝代),但凡有天灾降临,我大汉的百姓就要成片成片的饿死。
六死,如今每年都有大型瘟疫发生,可朝廷和地方官府根本不作为,导致了数以万计的百姓因此丧生。
七死,因天灾而导致的饥荒连连,可朝廷最近什么时候有过作为,陛下可知道又有多少人因此而命丧黄泉。
陛下,陛下啊!百姓的生业有七失而无一得,您认为国家还能安定吗?不亡国就不错了。而百姓的生命有七死而无一生,难道您还指望这天下没有盗贼吗?不揭竿造反您就烧高香吧!这是什么造成的?恩?难道不是这天下一众庸官所造成的吗?
而让这些官员去上任的是谁?推荐这些官员的又是谁!现在朝堂之上的这些外戚和宠臣们,他们一天天在外面素服节俭人五人六,可回家后什么样子您看的到吗?
他们,这些披着人皮的狼,又有几个会怜悯这天底下哪怕一个百姓的死活!他们的志向,不过是拼了命的结党营私,以图个人奸利。
他们苟且纵容、曲意承欢、顺服听话,搞什么所谓的谁也不得罪,搞什么所谓的中庸为贤能。像我这样敢于直谏的,则是最为愚蠢的存在!是永远都会被排挤的存在!
而我这种蠢货,在现在还有几个?以后还能有几个?
这个天下,是我大汉朝的天下,并不是您皇帝陛下一个人的天下,您只能算是大汉的儿子,算是大汉百姓们的父母!可您看看吧,看看您的儿女们现在成了一副什么样子。
如今,有的百姓连烂菜叶都吃不到,有的人,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有的父亲甚至连自己的孩子都无法保全(易子而食)。可陛下您呢?却一天天不断的赏赐那个叫董贤的弄臣,动辄就以巨万来赏赐。陛下您知道吗?董贤的那些随从和宾客们每天都把酒当水,把肉当畜生的粮食来挥霍。
而您的百姓呢?您的儿女们呢?你打算怎么办?怎么办?!!
再说那些屁大点儿功都没有都侯爵们。
董贤刚说过,我就不继续说了,都腻歪了。咱就说说别人。
汝昌侯傅商,他是个什么东西?恩?他有什么功劳!恩?凭什么他会被封爵!恩?!!
方阳侯孙宠,宜陵侯息夫躬,这些畜生最善于口舌之辩,他们的舌头足以动摇人们的观点,甚至死的也能让他们给说成活的。他们的手段狠辣,轻易就能置人于死地。这两个东西都是奸人中的魁首,就是杀了他们也解不了天下人的大恨。
可陛下,您好得很啊,竟然还用这两个不要脸的当大官,还拜侯爵。陛下,我请您自重,您要知道,这天下的官爵不是陛下您一个人的!不是您说想给谁就给谁的!这爵位是我大汉天下所有人的!所以,您必须要赏给有德行的人,这样才不会让天下臣民寒了心!”
话毕!鲍宣昂首挺胸,两眼一闭,就等着引颈就戮了。
可让鲍宣诧异的是,这之后好半天,汉哀帝一丁点儿的动静都没有,都大概半柱香过去了,这货才瓮声瓮气的道:“那你说怎么办吧,你不能光说问题,也要提解决的办法吧。”
我去这话一说鲍宣直接懵了。他这次来都已经做好被汉哀帝剁了的准备了,怎,怎么茬?这货不剁我还问我怎么办?哎呦我勒个去,这给鲍宣乐的,赶紧对汉哀帝一拱手,然后急道:
“要臣说,我汉朝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大整顿,从里到外的大整顿!
首先,应该罢黜那些外戚和没有才能的庸人,然后立即召前大司马傅喜,让他带领那些有进取心的外戚。
之后,前大司空何武、师丹、前丞相孔光、前左将军彭宣,以及我大汉的中流砥柱王莽,这些人都应该启用,然后让最杰出者位列三公!只有这样,我大汉才能复兴,才能重现文景之治的光辉过去!”
话毕,汉哀帝默默的想了一会儿,然后长叹一声:“唉~~,朕想想,让朕再想想吧。”
话毕,汉哀帝也没有处罚鲍宣,转身就走了,只留下鲍宣一个人目瞪口呆的看着汉哀帝离去。
那么问题来了。要知道,那董贤是汉哀帝的逆鳞,谁碰谁死,今儿个鲍宣不但隐晦的批评了汉哀帝的无能,还直接将董贤给一顿批判,可真是什么话难听说什么。
可汉哀帝呢,非但没一点儿怪罪,反倒说考虑考虑,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资治通鉴》上说,汉哀帝之所以没有处理鲍宣,其原因是鲍宣为当代大儒,处理了他怕自己声望受损,这才没有动他。
而广大的草根历史学家们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在汉哀帝心中还是有那么一丝想要振兴汉朝的心思的,这次被鲍宣一顿痛批,找回了隐藏已久的“良知”,这才没有动他。
还有的人说,以上两种原因都有在其中。
反正说法有很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各位见仁见智吧,我要接着往下写了。
鲍宣这次和汉哀帝的对话没过多长时间便不胫而走,一众文武听说鲍宣对汉哀帝一顿唠叨都没事儿,一个个的不禁喜出望外。
“看来汉朝还是有那么一点儿希望啊。”
我想,这有可能就是当时那些朝臣们心中的话吧。
可事情真的是如此吗?往下看吧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