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0年,随着上官一族在朝中的权势越来越大,上官桀、鄂邑长公主、桑弘羊的联盟也就越来越牢靠,可因为汉昭帝的平衡策略做的特别的好,所以他们还是没有机会对霍光下手。
基于此,这些人虽然在心中恨死了霍光,无时无刻不想置其于死地,但还是隐忍不发,并在表面上和霍光相交甚厚。
可就在这暗流汹涌之时,不知道是不是燕王刘旦看出了什么端倪。总之,他派人进入了长安,给反霍联盟送去相当数量的财物,意图拉拢他们和自己站在统一战线上。
可让刘旦没想到的是,他想要利用的反霍联盟,却是反过头来将他给利用了。
这年的某一天,霍光没有察觉到已经逐渐逼近的危险,还是像往常一样,在工作一天后给自己放假一天。
可就在这个时候,上官桀向霍光发难了。
当天,一名上官桀的心腹在某一时间,将一封假冒的燕王奏书当众交给了上官桀。
上官桀看了一遍里面的内容后装模作样的惊慌失措,然后马不停蹄的将这封奏折交到了汉昭帝的手中,并请汉昭帝一定要严肃对待这次的事件。
那么这个假冒的燕王奏书到底说的是什么呢?其具体内容如下:
“尊敬的陛下,臣最近发现霍光在外出校阅郎官和羽林的时候,其规格和架势就好像是皇帝陛下出行一般,不但要事先驱赶道路上的行人,还要派太官为其布置饮食住处。这还不算,那霍光最近一段时间还擅自增选大将军府中的校尉,这实在是太不正常了。所以微臣怀疑,独揽大权的霍光即将对皇帝陛下您做出一些不利之举,还请陛下能让微臣亲自来长安为您保驾护航。”
看完,年轻的汉昭帝没有作声,而是默默的看了一眼上官桀,之后非常淡定的问:“左将军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呢?”
一见事情有戏,上官桀马上道:“启禀陛下,霍光此举实有不臣之心,应该立即让御史大夫率领相关官员前去捉拿霍光,然后撤销他的官职,予以查办。”
太唐突了,破绽太大了,只凭一个远在燕国的奏章,查也不查,便要火急火燎的撤销当朝权力最大的霍光,上官桀要不要这么白痴?这一看就有极大的偏向性啊。
可这也怪不得上官桀,要知道,现在的汉昭帝只有十四岁,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放到现在就是一个初中生而已,他懂个屁啊。
可很明显,上官桀严重低估了汉昭帝,同时也严重高估了自己。正所谓“不知己而不知彼,逢战必败!”
那汉昭帝听完的上官桀的奏请以后深深的看了他好一会儿,最后就一句话将他打发了,“这事情朕再考虑考虑,左将军你先退下吧。”
第二日早朝,霍光如同往常一样准备上朝奏事。可就在同众多大臣一起等待早朝的时候,他发现很多人看他的眼神都不对劲儿。在官场上打滚多年的霍老油条一看这氛围就感觉毛骨悚然,料定朝中必生事端。于是,他赶紧让自己的心腹前往打探。
当他的心腹将事情的详细经过告诉他以后,霍光的冷汗是唰唰的往下流,他甚至感觉自己的末日已经到了。因为他虽然没有假冒奏书里所说的那么夸张,但实际上每次出行确实是派头很足的。而这种事情经过了上官桀等人的夸张渲染以后,凭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他能不被骗吗?他能认为自己没有不臣之心吗?
所以,现在霍光只求自己能够留得一命。那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免除一死呢?那就只有放低姿态了。
于是乎,当所有大臣都进殿以后,只有霍光跪在朝房之中不敢进殿。那意思很明显了,就是要等着汉昭帝处理自己了。
上官桀、桑弘羊等反霍联盟见霍光如此窘态,也都露出了胜利的笑容,他们也相信,今儿个便是霍光的忌日了。
可当众多大臣都进入正殿以后,汉昭帝并没有马上审问霍光,而是向下面的文武百官扫了一圈儿,而后疑惑的道:“怎么不见大将军?他上哪里去了?”
上官桀站出来志得意满的道:“启禀陛下,霍光因为被别人发现了自己的罪行,所以跪在朝房等候发落,不敢进入正殿了。”
话毕,汉昭帝没有再看上官桀,而是对手下的大太监道:“去,请大将军进来。”
“是~”。
就这样,心惊胆战的霍光被大太监带进了正殿。
一进正殿,霍光立即脱下官帽,然后匍匐下跪,叩头向汉昭帝请罪。
霍光现在只求能够活命,或者饶恕他的家人,仅此而已,不做他想。
可就在他万念俱灰之时,汉昭帝却说:“大将军,请你戴上帽子,这件事朕知道是假的,和你并没有什么关系,将军你没有任何罪责,所以无需谢罪。”
话毕,正在微微冷笑的上官桀、桑弘羊等人直接愣在原地,原本正在极力叩头的霍光也懵了。
可大概几息以后,霍光一个激灵,然后几乎带着哭腔和汉昭帝道:“陛,陛下圣明!请问陛下您是怎么知道微臣是冤枉的?”
汉昭帝微笑着道:“大将军您去广明校阅郎官,那是最近发生的事,选拔校尉也不超过十天,这么短的时间内,燕王怎么可能会知道这些事呢?哪怕他知道了,又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奏书送过来呢?况且,大将军你手握天下兵权,你要是真想造反的话,还用得着这么费事吗?”
话毕,殿下的大佬们全都愣住了,并且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他怎么会有如此的头脑?他怎么会如此的冷静?尼玛~~~,难道我们真的赶上了一个圣君吗?”
想到这,这些大臣几乎在同一时间跪拜汉昭帝,异口同声的道:“陛~下~英~明~”。
可这事儿到这还没有完,紧接着,汉昭帝又说出的话让上官桀等反霍联盟如临深渊。
“左将军,左将军!”
正在愣神的上官桀突然听到汉昭帝在叫他,一个激灵后,赶紧回道:“在,臣在!”
汉昭帝:“这个折子是谁给你上来的?”
上官桀:“是,是XX。”
汉昭帝:“来人!”
“在!”
汉昭帝:“立即给我将XX带上来!”
“是!”
一众郎官闻声而去,可过了大概半柱香的时间以后,这些郎官却没有将XX带回来,因为他早就跑了。
因此,汉昭帝更加确信霍光完全是被某些人诬陷的,所以立即叫道:“廷尉何在?”
廷尉:“臣在!”
汉昭帝:“立即给我全国通缉XX,我要亲自审问他,看看到底是谁给他的胆子,敢诬陷大将军!”
“是!”
就这样,廷尉亲自带人去捉拿XX了,如果不出意外,没多长时间,这个XX就会被廷尉所抓获,而此人一旦被抓获,保不齐就会将上官桀给供出来,所以,上官桀慌了,而这人要是一慌就容易丧失理智,而一旦丧失理智,他所做出来的事情就会如同白痴一般让人忍俊不禁。
果然,那边廷尉刚刚走出正殿,畏惧以极的上官桀便站了出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说出了他这一生最为白痴的话语:
“陛,陛下,这件事情只不过是一件小事,我看就不要这样穷追着不放了吧。”
这话一说,满朝文武齐刷刷的都将目光盯向了上官桀,他们真心不敢相信,一个权倾朝野的托孤大臣竟然会说出如此不带智商的话。这不就等于向汉昭帝承认了是自己诬陷的霍光吗。
果然,当他说出这句话以后,跪在地上的霍光恶狠狠的盯着他,身在朝堂之上的汉昭帝也冷笑着看着他。
汉昭帝本来就怀疑这事儿和上官桀有关系,如今上官桀“不打自招”,他就更确定这事儿是上官桀搞的鬼了。
于是,汉昭帝斩钉截铁的道:“我的左将军,这可不是小事啊,我怎么可能放过罪魁祸首呢?你还是不要说了吧。”
就这样,散朝了,本来意气风发的上官桀在下朝之后却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可当上官桀回到家中以后,本已经如死灰一般的眼睛突然闪过一道凶光,然后他自言自语的道:“不行,绝对不行,我上官桀不能这样等着别人来判我死刑,既然都是死,那就他X的搏他一把,总比坐在这等死要强。”
于是,上官桀“兵分两路”,一面派人前往燕国,告诉燕王刘旦,让他快点儿造反,只要他那边一动手,这边便杀死霍光,并充当他的内应,助他成为新任汉皇。
另一面则联系反霍联盟的成员,向他们反复强调相互之间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之后大家一起制定政变策略,那就是只要燕国刘旦那边准备完毕,这边便让鄂邑长公主请霍光吃饭,然后在席间杀死霍光,进而夺得兵权,软禁汉昭帝。
那上官桀的计划会成功吗?我只能说,最早的时候是很顺利的。
先说燕王那边,连做梦都想坐到皇帝宝座的燕王刘旦收到上官桀的信件以后大为兴奋,当即便给上官桀回复,承诺等事成以后便会在第一时间封上官桀为王。
可都已经把信寄出去了,刘旦这才反应过来。反应过来什么?呵呵,他还没和自己的幕僚商议就草草做决定了。
于是,等到这时候,刘旦才将自己的国相,一个叫平的人招来,询问他的意见。
平先是叹息一声,然后道:“大王之前曾经同刘泽共谋政变,可事情还没等成功消息就已经走漏,进而导致事情的失败。这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刘泽这人性情浮夸,不稳重的缘故。我长安的朋友和我说过,左将军这个人,好像他也不比刘泽强到哪里去,他的儿子车骑将军比他还要更甚。所以,我粗浅的认为,他们根本办不成大事,或者哪怕事情最后成功了,他们也会背叛大王的。”
说实话,这些话说的一点儿都不错,不过现在一是刘旦已经把信件寄出去了,属于一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状态;二是刘旦心心念念着造反,心早已经漂到九霄云外去了,当然不会听和自己中心思想相左的意见。
所以,哪怕是丞相平说的很有道理,刘旦也没有听取,毅然决然的走向了灭亡的道路。
而事情果然如同丞相平所料一般,还没等燕王那边有所动作呢,长安这边就已经把消息泄露了?
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上官桀就是再白痴,那也是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很多年的政治老手了,他就这么扛不住事儿?
呵呵,要是这么说,那可就误会上官桀了,因为这次阴谋的泄露和上官桀还真没有什么关系,主要的问题是出在他那败家儿子,车骑将军上官安的身上。
上官安听说了父亲的密谋以后,竟然不满足,还私自纠结一群人打算等事成以后将刘旦也给废了,让自己的老爹当上新任皇帝,那自己不就成了太子了吗?
要不怎么说这人不靠谱呢,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他就开始意**下一步了。
结果,这事儿不知道怎么泄露的,被一个叫燕苍的给知道了。
这燕苍得知了上官桀和上官安的阴谋以后丝毫没有停留,直接告到了大司农杨敞那边。
那为什么要告诉杨敞呢?因为杨敞是霍光的心腹之一。
可这杨敞是个窝囊废,当他得知上官桀父子的阴谋以后却不敢上报给霍光,怕被牵连,所以直接派人将此事告诉了谏大夫杜延年,希望他能够替自己将此事告发。
杜延年很明显没有杨敞的那些顾忌,倒不是他是个无脑的莽夫,而是杜延年知道,像上官桀父子这种人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所以料定他们必败,这才充当了一个马前卒的角色。
于是乎,杜延年在得到杨敞的暗示以后便马不停蹄便将此消息报告给了霍光。
霍光闻讯只是冷笑一声,便前去寻找汉昭帝了。
于是,公元前80年9月,汉昭帝下诏,命丞相车千秋率领宫廷卫士突击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和丁外人的府邸,将他们全部抓获,然后在第一时间将这些人满门抄斩。
鄂邑长公主也是“反霍联盟”的一员,他怕汉昭帝将她扒皮抽筋,畏罪自杀了。
燕国方面,此时的燕王刘旦颓废的跪坐在地上,一脸的不知所措。
这时候,燕相平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刘旦一看燕相平来了,急忙站起来,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抓着燕相平的手道:“国相啊,事情已经败露,上官桀等人几乎全被族诛,我现在应该怎么办?是不是要立即造反呢?”
燕相平长叹一声,然后回复道:“现在左将军已经被杀死,全天下的人都已经知道了大王您谋反之事,我想,这时候是不会再有人跟随大王您起事了,如果大王还要勉强起事的话,最后不但您的性命不保,甚至连您的香火也无法延续下去了。”
听了这话,燕王刘旦再次跪坐在地上,这一次,他的脸上已经充满了绝望的神色,再也没有半点儿精神了。
大概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刘旦又看向了燕相平,进而询问道:“国相啊,寡人现在不求其他,只想让我的子孙后代延续下去,这难道也不能吗?”
平回答道:“这是可以的,通过微臣多年来的观察,咱们当今的这个皇帝,他的城府和他的年龄是不相仿的,并且像极了当初的文帝。这种人最不愿意背上杀害亲族这种罪名。所以,只要大王您~~~”
刘旦:“说下去。”
燕相平:“只要大王您能够自绝于天下,相信陛下一定会善待您的家人的。”
话毕,刘旦惨笑一声,然后命王宫中的厨子们准备了一桌最盛大的酒席。
酒席上,他和亲近的臣子以及宠爱的王妃诀别以后,便用自己的绶带将自己勒死了。
刘旦认为,汉昭帝一定会善待自己的老婆和孩子。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因为平时自己对妻子们太好的缘故,这些妻妾们虽然在刘旦生前口口声声答应会好好活着,可等他自尽以后,这些妻妾们也都随着刘旦自杀了。
最后,汉昭帝也没有为难刘旦的孩子们,只不过废除了他们的封国,将他们贬为平民而已,这也算是给刘旦一脉留下香火了。
这事儿过去以后,很多朝中大臣都受到了牵连,汉昭帝乃于朝中大换血,新任命了很多官员,并重赏了平定上官桀之乱的有功之臣。
其具体名单如下:
一、右扶风王诉接替桑弘羊成为御史大夫。
原因:因为王诉是从基层一点一滴干起来的,非常有才能,上任右扶风以后也将管辖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所以用他来接替桑弘羊的御史大夫之职。
二、拜光禄勋张安世兼任右将军之职,使他成为霍光的副手。
原因:张安世为原御史大夫张汤之子,他完全继承了父亲的血统,做事干练,从来不拖拖拉拉。并且张安世还有他父亲没有的优点,那便是为人忠厚,没有什么野心,对霍光没有什么威胁。基于此,霍光才提拔张安世为自己的左右手(右将军:战国已有,汉不常置,地位仅次于上卿,具体职务或者是领士兵保卫京师,或者保卫边境)。
三、封杜延年为建平侯,并拜其为太仆、右曹(右曹:汉郡与县分曹办事,以功曹、五官曹、督邮、主簿为右曹)、给事中(给事中:常伴皇帝左右,负责顾问应对之事)。
原因:除个人能力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举报上官桀有功(至于杨敞则没有一点儿赏赐,‘富贵险中求’这话真是一点儿都不错)。
四、封韩延寿为谏大夫。
原因:韩延寿的父亲叫韩义,原来是燕王刘旦手下的郎中,因为劝谏刘旦不要谋反而被刘旦诛杀,汉昭帝为了向天下证明,哪怕是死了,但只要你有功,你的后辈们也会受到奖赏。至于此,才封的韩延寿为谏大夫。
其他诸如燕苍和王山寿也因为平定政变有功,皆被赐为了侯爵。
好了,汉朝的这些不安定因素已经全都被排除消灭了,新的官员也都被安排好了,汉朝也即将在汉昭帝和霍光携手合作下继续向前迈进了。
是不是这样?
是这样吗?
好像~~~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