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政治过渡(2)(1 / 1)

大汉一梦 鸟山居士 1511 字 1个月前

好了,周亚夫死了,让我们看看这之前和之后汉庭都发生了什么事吧。

公元前147年11月,汉景帝废除各封国御史大夫的官职,使得中央御史大夫更加尊贵,同时也提升了国相的权利,让他能更好的制衡诸侯王。

同年四月,汉庭发生大型旱灾,全国各地受旱灾影响,粮食产量急速下滑,针对此,汉景帝发布诏书,命全天下民众禁止酿酒,将所有的粮食都节省下来。

同年五月,汉景帝升御史大夫刘舍为丞相,顶周亚夫之空缺。

卫绾则升为御史大夫,顶刘舍之缺。

卫绾,代国大陵县人,车技极为出众,不管是战车还是皇家马车他都能驾驭如飞,而汉文帝的业余爱好是什么大家也都知道,所以卫绾便被汉文帝提拔为郎,时刻跟随其左右。

后来,又因为卫绾总能带给汉文帝刺激,汉文帝便升其为中郎将。

卫绾为人大大咧咧,没有半点儿野心,并且极好饮酒,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经常讨好汉文帝身边的红人(当时刘揖并未死),卫绾当然也不例外。

然,卫绾虽然没有什么野心,但也深知保命之道,知道当时汉文帝最喜欢的是刘揖,所以没敢和刘启深交。

以至于刘启请卫绾喝酒好几次酒卫绾都托病没去,使得刘启对其非常怨恨。

后来,汉文帝不行了,特别在临终之前交代汉景帝,让他善待卫绾,并反复说明卫绾是个实诚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心机(这就是在给卫绾开脱了)。

汉景帝答应了,所以继位以后并没动卫绾,也没有管他,一年之内都没见卫绾一次。

而卫绾呢,也知道汉景帝实际上是个心黑手狠的人,而自己当初得罪过他,所以做事兢兢业业,极为谨慎,不敢有半分差池。

后来,汉景帝在一次打猎的过程中想起了卫绾,便让他为自己驾车。

驾车途中,汉景帝微笑着问卫绾:“知道我为什么要让你驾车吗?”

卫绾心说:“为什么?为了归拢我呗。”

可表面上却装糊涂道:“因为臣在驾乘方面有些虚名,所以受陛下宠爱,让臣为陛下驾车,这真是臣的荣耀。”

听了这话,汉景帝一愣,然后哈哈一笑(看来这老小子真是个实诚人啊),本来有些阴冷的表情也逐渐阳光了起来,紧接着又变得有些严肃,故作生气的问:“恩!你知道就好,那我问你,当初我还是太子的时候曾数次请你喝酒,你为什么没来?”

卫绾哪敢说实话,诚惶诚恐的道:“这,这可真是罪大恶极,可不巧的是,那时候臣是真的生病了,还请陛下恕罪。”

看着卫绾在地上哆哆嗦嗦的样子,汉景帝的“复仇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才真正的“赦免”了卫绾,并让他好好为自己驾车。

像当初给汉文帝驾车那样,卫绾哪敢不尽力,简直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使得皇车让卫绾架的如同飞起一般。

之后,享受了卫绾车技的汉景帝对卫绾赞不绝口,竟要赏赐卫绾六把自己的佩剑。

在当时,皇帝赏赐的佩剑是能卖大价钱的,所以汉景帝这六把剑说是赏卫绾千金也不为过了。

可是卫绾呢,再次跪在地上道:“启禀陛下,之前先帝已经赐给了小人一把剑,如今此剑还在家中供奉,实在不敢再接受陛下的赏赐了。”

汉景帝听了此话大为惊奇,“还留着?不~能~吧~,一般的官员都会将皇帝赏赐的御剑给卖了换钱,难道你没这么干?”

卫绾:“确实时刻供奉在家中。”

汉景帝:“我不信!你领我去看看!”

就这样,汉景帝屈尊前往卫绾家中,然一进大堂就见正中摆放的正是汉文帝的佩剑,并且此剑鞘口部微微有了些锈迹,一看就是从来都未拔出来过,这要还不算供起来那就没什么能算上供了。

于是,汉文帝感慨的道:“什么叫忠臣!什么叫廉正!什么叫诚实!什么叫没有心眼儿!你卫绾就是啊。”

所以从这以后,卫绾被汉景帝所重用,没过多久便升卫绾为河间王刘德(景帝之子)的太傅。

再后来,七国之乱爆发,汉景帝转卫绾为将,等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卫绾为建陵侯。

再之后,汉景帝废除了太子刘荣,立了刘彻为太子,便升卫绾为太子太傅,后又升卫绾为御史大夫。

我们书接上文。

同年九月,汉庭异象连连,先是全国局部地区发生蝗灾,然后有彗星从西北方出现,紧接着又出现日食,使得天下流言渐起。

汉景帝带领文武百官亲自前往祭天,这才使得流言逐渐平息。

同年后九月,汉景帝立庶子刘乘为清河王。

公元前146年3月,御史大夫卫绾建议汉景帝,禁止高五尺九寸以上,及牙齿还未长平的马出关,以此保护汉朝的军马。

汉景帝准奏。

公元前145年夏,汉景帝立皇子刘舜为常山王。

同年六月,全国多部地区发生大水,所淹农田不计其数,汉景帝赶紧祭祀上天,并大赦天下,以绝臣民之言。

同年八月,未央宫东楼发生自燃事件,再结合现在天下很多官员都有徇私舞弊的现象,所以汉景帝大力整顿吏治,使得天下“一时之间”少了很多腐败之事。

公元前144年10月,梁王刘武进京参见皇太后,因为汉景帝最近的身体不是很好,所以梁王再次生出了想谋得储君的念头,便上奏汉景帝,以陪母亲为名常驻长安。

可聪明的汉景帝岂能不知梁王那点儿小心思?所以直接拒绝梁王,并让他即刻返回梁国。并且自从这以后,汉景帝对梁王更加冷淡,好像做什么事儿都要防着梁王。

大概几个月后,有可能是梁王抑郁成疾,亦有可能是得了热病,反正他是魂归西天了,死时家中粮米无数,钱好几百万,黄金四十余万斤。

窦太后闻讯哭成了泪人儿,可汉景帝却没有那闲工夫难受,他不但没为自己弟弟的死哭泣,反倒是在第一时间将梁国拆散成五个国家,并立梁王的五个儿子分别为王,意图彻底削弱梁国的实力(注:梁王刘买、济川王刘明、济东王刘彭离、山阳王刘定、济阴王刘不识)。

讲到这,大概有的朋友又会埋怨我了:“居士你就接着忽悠吧,《汉书》和《资治通鉴》上明明记载了,这是因为窦太后的缘故汉景帝才无奈封的梁王五个儿子为王的。”

各位书友,这是不是窦太后威逼的汉景帝我是不知道,但是从结果来看,梁国的实力是被削弱了,并且本次将梁国划为五国我怎么看怎么有当初贾谊和晁错的影子,所以我觉得,本次分封完全是汉景帝一人主张,与窦太后应该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如果硬要说的话,我个人觉得窦太后是给汉景帝背了锅。

我们继续书接上文,同年十一月,汉景帝改廷尉名称为大理,改少府为大匠,奉常为太常,典客为大行令。

同年十二月,因为现在天下假币横行,所以汉景帝加大监督造币力度,并且只要抓住有制造假币的,直接弃市了事。

同年四月,距离汉文帝时期的以笞替肉已经过去整整二十三年了,在这二十三年中,因为笞刑而致死的罪犯不计其数,天下人对这种看似文明实则要命的刑罚深恶痛绝。

汉景帝继位以后对这种刑法做出了一定的改善,可依然有不少人死于棍棒之下。所以,汉景帝在本年再一次改善法令。

最早的笞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粗棒子,那一棒子打下去,不说是皮开肉绽也差不多了,并且在汉文帝时期,全身上下除了脑袋哪里都可以揍,一个人打累了还可以换人,所以很少有犯人能够坚持到三百笞。

针对于此,汉景帝下令,以后用于打人的笞仗必须符合规定,长为五尺,以竹子做成,根部手握之处只能有一寸,前部打人之处必须削成薄半寸的竹片,竹节要全部磨平,打人的时候也不准打其他地方,只能打屁股,并且一个罪犯不管判了多少笞仗,必须由同一个行刑者打完,轮到下一个犯人的时候才能换人行刑。

如此,“打者必死”的笞刑告别了历史的舞台,汉景帝的仁爱之名也传遍了天下。

好了,这些政事都说完了,我们再来看看身在雁门的致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