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5年8月,陶青被任命为大汉新一任丞相,内史晁错则被任命为御史大夫。
那么陶青是什么人呢?他凭什么被任命为新一任丞相呢?
呵呵,这陶青就是一个能力一般的庸人而已,之所以任命他为丞相就是想让百官看看他和晁错的差距,这样以后任命晁错为丞相的时候满朝文武也没有什么借口反对了。
所以,陶青只不过是一个摆设,仅此而已,实际上行使丞相职权的不是别人,正是御史大夫晁错。
而晁错掌权的同时也宣告了一件事,那便是汉庭已经将削藩正式提上了日程。
公元前154年正月,皇宫大殿,此时的晁错正在大殿正中口沫横飞:
“陛下!各位王公大臣,现今天下版图,各路诸侯王已占大半有余,我皇族直辖之地少得可怜,如长此以往下去,我大汉将有人祸之险。而众多诸侯王中,又属吴王最为强大和不敬。当初先帝(汉文帝)时候,吴王就多有不敬之事,可先帝仁厚,不忍心惩罚宗族,并赐给他手杖,准许他不来长安朝拜,这可谓是非常大的荣耀了。然而呢?这个吴王非但没有半点儿收敛,反而越发嚣张!他竟利用铜山铸私钱,还克扣盐税,扩充军事编制,招四方死士于帐下,这是要干什么?这不是意图谋反还能是什么?所以,既然削藩他会谋反,不削藩他还会谋反,那么为什么不削去他的封地,让他造反时祸患小一点儿呢?所以,我建议,大王要立即削去吴王刘濞的部分封地,将其祸患等级降至最低。但在这之前,应该先削去其他一些诸侯王的封地,这样便可以让吴王没有发兵的借口。”
话毕,汉景帝微微点头,笑着对殿下百官道:“朕觉得晁大夫说的很有道理,但今日是廷议,大家可以针对此事畅所欲言,不必有所顾忌。”
呵呵,汉景帝这话说得真是给劲儿,你君臣二人之前做了那么多铺垫,现在还在这唱“二人转”,谁不知道你刘启现在的想法,又有谁会那么不识抬举敢在这时候提出反对的意见呢?所以大家全都低头不语,因为没有人愿意触这个霉头。
于是,削藩之策议定,汉朝即将掀起一波惊涛骇浪。
同月,楚王刘戊(韩信—刘交—刘郢客—刘戊)前来京城朝见汉景帝,晁错借机发力,称刘戊在薄太皇太后服丧期间行**之事,请汉景帝处死刘戊。
汉景帝却为难的道:“唉~~,楚王为我皇室宗亲,怎么能说处死就处死呢?可楚王这事儿做的也确实有些忌讳,我看这么的吧,就把楚国的东海郡削去还给朝廷以示惩戒就行了。”
就这样,在汉景帝和晁错的双簧下,楚王刘戊迷迷糊糊就把自己的一个大郡给丢了。
还是同月,赵王不知道犯了什么屁大点儿的小罪,晁错借机发挥,又和汉景帝唱了一出双簧,将赵国的常山郡收回朝廷。
又是同月,晁错上奏汉景帝,称胶西王刘卬(注:公元前164年,齐被分裂为六国,以胶西郡封平昌侯刘卬为胶西王)在国内擅自买卖爵位(注:实际上在当时有很多诸侯王都在本国内或多或少的卖过爵位,朝廷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建议汉景帝削去其封国的六个县,汉景帝准奏。
就这样,朝廷的削藩之策大范围实施,全国诸侯王如坐针毡,晁错也走上了人生之巅,因为几乎朝廷所有国策都是通过他一手实施的。
然,就在晁错意气风发之时,有人坐不住了,跑来规劝晁错。
某日,夜已深,晁错刚刚与汉景帝议事回府。可就在晁错进府门之时,却见府中正厅灯火通明,还有很多下人杵在门口伺候。
晁错奇怪的问下人:“府中可来贵客?”
下人:“启禀大人,是晁老太公从颍川赶来看您了。”
晁错一听大惊,赶紧小跑的往正厅而去,一到正厅便对着面前一头白发的老翁下跪道:“儿给爹请安了,爹爹为何不在来前通报一声,这样儿子也派人前往迎接。”
老太公一看儿子来了,赶紧前往扶起,所答非所问的道:“儿啊,最近朝廷削藩之事闹得沸沸扬扬,我却听说这主要谋划者是你,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晁错:“此事为真,正是儿一手策划。”
一听这话,晁太公大急,气愤的道:“你,混账!皇上刚刚继位没多长时间,你就忽悠人家骨肉相残,使得天下即将再次大乱。你可知道,现在邻里街坊全都因为这事儿骂你不是人呢,我这老头子也因此抬不起头来,你为什么要这样?你想干什么?!!”
听了父亲的训斥,晁错没有认错,而是不卑不亢的道:“父亲不要在乎那些市井小民的言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汉,为了国家。您等着吧,他们早晚会歌颂我,赞扬我,史书也会记下我贤良的品德。因为只有削藩,我大汉江山才能真正的安宁,天子才会真正的尊贵。”
话毕,晁太公气得双手发抖,指着晁错咆哮道:“逆子!好哇~,你为了刘家的天下竟然做到了这种地步,那我们晁家呢?你就不想一想,一旦天下大乱,你这个主谋者能好的了吗?你死不要紧,难道你还要连累我们整个晁家陪你一起殉葬吗?!”
听了晁太公的话,晁错再次给晁太公下跪三拜,并道:“父亲,自古忠孝两难全,而国君,永远为大!”
说完,又对晁太公深深一拜,再也不抬头了。
晁太公狠狠的敲击拐杖,无力吐槽一般的道:“好~,好个晁大忠臣,我没什么再对你说的了。”
说罢,老太公转身便走。
而等晁太公回到颍川以后,料定晁家不会有好结果,他不忍心看到晁家满门被诛杀,便服毒自尽了。
那结果是不是真的像晁太公所想一般呢?往下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