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败,败!(1 / 1)

大汉一梦 鸟山居士 4822 字 1个月前

同年秋,在当初张骞探索河西走廊的基础上,汉使再一次将这个丝绸之路发扬光大。

本年,汉朝使者越过了葱岭,抵达了当时的安息国(伊朗),将汉朝的文化渗透到了西方(再往西一点儿就到了罗马了)。

经过汉使的介绍,安息国王这才知道,在那遥远的东方还有一个如此强大的国家,便也派出了使团前往长安,给汉武帝献上了鸵鸟、魔术师等礼品。

同时,西方的很多国家见强大的安息国都要派出使者前往长安,他们也不甘落后,亦派出使者团奔赴长安。

所以,从此刻起,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团络绎不绝。

一时之间,长安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都会,丝绸之路正式成型。

那时候的长安市场规整,极有活力,到处都能看到奇异的动物展示,到处都能看到新奇的异族舞蹈,到处都能看到各种肤色的外国人,而每每有使者团到达长安的时候,汉武帝都要打开仓库中的储存物资,向外国使臣炫耀汉朝的富庶和强大。

当然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汉朝并没有将炒钢技术教给西方人,因为这可是汉朝之所以强大的根本。

汉朝这边和西方人交流的如火如荼,而身为匈奴首领的儿单于也不甘落后。因为这些拜访汉朝的西方使者同样知道匈奴的强大,所以捎带脚的也在回国的路上拜访了一下匈奴。

儿单于畏惧西方诸国和汉朝联合起来对付自己,便以非常隆重的规格接待了这些西方使臣,其规格待遇汉使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所以,虽然汉朝同西方诸国建立了良好的邦交,但始终都没能达到他们形成联合打击匈奴的目的。

当然了,这虽然归功于儿单于的外交政策,但同时也表明了当时的匈奴还是比较强大的。

公元前104年5月,太史令司马迁、中大夫公孙卿、壶遂上奏汉武帝,说现在汉朝的历法已经陈旧不堪,希望汉武帝能修改历法。

而现在的汉朝版图较文景之时也确实增加了好多好多,汉武帝便答应了这些人的请求,颁布了《太初历》。

所以,从这一年以后,每一年的岁首终于改成了一月(之前一直都是十月)。

同年,董仲舒卒。

同年,匈奴发生雪灾,冻死了很多的牛羊牲畜。

还是同年,一名风尘仆仆的匈奴人偷偷的潜入了长安,然后又偷偷的进入了皇宫内殿,偷偷面见了汉武帝。

此时,面对殿下所跪之匈奴人,汉武帝眉头紧皱,随即问道:“你说你是左大都尉的人,那你来找朕有何要事,为什么一定要在没有外人的地方见面呢?”

匈奴人:“启禀汉皇,我匈,啊不,匈奴儿单于残暴无情,不念往日情分,屠杀了很多的氏族,这其中就有我主人的族亲,所以我家主人非常痛恨儿单于。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匈奴雪灾不断,死了很多畜生,国内一片恐慌,我家主人认为匈奴早晚完蛋,所以想要投奔大汉皇帝您,谋求一个富贵。我家主人说了,只要汉军能够在距离匈奴比较近的地方接应他,他就马上杀掉儿单于,率领本部兵马前来投奔陛下。”

话毕,汉武帝一下站了起来,并来回踱步思考。大概过了半柱香的时间,汉武帝对这匈奴人道:“你这些话可当真?”

匈奴人:“启禀汉皇,小人没有半句虚言,您可以派人去匈奴打听一下,没有人不知道现在左大都尉和儿单于关系紧张的。”

汉武帝:“好!我相信你,你现在即刻返回匈奴,告诉左大都尉,朕会在五原郡北面百里之处的匈奴地方修建受降城,那里便是迎接他的地方,只要他能杀了儿单于,我保证封他个大侯!食邑过万!”

“是,多谢汉皇!”

就这样,使者回去了,并与汉武帝约定,受降城修好之日,便是左大都尉斩杀儿单于之时。

那么这次的行动会成功吗?半年后见分晓,因为在这期间,汉武帝又和大宛等一众西域各国整起来了。

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在那遥远的大宛国有一座城市,名字叫做贰师城,在贰师城里有一种马,名字叫做贰师马(一说贰师马就是汗血宝马)。

那汉武帝对于宝马的喜爱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所以听说大宛有如此宝马,便立即派出了一批使者团,携带金马和千金前往大宛,请求大宛王能够将宝马赠送给自己。

可你想换,人家未必想换。因为贰师马在大宛也属于稀有品种,给一批少一批,再加上汉朝距离大宛非常遥远,汉使又总是盛气凌人的,所以大宛王并不想换,便婉言拒绝了汉使的提议。

岂料汉使仗着背后有强大的国力,嚣张霸道惯了,竟然在一怒之下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指着大宛王一顿臭骂,然后狠狠的椎破了金马,往大宛王的面前一扔,拂袖而去。

何其的嚣张,何其的霸道!汉使此举彻将大宛王气的浑身发抖,下面的那些大臣们也看不下去了,一个个吼道:“大王!汉使太轻视我们了,哪怕是对待藩属国也没有如此无礼的行径啊!杀了他们吧!杀了他们!”

杀了他们?大宛王当然想,如果可以的话,这些汉使都死一百回了。可是不能啊,真的不能。大宛王每每想起前些年汉朝那可怕的七百劲旅都吓得浑身直冒冷汗,他是真的不敢得罪汉朝,实在是怕遭受灭顶之灾。

所以,哪怕是愤怒,大宛王依然选择沉默。

大概是看出了大宛王心中所想,一名大宛官员道:“陛下不必顾忌汉朝,只管放心杀人!我保管汉朝人拿不下我大宛!”

一听这话,大宛王眼前一亮,忙问道:“此话怎讲?”

官员:“启禀大王,我大宛距离长安有一万两千多里,途中有大漠,气候非常恶劣,汉朝军队就是到了大宛也要被磨死一半,到时候他们人困马乏,我国便出动倾国之军突击之,必使汉军大败!到时候,我大宛之威名便可一战而定!周围的小国们还有谁敢不服我大宛统治?所以说,杀死汉使不但不是一件坏事,还是一件好事呢!”

话毕,周围的大臣们无不赞同,全都忽悠大宛王杀掉汉使。大宛王见众怒难平,同时也想杀掉汉使,便命令东面的郁成王截击,杀掉了汉朝使者,吞掉了他们的财物。

此消息传回长安以后令汉武帝极为震怒,便想立即出兵攻打大宛国。可就在这时,有一名叫姚定的官员对汉武帝道:“陛下,那些西域的国家科技落后,战力低下,何必出动大军呢?我想,只需派声射校尉领三千劲旅前往向西,便能将他们全部打败了。”

话毕,汉武帝也想起了当初王恢凭借七百士卒破掉楼兰和姑师两国之事,便轻视西域各国。虽然最后没有听姚定之言派三千人过去,但也差不了多少了。

因为汉武帝只派了六千骑兵和各郡国品行恶劣的少年几万人前往西域攻打大宛。

讲到这,有人大概会想:“不对呀,那可是好几万人呀,照你这么说好几万人都抵不上三千人?!”

没错,本次讨伐大宛之战,确实是好几万人都抵不上三千人。

首先,兵不在多而在精。

所谓的精兵,不仅仅在单兵作战能力上要超过普通人,其他如纪律、毅力、野外求生等本领也不是普通人可以比较的,而本次远征大宛有一万多里地,如果没有超越常人的毅力是绝对无法完成任务的,甚至那些品行恶劣的少年还有可能拖正规军的后腿。

之后,粮草问题。

因为前些年的卫青和霍去病总是能在不带运粮队伍的情况下长途奔袭成功(靠抢夺敌方辎重为粮),所以汉武帝以为本次出征的将领也能够靠着沿途其他国家的粮食生存。

可汉武帝忽略了两点。

第一,之前不管是卫青还是霍去病的长途奔袭,他们都是清一色的精锐骑兵,没有一个步兵混杂在内,更别说非专业士兵了。

第二,卫青和霍去病之所以能千古留名,排除精锐的骑兵和强大的国力,这两个人的超强本领也是无可争议的。而本次统领汉军的将领,并不叫霍去病,也不叫卫青,他的名字叫李广利。

李广利,和李广没有半点儿关系,他之所以能够当上本次汉军的统帅,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姐姐,而他的姐姐正是汉武帝之前最宠爱的李夫人。

所以,汉武帝想要提拔李广利,打造另外一个卫青或者霍去病,便封其为贰师将军,率军出征大宛。

可本次出征,最终还是让汉武帝失望了。因为当李广利开始西征以后,沿途的那些小国听说这好几万汉军都没有带多少粮食,所以一个个吓得不行,全都关闭了城门,不让汉军入内。

说到这,有的人大概又要说了,“切,供几万人吃一顿饭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为了这一顿饭得罪了汉朝,值不值啊?”

呵呵,您要是这样认为,那可就错了。以楼兰为例,整个楼兰一个国家的人口才只有一万出头,这还算是比较大的了,还有很多国家的总人口才几百号人,几千的更是数不胜数,你让这些小国拿什么来养庞大的数万汉军?把粮食都给汉军了他们吃什么?还不得饿死?

所以,哪怕是得罪了汉朝,他们也坚决不接待汉军。

于是,李广利带领着汉军一路走一路打(没有办法,你要是不打就没有饭吃啊),等他达到郁成的时候士兵只剩下可怜的几千骑兵了(那好几万痞子死的死跑的跑,早就没有影子了),并且都非常的饥困乏累。

可没有办法,汉武帝那边军令如山,你不尽力回去也是没命,所以李广利直接命令部队对郁成发动了攻击,结果不出意外的失败了,郁成纹丝不动,汉军反倒是又损失了好几百人。

李广利无奈的和众将道:“现在只一个郁成我们都拿它没办法,就更别提大宛了,所以我建议撤回长安,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众多将领对本次战斗也是不抱任何希望了,所以都很赞同李广利的建议。于是乎,风风光光的几万人,回来的时候只剩不到十分之一了。

与此同时,长安皇宫,汉武帝此时正在接待李广利手下的传令兵。

就见那传令兵在不停的说着,可汉武帝的脸色却越来越黑。最后,当传令兵说完以后,汉武帝一脚踹翻了面前的几案,几乎是咆哮着痛骂道:“废物!真是个废物!回去告诉李广利,他的部队要是有人敢进入玉门关,进一个我杀一个,也包括他!”

话毕,传令兵连忙叩头告退。

而李广利呢?当然不敢入关了,只能悲催的带领士兵驻扎在敦煌郡,等待汉武帝的下一步动作。

那么汉武帝还会不会再次攻击大宛了呢?当然会,不过还需要等一段时间。这期间,我们还是来看一下朝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公元前103年正月,就在李广利败还敦煌的同一时刻,大汉丞相,石庆去世了。而接替他成为丞相的是谁呢?呵呵,各位估计怎么猜都猜不到,这个人竟然是公孙贺。

公孙贺大家还记得吧,就是之前关市突袭战中负责云中关市,最后徒劳无功的那个将领。

话说,自从关市突袭战以后,公孙贺再得不到汉武帝的重用,但因为是卫子夫姐姐卫君孺的老公,所以卫青还是对他非常关照的。

于是,从这以后,公孙贺就开始跟着卫青行军打仗。可这货实在是比较废物,哪怕是跟着常胜将军卫青也没立过什么太大的功劳,反倒是因为前些年上供的黄金成色不足而被削去了侯爵。

讲到这,有的朋友大概会疑惑了,“怎么这么个没用的玩意儿也能被提拔为丞相呢?”

呵呵,原因其实也并不复杂。

第一,丞相,为百官之首,身为丞相,必须要有一定的资历、身份和才能,而这三点,公孙贺就占其二。

第二,现在汉朝有能力的文官老的老死的死,真就没谁有完全的资格当丞相了,这是《汉书》和《资治通鉴》全都记载的,做不了假。

第三,那就是太子刘据方面了。想要太子坐得稳,那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外戚力量在宫中担任要职为刘据做后盾,以前刘据有霍去病和卫青两大战神为之撑腰,所以刘据的太子之位没有任何人敢威胁。

可是现在,随着卫青和霍去病双双去世,再加上卫子夫也已经年老色衰,卫氏在长安城中的势力可就变得越来越弱了,刘据的太子之位也就越发的岌岌可危了。

而刘据这人天生仁厚善良,和曾经的汉惠帝非常相似,自从成为太子以来从没犯过什么错误,所以汉武帝没有想要废掉他的想法,便想提拔卫氏外戚公孙贺为大汉丞相,实际上是想让他多帮衬一下刘据。

可是呢?呵呵,可是人家公孙贺根本就不领情!死活都不肯当这个丞相。

那天,大殿之上,公孙贺也不管什么脸不脸面的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痛哭嘶吼:“陛~~~下~~~啊~~~,呜呜呜~~~,老臣就是一莽夫,拿弓箭钢刀杀两个人还行,您让我当丞相,那不是要了老臣的命吗,呜呜呜~~~,老臣根本就不是那块料啊~~~,陛下~~~,您饶了老臣吧,呜呜呜~~~。”

这给汉武帝气的,天下人都争先恐后的位置,这老家伙竟然如此惧怕,如果在天有灵,真不知此时的张汤作何感想。

所以,这一幕让汉武帝哭笑不得。没有办法,总不能看着这老家伙在朝堂之上哭个没完没了啊。所以便和左右道:“这成何体统,快,快去将丞相扶起来。”

一听“丞相”二字,公孙贺直接急了,狼哭鬼嚎的道:“不可!陛下不可啊,现在老臣还没拿到丞相印信呢,怎么陛下就称呼起老臣为丞相了呢?陛下,你就再考虑考虑吧,老臣实在不适合做这个丞相啊。”

话毕,公孙贺一直跪在地上哭,就是不肯起身。

汉武帝这时候也是真生气了,压根儿就不和公孙贺再废话,直接拂袖而去。

见汉武帝真的动怒了,公孙贺也不敢再拒绝任命,只能极为不愿的接过了丞相印信。

散朝以后,平时和公孙贺比较要好的几个同僚将公孙贺围了起来:“公孙兄,真是恭喜了。”

公孙贺:“唉~~~。”

一众官员:“公孙兄为什么要叹息呢?刚才我等在朝堂之上就非常奇怪。按说,丞相为百官之首,升到这个位置应该高兴才对呀,公孙兄你为什么如此不愿呢?”

公孙贺:“你们懂什么?丞相好嘛?确实好,可那是在陛下之前!自从陛下继位为皇帝以后,你们见哪个丞相好了?卫绾,那是陛下的老师,最后怎么样了?是不是被陛下给罢免了?然后许昌、田蚡、薛泽,他们谁有好结果了?是,公孙弘是一直干到死了,但也是一直如坐针毡的呀!你们看他在任的期间被围殴多少次?啊?要不是他每日兢兢战战的保护自己,你们以为他就能善终了?之后李蔡、庄青翟、赵周之辈,他们最后哪一个不是被砍掉了脑袋?石庆虽然在丞相位置上待了近十年,但你们仔细回忆一下,这十来年他哪一天不跟个孙子似的?较当初的公孙弘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太累!太危险!所以我他X的宁可做一辈子的富家翁也决不做什么丞相。”

说完,转身就走了,只留下一个没落的身影。

做了丞相却如此没落,公孙贺也绝对是一大人才了。

好了我们继续往下说。

同年5月(前103),汉武帝下令,从各地百姓家中征集马匹两万余匹往长安集结,以作战马之用。(注:汉朝战马因为之前汉武帝四面八方的征战已经耗得差不多了,而新一批战马还在成长之中,所以汉武帝征集百姓家中的马匹也是无奈之举)

那汉武帝为什么急急忙忙的征集战马呢?很简单,因为北边的受降城已经修建完毕了。按照汉武帝和匈奴左大都尉之前协议,是汉朝修建受降城之后,左大都尉刺杀儿单于,然后带着儿单于的人头前往受降城的。

可是,就在受降城修好以后,左大都尉却突然反悔了。

为什么呢?

因为受降城距离现在的单于王庭有两千多里的距离,左大都尉怕斩杀儿单于以后来不及逃到受降城,所以再派使者往长安希望汉武帝能够派遣一支军队继续往北等候接应自己。

而此时的汉武帝也改变了当初的想法。

当初,汉武认为只要杀死儿单于就可以了。可如今,汉武帝寻思过味儿了,因为儿单于一死,整个匈奴内部势必在短时间内陷入瘫痪的状态,如果这时候能够杀入王庭,必会给匈奴毁灭性的打击。

于是,汉武帝答应了左大都尉的请求,命赵破奴为浚稽将军,出动两万骑兵偷渡至朔方东北一千余里的浚稽山(王庭正南四百余里之地),然后在此驻兵隐藏,等待左大都尉的消息。

于是,左大都尉行动了。可让人崩溃的是,那边左大都尉还没等行动,他要刺杀儿单于的消息便泄露出去了。

儿单于得知此事以后立即斩杀了左大都尉,并通过左大都尉的手下得知了现在汉军正在浚稽山驻军之事。

然后,儿单于一边命左贤王率领左军攻打汉军,并严令,必须要拖住汉军主力部队。一边亲自集结大军,准备合匈奴之力全歼这一批汉军部队。

轰隆隆,北方草原马蹄声震慑天际,大批匈奴骑兵奔赴浚稽山。

赵破奴,那是当初霍去病手下的得力干将,军事经验极其丰富,所以见成片的匈奴骑兵以后并没有半分慌张。他料定此时的左大都尉肯定已经被儿单于所杀,所以,浚稽山不能再待了,必须立即撤兵。

于是,赵破奴在看到匈奴骑兵所跑出的尘埃以后便立即命士兵们有条不紊的下山,摆阵。等到匈奴人集结了快一半却没有成形的时候突然对匈奴所部发动了绝猛的突袭。

匈奴人在近战方面根本就不是汉军的对手,所以直接便被汉军突出,眼睁睁的看着汉军绝尘而去。

左贤王大怒,赶紧率领所部狂追汉军。

大家都知道,汉朝的战马本来就没有匈奴马好,就更别提这次征调来的民间战马了。

所以,赵破奴很快便被匈奴人追上,但他没有畏惧,而是率领部队有条不紊的且战且退,竟在不知不觉间向南逃出了将近一千里。

而此时的汉军距离受降城已经不到四百里了,一旦赵破奴成功到达受降城,那就表示汉军安全了。

并且,如果按照这个态势下去,汉军不出几日便能够成功抵达受降城。

可是!就在这时候,突然从汉军前方杀来八万人的匈奴部队。并且这些匈奴士兵一个个精神抖擞,毫无疲劳之意,一看就是已经养精蓄锐好久的部队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杀出了这么庞大的一支部队了呢?

原来,当儿单于集结了八万士兵以后,判断如果这时候按照左贤王的追击路线追击汉军的话,那是绝对追不上汉军的。

所以,儿单于改变了行军路线,凭借着自己高超的军事预判力,断定汉军一定会走夫羊句山,进而奔赴受降城。

所以,儿单于集结完士兵以后便直线疾奔至夫羊句山一带,只等汉军自投罗网了。

而事实证明,儿单于这头小苍狼确实料事如神,所有的一切全都被他算中了,并且一点儿不差。

儿单于的主力部队在夫羊句山修整了几日以后,果然看到了汉军的踪影。于是,他迅速命令主力部队将汉军完全包围,然后一顿骑射。

赵破奴反应也是相当的迅速,他见前方匈奴人马数倍于自己,并兼人强马壮,精力十足,料定无法从他们的包围突围,便命士兵全部下马,一边抵抗匈奴人的攻击,一边架设防御壁垒。

嗖嗖嗖,无尽的箭矢和弩矢来回穿插,面对汉军的钢制箭头与先进的甲胄,虽然匈奴人数众多,可依然占不到上风。而大汉正卒的执行能力超强,没过多长时间,一个简易的防御壁垒便被架设成功。

汉军在壁垒架设成功的第一时间便冲了进去,然后设长枪,摆箭弩,准备靠防守反击战让匈奴人大吃苦头。

可儿单于根本不上当,他早就知道防守反击战是汉军的拿手好戏。所以,在汉军冲进壁垒以后儿单于没有进攻,而是命大军后撤到一定的距离后四面包围汉军,意图将汉军活活饿死。

老道的赵破奴战阵经验丰富,当然知道儿单于的想法。所以他绝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士兵被饿死。

于是,在一个夜深人静之时,赵破奴带着一队亲兵和技术人员偷偷出营探查,看看什么地方有地下水,进而在此凿井取水。

可也不知道是赵破奴点儿背还是儿单于早有预谋。总之,赵破奴在探查水源的时候同匈奴的斥候队遭遇,进而被擒获。

擒获了汉军主帅,儿单于极为振奋。为此,他在汉军壁垒不远处堆起了一座小山,将赵破奴绑在小山之上,让所有的汉军都能够看到赵破奴的窘态,并劝这些汉人赶紧投降匈奴。

当时,汉朝的军法规定,凡是主帅被杀或者被擒,手下没有拼死力战而自行回国的,统统都要杀头谢罪(承魏、秦之先法)。

所以,全无战心的汉军心灰意冷,统统向儿单于献上了双膝。

战胜了英勇无敌的汉军,平白得了两万降卒和战马,这是自匈奴和汉武帝交战以来从来没有过的雄伟大业。不用说,儿单于这个小儿从此时开始便成为了匈奴人心中的神。

可就是这样儿单于依然不满足。他再接再厉,打算趁着大军大胜的威势直接拿下受降城,摧毁这个进入匈奴境内的军事要塞。

可让儿单于没想到的是,受降城的驻兵拥有相当的数量,并且人人装备精良,匈奴人根本就攻不进去。而儿单于行动极为果断迅速,他见受降城不是一时半刻能够拿下的,便直接放弃了这座坚城,转而向西南寇掠五原。

此时的五原并不知道匈奴已经大军压境,所以全无防备,被匈奴人大大的寇掠了一场。

败败败,连续的大败!

第一次被从来都没看得起过的西域小国击败,第二次被匈奴人打的全军覆没!还不是死战,而是主动投降了匈奴。

之后五原又在儿单于的带领下损失了无数的人口和物资。

奇耻大辱!这对汉武帝来说绝对是奇耻大辱。如果这场子不找回来,汉武帝就不是汉武帝了,他东亚之主的位置也会变得摇摇欲坠。

所以现在讨论的不是报不报仇的问题,而是应该先向谁报仇,你不可能一边出击匈奴一边攻击大宛,那样的话只会分散自己的实力。

基于此,有的官员建议汉武帝应该暂时放弃攻击西方的大宛,转而专心对付匈奴。

可汉武帝却不这么想。

他认为,同匈奴作战是长期的大战略,不是一时一刻能够搞定的。而现在汉朝在西域方面的权威逐渐淡化,如果不在这时候打服大宛,极有可能造成这些小国同匈奴掺和在一起,进而从西部和北部同时攻击汉朝,那绝对不是汉武帝想要看到的结局。

于是,汉武帝决定先拿下大宛,震慑住西方诸国以后再同匈奴决战。

所以,从这一天开始,大批大批的部队往长安方面集结,汉武帝决定再一次进攻西域,给大宛国致命一击!

一天、两天、一个月、半年。

整整半年的时间,汉武帝都在集结士兵。可远在大漠以北的儿单于却看出了汉武帝的意图。

他见大批军队集结长安,料定汉武帝是想往西方找回场子,所以判断此时的汉武帝没有什么能力顾及北方,便在此时再一次集结大军,打算彻底攻下受降城,进而扫**式寇掠汉朝边境。

可就在这时,这个铁腕单于,这个匈奴的军事天才却死了!

关于儿单于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史书上写儿单于是病死的,可有很多历史学家都对此呲之以鼻,因为儿单于死后是谁继承了单于之位呢?是乌维单于的弟弟,儿单于的叔叔,右贤王句黎湖!

右贤王,那是在之前被儿单于压制的喘不过气来的存在,儿单于怎么可能会将位置传给他呢?所以唯一的解释便只有一个,那就是儿单于极有可能是被右贤王的人偷偷往食物中放了毒药,导致了儿单于的惨死。

儿单于的死令汉武帝极为高兴,可同时,汉武帝也知道匈奴凡是新上任的单于都有一个习惯,那便是寇掠汉朝边境,以便增加其在国中的威信力。

汉武帝相信,新即位的句黎湖单于也是这么一个货。

所以,汉武帝那边虽然在不断的集结士兵,但也没有忘记北方的边防。

他派遣光禄勋徐自为建造五原防御要塞,并设警戒线,一直延伸到西北卢朐山。遣强弩将军路博德建造居延要塞,其警戒线一直连接至五原和受降城。

汉武帝以为这样北方就可以无忧了。可汉武帝错了,因为句黎湖上位的手段比较“耐人寻味”,便急需要打击汉朝来增加自己在匈奴的威信力。

所以,在本年秋天,句黎湖单于出动将近十万匈奴骑兵分两路南下寇掠汉境。

第一路主力大军,由句黎湖本人亲自率领,他运用匈奴人无与伦比的机动力,先行攻击云中诸多村落,等本地汉军前来救援以后用数倍于汉军的优势击溃之,然后不等汉朝主力大军前来便转战其他地方,诸如定襄、五原、朔方诸郡皆受其寇掠,并连杀数个边地两千石等级官员,斩杀汉军俘虏数千人。

因为句黎湖的主力部队行动实在太过迅捷,所以长安方面虽然派遣了援军,但就是抓不到句黎湖的踪影。

而寇掠了这些边境郡地之后,句黎湖在回归途中还大肆破坏汉朝北边境警戒线的诸多哨所。

可以说,句黎湖本次的出征是满载而归了,这对他巩固单于之位是起到了绝对作用的。

我们再来看第二路匈奴部队。

本路匈奴部队为右贤王率领。

起初的时候,这路匈奴军队势如破竹,成功寇掠了酒泉、张掖二郡,俘虏了几千人和众多的汉朝物资。

可当他们带着胜利的果实回撤王庭之时,却被汉朝所派来的某位将军所阻击。本次战役的详细经过史料未有所载,只知道右贤王所部和这只汉军交战以后仓皇而逃,所掳掠的汉人和物资全都扔下不要了。

所以,右贤王所部功败垂成。但总的来说,本次匈奴的军事行动还是让汉朝损失不小。

汉武帝当然愤怒,但现在最重要的是在西方将面子找回来。所以,匈奴人你先等着,咱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