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34年,也是窦太皇太后死去的第二年,终于没人钳制的汉武帝决定改建元年号为元光,意思是新时代的开始。
元光元年四月,汉武帝大赦天下,恢复了七国之乱中那些反王宗室后代们的宗族身份。
同年五月,汉武帝再次广招天下人才,命各郡县将贤良、方正什么的统统推荐到长安来,并且汉武帝要亲自充当主考官。
结果,董仲舒和公孙弘等人都进入了汉武帝的视线。
董仲舒,广川人,是研究《公羊春秋》的大师,在汉景帝时期担任了博士。
这人学生很多,可他讲课非常有个性,从来都是在“讲台”上挂上帷幕,自己在帷幕后面讲课,很多学生一直到“毕业”都不知道董仲舒长得是个什么样。
后来董仲舒的发展怎么样我是不知道,但本次汉武帝的“考试”他是来了,并和汉武帝说了很多很多的治国之策,由于文章太长,我就不详细说了,只说个大概就好,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查一下。
董仲舒认为,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就必须遵循四大点,分别是天人关系(做事情要合乎礼制天意,君主不能逆天而行)、思想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三纲五常为治理工具(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还有就是以德治天下了。
汉武帝虽然不是全然认同董仲舒的理论,但对他大部分理论还是认同的,后将其派往江都王刘非身边为相。
有很多人都认为汉武帝在一开始是非常喜欢董仲舒的,就是因为喜欢董仲舒,才派他往刘非身边为相,以便累积经验后提拔上来。
但我个人却不这么认为,大家还记得刘非是谁吗?不记得了?那大家还记得韩嫣是谁吗?没错,就是和汉武帝关系很不正常那小子。
当初韩嫣是怎么死的?不就是被刘非给参死的吗,而韩嫣在武帝心中的地位如何我想也不用再过多做叙述了。
并且,刘非此人极为嚣张霸道,不知有多少任国相都跟他整不到一块儿去,被他用诸多手段赶走。
所以说,如果汉武帝想要提拔董仲舒,为什么不让他去其他的诸侯国当相,而非要让其往江都王为相呢?
所以鄙人粗浅的猜测,汉武帝很有可能想利用董仲舒来杀掉刘非,因为董仲舒是个很有个性的人,并且思想和刘非严重不符,所以很有可能会和刘非发生冲突,那么刘非便有可能会在盛怒之下杀死董仲舒,因为董仲舒是天下大儒,刘非此举定会引发天下人的不满,所以到那时候,汉武帝就能名正言顺的弄死他了。
可令汉武帝没想到的是,他的如意算盘完全落空了,因为董仲舒不是傻子,同时还是个惜命的正常人,他也清楚刘非的为人,于是在面见刘非的时候非常小心,不该他说的他绝对不说,不该他做的他也不会去做。
而刘非呢?同样不是傻子,现在窦老太太刚死一年朝廷就派人来了,这是要干啥?这不就是要对自己动刀子吗。
于是,平日里嚣张跋扈的刘非也开始收敛了,并对董仲舒非常客气。久而久之,两人便成了朋友。
得~,偷鸡不成蚀把米,汉武帝这个怒,便将董仲舒召回京中,弄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他降为了中大夫。
至于董仲舒以后究竟会怎样到时候再说,我们还是书归正传,继续介绍一下上面提过的公孙弘吧。
公孙弘,薛地人(山东寿光南纪台乡),年青的时候做过监狱的狱吏,因为收受贿赂而被免职。
他家里本来就非常贫穷,所以被免职以后积蓄全无,便只能在海边以放猪为生。
直到他四十岁的时候,终于“觉醒”,感觉自己不能就这样碌碌无为一辈子,便开始研究起《公羊春秋》及各家杂论(早干啥去了),等到汉武帝在这一年广招天下人才的时候公孙弘已经有六十来岁了。
被看中的公孙弘究竟被任为何职史料上并未记载,但汉武帝没过多长时间便让他出使匈奴,可等公孙弘回来向汉武帝汇报工作以后汉武帝却是大怒异常,认为公孙弘是个毫无用处的废物。
(注:关于公孙弘出使匈奴的经过史无记载,不过历来有两种说法,我列出来各位自行取舍:一说公孙弘胆子极小,没到匈奴就绕了个圈子回来了,一说公孙弘在军臣单于的面前卑躬屈膝丢了大汉的面子。)
公孙弘感受到了汉武帝的愤怒,认为自己就是继续在长安待着也是被冷落的命运,便主动辞去了职务,重新回到乡里钻研学问。
所以总的来说,汉武帝此次“招贤纳士”并不是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