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李广率领的部队所斩杀的匈奴人是最多的(实际上也不是很多,只是相对而论),所以得到了汉文帝的亲自召见,并封李广为中郎,任骑常侍。
中郎是什么?那是皇帝身边的侍卫官,骑常侍又是什么?那也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所以从此项任命来看,汉文帝是要重用李广了,之所以还让李广在自己身边待一段时间那就是要考验李广到底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了。
可是,李广让汉文帝失望了。
话说匈奴撤退以后,有一段时间汉文帝经常外出打猎,并且凡是打猎活动都要带着李广一起前往,还让他统筹整个打猎计划的分配布置。
可最后汉文帝却无奈的发现,李广勇则勇矣,可其能力也只能是统帅一支部队突击杀敌而已,要是让他统帅三军,其结果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汉文帝说出了一句话,大概概括了李广悲剧的一生。
“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
意思就是李广生不逢时,如果生在汉高祖刘邦时代,就算封个万户侯也不算个啥。
其意思既是对李广的肯定也是对他的否定,因为汉高祖时期基本上都是御驾亲征,所有统筹全局领军打仗都是汉高祖在做,张良和陈平等人负责给汉高祖出主意,至于具体执行则靠手下的那些猛将们,所以汉高祖特别偏爱猛将。但那些高祖时期的猛将们有封万户侯的吗?没有!所以可见李广勇猛到了什么程度,在汉文帝口中那是樊哙都比不了的存在。
然而,现在时代变了,对汉朝有威胁的敌人只有匈奴。
这个时代,皇帝是不出征的(貌似想出征也得有刘邦的能耐才行啊)。于是,一军之统帅变得格外重要,也正是汉文帝所急需的。
所以,汉文帝对李广的期待破灭了,但却没有动李广的官位,一直让他作为自己的中郎及骑常侍,毕竟有一个武艺高强的人在自己的身边人身安全也有保障不是。
“啊~,原本心目中可以担大任的李广也不是一个真正的统帅,那么谁才能带领我大汉雄师讨伐匈奴,雪我之耻呢?父亲啊父亲,儿现在终于知道您‘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句诗的真正含义了。”
抱着此种郁闷的心思,汉文帝也没有闲情批阅奏折了,而是带着一群下人于宫中散步放松心情。
可是走着走着,汉文帝不知不觉的走到了中郎府。
这汉文帝也是闲的,你说你看到中郎府就看到呗,没事儿还进去干什么呢?这不,汉文帝一进去就看到了让自己惊讶的一幕。
就见一个老头躺在**哼哼着小曲儿,一见汉文帝进来了赶紧起身下拜。
汉文帝就纳闷儿了,心说:“郎卫是我的直属卫队,每个人都很年轻,这,这岁数都快赶上我爹了,怎么还在郎卫府混着呢?”
抱着好奇的心思,汉文帝便走到老头身边调侃道:“老人家叫什么?怎么这么大岁数还在做郎官呢?”
老头道:“启禀陛下,老臣冯唐,祖父是赵国人,后来移居到了代郡。等大汉统一天下以后又移居到安陵谋生。因为当初陛下命各地推选孝廉、方正往长安为官,我就被推荐上来了。嘿嘿,可那时候,小老儿我年龄就已经很大了。”
一听冯唐提了代郡,汉文帝感慨万千,又想到现在汉朝没有大将之材,便问冯唐道:“原来老人家也在代郡待过,那咱们还是老乡咧。当初朕在代地的时候总能听见别人对赵将李齐的称赞,不知老人家熟悉李齐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注:李齐,原赵将,除了《汉书》这一段对话以外,没有史料对他有所记载,不过通过分析猜测,很多人都认为当初赵军之所以能在巨鹿抵挡章邯三个月之久,都是因为守将李齐指挥得当的缘故。
冯唐讪讪一笑:“李齐可不如原来赵国的廉颇和李牧呦~~。”
汉文帝皱眉道:“为什么这样说,有什么根据吗?”
冯唐笑道:“臣祖父当初在赵国担任将帅,和李牧同朝为官,所以非常熟悉李牧。而我父亲从前当过一段时间的代相,对李齐也非常熟悉,所以这就是老臣的根据。”
汉文帝:“哦?那你赶紧和我说说廉颇和李牧,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战绩,他们的风格又是什么。”
于是,冯唐便开始和汉文帝叙述起了廉颇和李牧的功绩。
廉颇,侵略如火,不动如山,指挥骑兵作战能力出神入化,经典战例很多。
李牧,大战略家,大阵法师,骑、步、弓、车皆能纯熟运用,并兼老谋深算,一生无败绩。
冯唐在介绍,汉文帝在仔细聆听,尤其说道廉颇领胡刀骑士扫平塞外,李牧于边塞全歼十余万胡骑的时候,汉文帝的双手紧紧握住,眼神里有了无限的向往。
等冯唐介绍完毕,汉文帝狠狠拍击自己的大腿,无不遗憾的道:“唉~~!可惜我偏偏就得不到像廉颇和李牧那样的大将!要不然匈奴算个什么东西,分分钟就灭了他!”
见此,周围的随从们一个个无不摇头叹息,可那冯唐却嘿嘿一笑,然后无不嘲讽的道:“恕老臣直言,老臣估计陛下哪怕是得了廉颇和李牧也不可能任用。”
话毕,汉文帝愣了,周围众人也全都愣住了。冯唐这是什么意思?这不就是说汉文帝不会用人吗?
可汉文帝自诩继位以来,用的全都是当世最杰出的人才,什么人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怎么就成了不会用人了呢?并且,冯唐是在这么多人面前当众说出的这话,这不摆明是扇汉文帝的大嘴巴子吗?
所以之前还满面笑容的汉文帝直接晴转多云,继而甩袖而去!
可回到宫中以后,汉文帝越想越不对劲儿,因为自己是君,冯唐是臣,所以他一定不敢无故调侃自己,之所以这么说一定有原因在里面。
“难不成我真有什么缺点不成?不行,我得整明白了。”
抱着此等想法,汉文帝当即宣冯唐进入侧殿。
等冯唐来了以后,汉文帝没有先问自己有什么过失,而是劈头盖脸给冯唐一顿臭骂(先把面子找回来):“你!说!为什么当着众人的面前羞辱我?哪怕是我真有什么缺点,难道你就不能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和我说吗?怎么连点儿起码的规矩都不懂?”
冯唐郁闷(找个僻静的地方和你说?我能见到你算呐,真当我是三公呢),可也不敢和汉文帝硬顶,只能道:“请陛下恕罪,臣就是一粗鄙之人,并不懂得什么忌讳。”
汉文帝当时正在思考自己到底怎么不会用大将,也没过分追究冯唐,所以冯唐给了他个台阶便下来了,忙追问道:“行了,不说这事儿了,刚才你说我不能任用廉颇和李牧,这是为了什么?”
冯唐:“陛下,您知道吗?上古之时,每当有战争发生,那些圣贤的君主们都会亲自给将领拉车,送他们到国都之外,并在临行之前语重心长的和他们道:‘国内的事情由寡人来决定,国外的战事全凭将军一人做主,寡人绝不干涉!’难道他们只是客气一下吗?不是的。那时候,在外战争的统帅拥有绝对的权利,甚至可以不通过上报就任命赏赐一些不是太高的官职和爵位,等回来才会汇报朝廷。并且为了将军的面子,国君一般不会拒绝。当初李牧在边关担任总帅,直接将边境交易市场的赋税全都给扣了下来。他用这些钱来干什么呢?并不是揣到了自己的腰包,而是将这些钱全都赏赐给了手下将领和士兵!因此,三军用命,都甘愿为了李牧去死。李牧就是凭借这些精锐才干掉的匈奴与三胡骑兵!而如今我汉朝也有一个将军,他叫魏尚,是之前的云中太守(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南,属北边塞重要军镇之一),他守边的政策几乎和当初的李牧一模一样,云中因此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战斗力超级强悍。曾有一次,匈奴一小股部队在云中附近寇掠,被魏尚杀得十不存一。因此,匈奴以后再也不敢在云中一带游**。”
听罢,汉文帝眼睛一亮:“哦?那他现在还在云中?”
冯唐:“不在了,人家现在大牢里蹲着呢。”
汉文帝:“这,这怎么说?”
冯唐:“陛下,我汉朝的法律实在是太严格了,特别是汇报军功这一块,简直严苛的吓人,一点儿错误都不允许犯,当初魏尚就因为多汇报了六颗人头便被送进了大狱,您说这对吗?当初李牧和廉颇在汇报战功的时候也会多多少少多汇报一点儿,难道陛下也同样将他们也治罪吗?所以我才说哪怕我汉朝有李牧和廉颇这样的将领您也不能任用了。”
听罢,汉文帝默默点头,即刻令冯唐持节释放魏尚,让他重新回到云中担任太守(虽然史无记载,但也有人分析汉文帝本想重用魏尚,但冯唐又说魏尚只能守却不能攻,所以让他重回云中,并没有任命为将军。所以说来说去汉文帝还是没能得到他理想中能讨伐匈奴的统帅级人才,反倒是冯唐因此而升了官)。
后,因为冯唐为将门之后,并熟悉战车的保养和作战方法,汉文帝乃升其为车骑都尉,掌管各郡国的车战之事。
多年以后,汉景帝刘启继位,任冯唐为楚国相。
再多年以后,冯唐因为岁数太大的关系告老还乡。
一直到汉武帝继位后,本想重新重用冯唐,可那时候冯唐都已经快一百了,连床都下不了还怎么用?所以才有了“冯唐易老”这么四个字。
行了,冯唐这个支线就算完事儿,我们还是继续回到主线吧。