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解,这个纵观整个汉朝最大的黑社会头子死了,但怎么说他也只不过是民间势力,甚至顶不上朝中的一个当红的官员。
那么刨除卫青的话,现在汉武帝身边谁最红呢?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各位,那人就是主父偃了。
那么主父偃有什么厉害的呢?呵呵,可以这么说,靠着一张嘴就能灭了一个诸侯王!
这时期燕国的国王为刘定国,极为**,当初还未当燕王之时便与父亲的妻妾通奸。
等他成为燕王之后,行为更加的肆无忌惮,不但抢夺自己弟弟的妻子为妾,还和三个亲生女儿发生关系,可以说是禽兽不如了。
刘定国手下有一个官员名叫肥如,不知犯了什么罪行,导致刘定国要弄死他,肥如对刘定国的手段十分畏惧,便想“先下手为强”,在刘定国动手抓他以前逃至长安向朝廷告发刘定国的**之事。
可肥如还没跑出燕地就被刘定国派出的鹰犬给抓了回来,之后被刘定国残忍杀害。
肥如的兄弟怨恨刘定国,乃偷跑至长安,终于将刘定国所犯之事报告了朝廷。
汉武帝对如何处置刘定国之事十分的犯难,便召开了廷议来集体议论此事。
可诸侯王的处置为帝王的家务事,晁错的前车之鉴又去之不远,所以没有人为这种事发表言论。
可眼尖的主父偃反应极为迅速。
他认为,处理诸侯王之事乃是皇帝的家事,正所谓“家丑不可外扬”,所以一般这种事情皇帝都会私下里解决,不可能因为这事儿弄一出廷议出来,而如今汉武帝不顾皇家的脸面,将此丧尽天良之事拉到明面上来,这说明什么?说明汉武帝已经对刘定国起了杀心,但他不想担这个杀亲的恶名,所以想让别人来替他背这个黑锅而已。
嘿嘿,这还有什么说的?你皇帝陛下不想背黑锅,我主父偃帮你背!
于是,主父偃站出来道:“陛下,燕王刘定国此种行为与禽兽无异,他败坏人伦,违反天理,根本不值得同情,必须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臣请奏,判处刘定国死罪,将他的封国削除,改为郡县,还请陛下批准。”
还有什么可说的吗?一可以将刘定国绳之以法,二可以削除燕国,增加汉庭的实力,不管从哪一条出发都是利大于弊的。
所以,汉武帝直接准了主父偃的奏请。
于是,燕王畏罪自杀,燕国被改为汉朝一郡。
迁徙茂陵、削弱诸侯王、修建朔方、杀燕王。这哪一项不是主父偃的提议?这哪一项皇帝没有批准?所以,但凡长点儿眼睛的都能看出来,现在的主父偃绝对是汉武帝身边最红的文臣,就连下一任丞相的第一候选人公孙弘都感到了厚重的威胁之感。
基于此,各诸侯王畏惧主父偃,深怕下一个被收拾的就是自己。而大臣们呢?为了自己的前程也纷纷溜须主父偃。
所以,一时之间,不管是诸侯王还是朝中大臣纷纷拜访主父偃,送出自己的一份心意。
而主父偃呢?从小穷到大,好不容易有权了,当然要借此机会大捞特捞。(注:汉景帝以前,想要做官家中必须有十万钱,汉景帝以后则改为四万,可不管十万还是四万,为的都是防那些从小穷到大的当官以后以权谋私。这不,主父偃不就是一个典型吗)
见主父偃如此做派,一些和他比较近的人便劝主父偃,说他实在是太肆无忌惮了,应该收敛一下,可主父偃却回答道:
“收敛?我为什么要收敛?我之前四十多年不得志,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兄弟不肯收留我,朋友也离弃我。我穷困潦倒太久了,所以如今为官,就是要用五鼎而食,哪怕是死也要死在五鼎里面!”(五鼎:古代的时候大夫用五个装饰精美的鼎分别盛羊、豕、肤(切肉)、鱼、腊五种供品,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奢生活。)
得,都说这话了还能怎么地,主父偃的友人叹了一口气便走了。
而随着主父偃的家产越来越丰厚,身份地位越来越高,诸侯王越来越畏惧他,主父偃的野心也就逐渐活泛起来了。
因为他是齐国人,所以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齐王以彰显自己的尊贵,可对于主父偃这种暴发户,齐王的老娘是一万个看不上的。
所以当主父偃的人前来说明意思以后,这老太太连好脸子都没给一个便将主父偃派来的人赶走了。
主父偃因此大怒,便跑到汉武帝面前道:“陛下,齐国的都城临淄是千古王都,户十万,市井商税就能达到千金,其繁华和规模比对长安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不是天子的血亲近人是没有资格占有此地的。而高皇帝统一天下以后,其子刘肥继承了此地。现在多年已过,陛下和齐王的血缘已经淡薄疏远了。所以臣建议,咱们找个理由将齐王弄到一个小地方做一个小王,然后将临淄给收回来,重新封给陛下的某个儿子便好。”
汉武帝:“这倒是可以,但人家齐王从来没犯过什么过失,就这样给人家弄走怎么都说不过去吧。”
主父偃:“陛下请放心,借口我早就想好了。那齐王和自己的亲姐姐私通,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一查一个准儿,咱们就以这个为借口,将齐王弄到其他地方去。”
汉武帝:“恩,可行,但一定要记住,对齐王态度要好一些,一定要宽和劝慰,别给人家整急眼了,毕竟这并不算什么大罪。”
主父偃:“是,臣会把握分寸。”
就这样,主父偃被汉武帝任命为齐相,前往齐国摆弄齐王。
还记得战国时期的四公子中有一个叫孟尝君的,人家也曾经历过低谷。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宾客全都离他而去。可最后他又死灰复燃了,那些宾客又全都回来了。
孟尝君本想吐他们一脸吐沫,但身边的冯谖却劝孟尝君,教会了他什么叫物的必然规律,孟尝君也就没有再难为这些门客,又将他们迎了回来。
可很明显,主父偃身边没有冯谖一样的人物,他也没有孟尝君的心胸。
这不嘛,一听主父偃要来齐国做齐相,他的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和之前认识他的朋友们全都出动了,来了个千里相迎。
而主父偃呢?在得意的同时对他们极为鄙视,到了驿馆以后没有请他们进入,而是让仆人直接往地上扔了五百金,然后以极为蔑视的口吻道:“当初我贫贱的时候,你们这些东西一个个都看不上我。如今我做了齐相,你们就来了个千里相迎,如此丑态真是让我恶心,今天我主父偃宣布,从此和你们这群鼠目寸光的东西断交,现在给你们五百金,拿了钱赶紧滚蛋。”
话毕,直接甩袖而去。
这之后,主父偃直奔齐王宫,他没有先去安抚齐王,而是直接将平时负责齐王饮食起居的小太监们统统抓了起来,并连夜审查他们。
最后,这些小太监将齐王私通姐姐的事情全部招了出来,并完成画押。
见主父偃如此气势汹汹,齐王畏惧以极,害怕真相被扒出以后会受到残酷的对待,便直接自杀了。
这一下事儿可大了,汉武帝三令五申让主父偃一定要宽容安抚齐王,可主父偃倒是好,直接把齐王给安抚死了,虽然不是他直接害死的齐王,但间接的罪名他也是跑不了的。
最重要的是,这事儿明面上虽然是主父偃干的,但是谁派主父偃去的?不还是汉武帝本人吗?所以齐王之死很容易让民间联想杀害齐王的真凶究竟是谁,也就会让汉武帝背上一个杀害宗族血亲的恶名。
基于此,汉武帝大怒,直接将主父偃打入牢狱之中,准备审问之后再行处理。
正巧这时候,赵王刘彭祖因为畏惧主父偃,害怕他死灰复燃以后再将目标定在赵国身上,便向汉武帝上奏,阐明了主父偃的受贿之事,企图彻底断掉主父偃“重生”之机。
最后,通过廷尉署的严密审讯,廷尉张汤断定主父偃受贿属实,但却没有直接害死齐王,而是在审讯的途中齐王畏罪自杀。便将审讯卷宗交给汉武帝,请其自行决断。
汉武帝怜惜主父偃的才能,再加上主父偃并非真的逼迫齐王,就想小小惩戒一下主父偃,然后将其放了。
可此决断一下,身为御史大夫的公孙弘不干了。
因为公孙弘知道,主父偃经过这件事以后一定会更加成熟,再不会轻易让别人抓住什么破绽,再加上主父偃极有才干,出狱以后一定会对自己的地位形成冲击,所以此人绝不能留。
于是,就在汉武帝打算放过主父偃的时候,公孙弘找到了汉武帝,并和其道:“陛下!请恕臣直言,齐王自杀,因为没有后代所以封国被废除,此影响太过恶劣,而这一切的主导都是主父偃本人,和陛下没有半毛钱关系。如果陛下放过主父偃,那么这天下人会怎么想?齐王到底是谁授意杀害的?难道陛下想背负一个‘残杀血亲’的恶名吗?后世人又会怎么想陛下?难道陛下想让之前的努力通过这一件事付诸东流吗?”
这话说得太狠,一下命中了历代皇帝的软肋,谁不想名垂青史被后世所尊崇呢?
所以,汉武帝从了公孙弘,将极有才干的主父偃灭族。
主父偃,他就像一颗政治流星一样,划破长空被万众所瞩目,但没落的也非常迅速,不被人所歌颂称道。
直到他被斩杀灭族以后,也只有一个叫孔车的为他送葬,潦草的坟墓多年都没有人去清扫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