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前135)8月,不知道什么叫消停的闽越又开始活蹦乱跳了。
上一次攻击东瓯,使得东瓯王惧怕北迁,虽然没得到什么劳动力,但也凭白得到了很多土地,使得国力有所增强。
今时今日,尝到甜头的闽越又开始准备侵略了,竟然将矛头指向了国富民强的南越。
英明的南越王赵佗虽然已经魂归西去,但强悍的国力却没有被带走,再加上其继任者也不是什么昏庸之辈,所以闽越想要吞掉南越简直就是异想天开,甚至有可能会被南越反咬到渣都不剩。
可奇怪的是自从闽越开始进攻南越,南越除了被动防守以外没有一次主动出击,这就使得闽越王更加的气焰嚣张。
那这是为什么呢?
呵呵,那是因为南越王赵眜是一个特别腹黑的人。
赵眜认为,闽越人的耐力天下闻名,南越虽然不虚闽越,但能避免无谓的牺牲当然更好。
所以,赵眜便派使者前往长安面见汉武帝,对汉武帝诉说南越是汉庭的从属国,没有汉武帝的命令是不敢主动回击的。
可实际上,这都是赵眜的阴谋,因为如果汉武帝派援兵过来,他就不用损兵折将,又省兵又省粮。如果汉武帝不派兵过来,那就更好了,赵眜便有借口名正言顺的侵略闽越,进而将本国向外扩张。
所以,不管汉武帝如何决定,赵眜都不在乎。
可汉武帝是个什么样的人?大概熟悉汉史的都知道,那是个极好面子的爷们,你敬我一尺我便敬你一丈,你跟我赛脸我让你寸草不生。
而赵眜言辞谦卑的求援完全满足了汉武帝的面子,再加上之前救援东瓯,现在也不能不救援南越的根本思想,便命王恢和韩安国领大军前往南越救援。
那边的闽越在听说汉庭已经开始派兵救援南越以后慌了,众多大臣都劝闽越王在和汉庭这个庞然大物全面开战以前赶紧撤退。
可闽越王呢?也是个爱面子的,上一次攻击东瓯被汉庭吓退让他面子全失,这一次说什么都不打算撤退了,便力排众议,准备坚守各处险要抗击汉庭的侵攻。
可尴尬的是他想抵抗,下面的大臣们不想。
一时之间,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对闽越王怨声载道,闽越王在宗族和大臣之间的声望降到了冰点。
可闽越王的弟弟,一向对王位窥视已久的余善却趁此时机露出了他锋利的獠牙。
他利用现在大臣和宗族对闽越王的不满,暗中勾结其中最不满意的实权官员和宗族族长杀死了闽越王,并将人头送给了大行令王恢。
余善认为,本次杀死闽越王自己是首功之臣,在闽越境内还得人心,所以汉武帝一定会将下一任闽越王的头衔赏赐给自己。如果汉武帝想要继续攻击闽越也没有关系,因为现在主战的闽越王已经死去,汉庭如果继续对闽越展开攻击势必会让闽越的的军民同仇敌忾,再加上闽越的地理和气候优势,余善有信心能够抵挡得住汉庭的攻势,甚至有可能让汉庭的军队“瘟”死一半儿回去。
果然,当大行令王恢收到了闽越王的人头以后没有再行进攻,而是派使者前往长安征求武帝的下一步决定。
汉武帝呢?确实也让王恢和韩安国即刻撤回长安,可却没有封余善为王。呵呵,别看汉武帝年轻,他可是聪明得很呢。
汉武帝认为,现在的余善在国内众望所归,并且本人也很有才能,如果让他成为闽越王对汉庭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便册封当时还年幼的摇君丑为新任闽越王。
余善这厮偷鸡不成蚀把米,心里别提多郁闷了,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汉武帝不是不给我王位吗?好的,我自己抢(此是后话,但为了故事的流畅性在此一并说了)。
于是,打这以后,余善便在国内广收民心,大肆结党,其目的不言自明,就是要弄死丑,自己称王。
当时的丑虽然年幼,但也知道如果再不做些什么会有性命之忧,便暗中派使者前往长安向武帝说明情况,意图让汉庭出兵相救,以武力的方式巩固自己闽越王的地位。
可汉武帝听了闽越使者的报告以后只是一声冷笑,并没有出兵帮助闽越王讨伐余善,因为闽越距离汉庭中央实在太远,想要在闽越国境彻底消灭余善不出动大军团是不行的,而出动大军团跑到闽越作战所消耗的钱粮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所以汉武帝选择不救援闽越王。
当然了,倒不是说汉朝没有这个钱,因为汉武帝初期正是文景之治刚结束的时候,汉朝也是最富足的时候,你别说征伐一次闽越了,就是征伐十次也没有什么问题,可关键是钱要用在刀刃上,汉武帝现在最想干的是谁?
匈奴!
所以,他根本不想在小小的闽越身上大费钱粮。
那这件事情汉武帝就不管了吗?他就眼睁睁的看着余善将丑赶下台去吗?
如果这样的话汉武帝的面子也受不了啊,汉朝的威信也会大打折扣,毕竟丑这个闽越王不管怎么说都是汉武帝立的不是?
汉武帝当然不会让他称心如意,你余善不是想当王吗?好啊~,我就让你当王!
于是,汉武帝派使者前往闽越,封余善为东越王,让他两人画地而治,相互牵制,将一个好好的闽越之地硬生生的拆成了两块。
那么闽越的结果怎么样了?以后再说。我们书接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