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2年,因为汉朝连年丰收,国库日益充盈,汉宣帝乃减天下百姓人丁税三十钱,以此减轻百姓的负担。
同年四月,珠崖郡(山东琼山)部分乱民反汉,没过多长时间便被政府平定。
同年五月,因为杜延年年老多病,所以免除他的职务,任命廷尉于定国为新任御史大夫。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郡郯(谈)县(山东郯城)人。他的父亲于令公曾经是郡里的决曹。
于令公审判案子非常公平,据说每一个被他判有罪的罪犯都没有怨恨,服服帖帖的接受他的制裁。而通过一个案子最能展现于令公的为人了。
当初在东海郡有一位年纪轻轻的寡妇,在刚刚嫁给老公没多长时间老公便归了。而此时,这小寡妇正是大好年华之时。我相信,但凡有点儿心眼儿的女人都会改嫁了。
可这个小寡妇并没有。她非但没有改嫁,还对自己的婆婆非常孝顺。伺候婆婆比亲女儿还要亲女儿。
那她为什么要这样呢?她为什么大好年华还不改嫁呢?难道这个女子真的这么爱自己的丈夫吗?
不然!大家都知道,婆媳关系这个事儿,是咱们华夏几千年来都整不明白的大难题。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并不是。我想,身为老婆婆的,只要能将儿媳妇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来爱,来宠,只要不是那种脑瘫的“刁妇”,相信她们都会用等量的爱去回报婆婆。
而如今这个小寡妇就是这样。
当初她刚进门的时候还很紧张,很怕自己的婆婆以后会欺负自己。可当她进了家门儿以后却被眼前的这个婆婆惊呆了。因为她所见的这个老人简直就是个极品!
别人家的老婆婆总是对自己的儿媳妇一脸凶相,可是自己的老婆婆呢?却对自己慈眉善目。
别人家的老婆婆总是让自己的儿媳妇干着干那。可自己的老婆婆却什么都不让自己干,还抢着干活。
别人家的老婆婆……哎不说了,反正就是老婆婆对这个小寡妇非常好,好的要比自己的亲妈都要多出N倍。
基于此,这小寡妇便用等量的爱去回报这个婆婆,以至于自己的老公死了她都不改嫁,为的就是能孝顺自己的婆婆。
可她这样做,她的婆婆却受不了,婆婆不只一次劝儿媳妇赶紧改嫁,可儿媳妇却吃了秤砣铁了心,婆婆怎么说她都不为所动。
最后,婆婆为了不浪费儿媳妇的大好年华,竟然上吊自杀了!
由于婆婆家里只有她和儿媳妇两个人,所以已经嫁做人妇的婆婆女儿断定自己的老妈是嫂子弄死的,便将其告上了官府。
由于这个案子影响非常恶劣,所以是由郡太守亲自断的案。太守在审讯小寡妇的时候,小寡妇痛哭着说自己没有害死婆婆,可太守已经先入为主,断定了婆婆一定是这个小寡妇弄死的,便让人上各种刑具,就是要屈打成招了。
最终,小寡妇忍受不了这无边的痛苦,终是在这不断的拷打下“承认”自己杀了婆婆,痛苦的画了押。
可于令公对于此事非常不满。他认为,小寡妇孝顺婆婆是出了名的事情,并且婆婆有死志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种牢骚婆婆的邻居们全都知道,怎么能在无凭无据的情况下,只听婆婆女儿的一句话就判小寡妇有罪呢?
于是,于令公和郡太守据理力争,甚至抱着小寡妇认罪的材料痛哭。
可最终,郡太守还是没能听取于令公的意见,愣是把小寡妇弄死了。
小寡妇一死,郡中便开始大旱,并且一连大旱三年都没有丰收。
长安方面因为此事非常恼怒,认定郡太守不是什么好东西,要不然老天不会降下如此怒火,便将郡太守罢免了,换上了一个新的太守。
可这又有什么卵用?老天还是干旱不断。
新任太守因此大为惶恐,生怕步了前任太守的后尘,整日如坐针毡。
聪明的于令公见此,便发觉这是唯一一个给小寡妇平反冤情的好机会了。
于是,他马上找到了新任太守,说自己知道老天为什么会久旱不雨。
一听这话,新任太守高兴坏了,马上询问用什么办法来求雨。
于是,于令公将之前小寡妇受冤屈的事说了一遍,然后又道:“只要太守大人能为她洗刷冤屈,我想老天应该就会降雨了吧。”
于令公说的对吗?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只能给出“呵呵”两字的评价。可古人上到当朝天子,下到黎民百姓,他们对鬼神天仙的信奉程度是绝对超乎你的想象的。
那新任太守觉得于令公说的很有道理,当即便答应了他的建议,马上命人杀猪宰牛,非常厚重的祭奠了小寡妇,并当众宣读公文,表明了小寡妇当年是被冤枉而致死的。
说来也巧,就在新任太守刚刚宣读完毕的时候,这天上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本郡也在这一年大丰收,人们因此更加敬重于令公,甚至在他还没死时就给他建立了庙宇。
而于定国,就是这个青天大老爷的儿子,并且,他完美了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基因。
于令公死后,精通法律的于定国顺利的接过了父亲决曹的职位。后来因为政绩突出,被朝廷征为廷尉史。
再之后,因为审理判断案件极为果断准确,遂被升为侍御史,并且没过多长时间又被升为御史中丞。
汉昭帝死后,刘贺进长安继承皇位,可由于他荒**无道,于定国便上书规劝。
等到汉宣帝继位以后,霍光非常看重于定国(霍光认为,于定国之前的行为给他很好的打下了前戏),便破格提拔他为光禄大夫、平尚书事,很是受霍光的重用。
数年后,于定国又改任水衡都尉,并再次提拔为廷尉。
在于定国以前,几乎历任廷尉都是那种雷厉风行的恶鬼式官吏,可于定国则不然。
于定国为人谦虚恭敬,尤其尊敬通晓经学之人,即使是地位再卑贱的文人,只要是前来拜访他的,他都会平等对待,礼遇十分周道,所以当时的读书人全都夸赞于定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于定国是一个天生的断案高手,他断案很快,并且执法公正,总是同情那些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弱妇孺,凡是他们因为什么不得已的事情犯案就会从轻处罚。
并且,于定国有一个绝活,那是历代廷尉都没有的,便是断案之前必须饮酒,并且在喝酒以后断案更加精明强悍(这个我深有体会,有一次和几个老师在中午喝了点酒,在半晕不晕的情况下给学生上的课,那节课我讲的口沫横飞,我学生都听傻了,下课以后竟然都没有一个学生想走,还在那聚精会神的听,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在当时,甚至连汉宣帝都公开称赞于定国:“当初,张释之为廷尉的时候,天下没有被冤枉的人。如今,于定国成了廷尉,没一个犯人觉得自己是冤枉的。”
所以,从以上可以看出,于定国在汉宣帝的心中还是比较可靠的。
所以,在十八年以后,杜延年因为年老多病被罢免之后,于定国顺利接过了他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了御史大夫。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